脑电反馈是一种基于脑电图技术的无创脑刺激方法,通过脑机接口将脑电生理活动信号传送到计算机,将脑电活动的实时变化作为反馈刺激给予被试自身,帮助被试学习如何自我调节大脑活动。脑电反馈应用十分广泛,可作为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健康个体的认知能力提高以及作为脑电生理特征与认知功能相互作用的实验条件。为了对脑电反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从脑电反馈系统的组成部分、脑电反馈方案的设计要素、脑电反馈的评价以及脑电反馈的机制理论四个部分对其进行了综述。
21 de ago. de 2024 — 当电 2,(电荷,电路)通过获得或失去 3.(分支,电子)在 n 物体上积累时,电就是 1.((静止,平行)......
1. 充电过程 IU5365E 采用完整的涓流充电、恒流充电、过充电、浮充 电四个过程进行充电。当电池电压小于涓流点时,系统以 I *20% 充电电流充电;当电池的电压大于涓流点时,系 C C 统以 I 充电电流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所设定的过充电电 CC 压值 , 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减小到所设定的过充电 结束电流值时,过充电结束,系统进入到浮充电过程 , 浮 充电电压为过充电电压V 的 90% 。 OC 浮充电模式的存在可以弥补由于电池自放电或者负载耗电 所导致的电池能量损失。在浮充电状态,如果输入电源和 电池仍然连接在充电器上,电池电压仍然逐渐下降到所设 置的过充电电压V 的 85% 时,系统会重新恢复充电状态。 OC
收稿日期 : 2020-01-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1763037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2019LH0600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 2019 , 2020GG0283 ) 通信作者 :齐咏生( 1975 —),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 qys@imut.edu.cn
Tianyu 等 [24] 报道了一种基于金属液滴的毫米级热开 关 , 如图 7(a) 所示 , 热开关填充热导率相对较高的液
在有按键按下时,读键数据如下: SG1 SG2 SG3 SG4 SG5 SG6 SG7 SG8 K1 1110_1111 0110_1111 1010_1111 0010_1111 1100_1111 0100_1111 1000_1111 0000_1111 K2 1111_0111 0111_0111 1011_0111 0011_0111 1101_0111 0101_0111 1001_0111 0001_0111 在无按键按下时,读键数据为: 1111_1111 ; 七、 接口说明 微处理器的数据通过两线总线接口和 TM1636 通信,在输入数据时当 SCLK 是高电 平时, DIO 上的信号必须保持不变;只有 SCLK 上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 DIO 上的信号 才能改变。数据输入的开始条件是 SCLK 为高电平时, DIO 由高变低;结束条件是 SCLK 为高时, DIO 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TM1636 的数据传输带有应答信号 ACK ,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在时钟线的第九个 时钟芯片内部会产生一个应答信号 ACK 将 DIO 管脚拉低。 指令数据传输过程如下图(读按键数据时序):
(1) 维数 一般取值 1 或 2 ,当 时,要求数据量 在数千点以上,但 过大不能保证序列具有相同 的性质; 一定时,若 ,需要较大才能取得 较好的效果,但是太大会丢失序列的许多细节信 息。 Pincus [ 14 ] 研究认为 比 效果好,可使 序列的联合概率进行动态重构时提供更详细的信 息。 (2) 用来衡量时间序列相似性的大小。如果 选得太小,估计出的统计概率会不理想;若选得 太大,会丢失时间序列中很多细节,达不到预期的 效果。 Pincus [ 14 ] 通过对确定性和随机过程的理论分 析及其对计算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总结出取值为 ( 为原始序列的标准差 ) 能得出有效 的统计特征。 (3) 表示输入数据点,一般取值为 100 ~ 5000 。因此根据上述原则,本文取 , 。根据实验研究发现当 时,不同 状态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并无太大差异;当 时,不同状态的脑电信号的熵值有明显差异。 因此 取值为 100 。即用长度为 100 点,间隔为 4 点 的滑动窗计算 EEG 在运动想象期 (2 ~ 6 s) 的样本 熵序列,然后求该序列的均值作为该 EEG 的样本 熵。 ERS/ERD 现象主要出现在 C3 和 C4 电极对应的 感觉运动区上,例如,右手运动想象时可观测到 C3 电极对应的感觉运动区 ERD 现象,左手运动想 象时可观测到 C4 电极对应的感觉运动区 ERD 现
同时,它将卷积神经网络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以基于短时傅立叶变换和连续小波变形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出特征提取方法。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使用特征提取算法来提取时间频率特征来制作时间频率图,并使用卷积网络来快速学习分类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运动图像脑电图公共数据集中的精度为96%,而自制数据集的精度率约为92%,这证明了算法在运动成像EEG分类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