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可捕获能量并将其储存起来以备日后使用。电网形成转换器与电池相结合始终处于“电网形成”模式,这意味着它们本质上可以抵抗电网电压和频率的变化。这是我们为电网提供稳定性的另一种创新方式。
摘要: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中,传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电网电压跌落时难以保持同步,这可能导致电流过载和设备断线,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限制系统的动态无功支撑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流侧接入电池储能装置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VSG的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虚拟阻抗与矢量限流相结合的综合限流技术,通过调节无功功率设定值来保证VSG在对称故障期间表现出良好的动态功率支撑特性,同时保持VSG自身的同步和功角稳定性,实现LVRT的目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与传统策略相比波动幅度降低约30%),保证电网侧故障时可再生能源和VSG安全可靠运行,同时提供给定无功功率支撑和稳定的电网电压控制(电压跌落降低约20%),显著提升风光储混合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本文将具有可再生能源输入的三相逆变器同步集成到电网中,以便负载共享功率。在以前的拓扑结构中,直流源连接的逆变器与电网不同步,这会导致谐波和电压失真,从而损坏负载和电源。为了确保负载从逆变器和电网共享功率,逆变器需要与电网同步运行,电压幅度、频率和相位与电网电压相同。在本文中,负载的全部功率由三相电网和三相逆变器模块共享,从而减少了传统电网的消耗。这是使用 PLL 实现的,用于从电网电压反馈生成参考角频率,并将其连接到正弦 PWM 发生器。PLL 用于为操作六开关逆变器的信号发生器生成单位矢量模板参考信号。逆变器和电网通过 LC 滤波器互连,以减少谐波。借助 MATLAB 软件分析了功率共享、电压和电流图以及 THD 分析。
• BESS 使用隔离拓扑(例如双有源桥 (DAB) 后接有源前端转换器 (AFEC))集成到 MV 电网(2.3 kV、4.16 kV 或 13.8 kV) • 与两级拓扑相比,3 级中性点钳位拓扑既降低了滤波器要求,又降低了 SiC MOSFET 两端的电压应力 • 根据电网电压,可以串联 SiC 3.3 kV MOSFET 二极管器件
值精确地为+/- 5%。1个值为25°C。新的容量。能力在保修期结束时产生生命并使用对健康状况。容量和功率输出可能取决于本地安装条件。2功率输出和输入也可能因充电状态,温度和电网电压而有所不同。3需要外部适配器。4大的P4箱必须既有地板和壁架。中型外壳可以壁上安装到负载轴承壁上,也可以安装地板和壁挂。如果壁上安装,则需要在接线下面进行空间。所有价值都遵守PowerVault的保修条款以及满足销售的一般条款和条件。错误和遗漏除外。
摘要:高科技制造业中使用的逆变器、交流接触器等设备对电压暂降十分敏感,电压暂降可能造成设备故障、生产中断、数据丢失、敏感设备损坏、能源供应不稳定等。一次短路故障可能触发多个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记录电压暂降波形,电压暂降数据冗余问题严重影响数据应用。因此识别电压暂降源对于科学合理评估区域电网电压暂降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算法的电压暂降源识别算法。通过采用合适的特征工程,选取三维聚类特征,再通过迭代方法选取合适的聚类算法参数进行聚类,最后通过6个聚类评价指标评估算法效果。利用某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在jupyter notebook编程平台上进行实验,最终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关键词:电压暂降 聚类 DBSCAN 电压暂降同源性检测 1.引言 电压暂降造成微电子、智能控制等精密加工行业的生产中断,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投诉最多的电能质量问题[1],[2]。一次短路故障可能触发多个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记录电压暂降波形。电压暂降数据的冗余严重影响数据应用[3],[4],并可能导致对区域电网电压暂降严重程度的高估[5]。同时,对同一电压暂降源引起的多条数据进行重复分析会增加计算强度和复杂度。将多次电压暂降事件识别为同一电压暂降源是电能质量监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识别出同一电压暂降源可以减少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冗余,避免对区域电能质量水平做出高估。它是明确区域电网电能质量水平的必要前提,对于科学合理评估区域电网电压暂降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电压暂降源识别就是对短时间内监测到的多个电压暂降数据进行分类,将同一电压暂降源引发的电压暂降监测数据归为一类。近年来,国内外对电压暂降源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包括特征提取与选择[6]、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7],[8], [9], 算法融合与集成 [10]。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DBSCAN 算法的同源性识别方法, 并使用某省电力公司提供的 10049 条临时掉电数据进行了聚类实验。最后对聚类结果进行了 6 个聚类评价指标的评估, 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摘要:经过长期发展,由于对环境的影响减小以及光伏板成本不断下降,太阳能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仍在快速增长。同时,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歇性,配电网必须应对大量且频繁的电力波动,这会影响电网稳定性并可能导致低压电网电压升高。为了减少这些波动并确保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引入了储能系统,因为它们可以根据需求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为光伏系统提供更大的控制灵活性。目前,储能技术仍在开发中,并已集成到可再生能源应用中,尤其是在智能电网中,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是主要任务。本研究回顾并讨论了几种用于混合光伏和储能系统的有功功率控制策略,这些系统为电网支持提供辅助服务。还回顾了储能系统在并网光伏应用中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硬件故障和系统中断(2023 年 12 月 - 2024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 2 日,由于 AEMO 对与 Acacia 调度系统的接口进行更新,FN1 发生意外中断。该问题很快得到解决,FN1 运行平稳,直到 2023 年 12 月 24 日 Pixii 发现通信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电池模块故障引起的,影响了 4G 路由器的电源并导致系统离线。在 1 月 12 日解决这些问题后,系统又离线了 9 天,调度指挥责任从 Mill Software 转移到 Acacia Energy。累积结果是系统中断,直到 2024 年 1 月 21 日。在此期间,Pixii 继续调查功率尖峰问题,探索电网电压问题可能引起尖峰的可能性,但未发现明确原因。
如图 2-1 所示,串式逆变器中有三个主要电源块。第一级是单向 DC/DC 转换器级,可将可变的串输出转换为适用于下一级的稳定高压 DC 链路,第二级是双向 DC/DC 功率级,第三级是双向 DC/AC 逆变器级。对于单相系统,直流总线电压通常为 400V DC 。对于三相系统,直流总线电压约为 800V DC 甚至更高,可达 1500V DC 。第一个 DC/DC 级还能够对整个串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 (MPPT)。它只是通过改变整个串的电压和电流来搜索最大功率。然后,该直流总线电压由 DC/AC 逆变器功率级转换为电网电压电平的交流电压。在当今的系统中,AC/DC 被构建为双向 PFC/逆变器,以允许连接到电池储能系统的 DC/DC 功率级运行,并允许双向对 ESS 进行充电和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