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双价人乳头瘤病毒 (HPV) 疫苗在治疗难治性皮肤疣方面取得了成功。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双价 HPV 疫苗 (cervarix) 病灶内 (IL) 注射与 IL 盐水在治疗难治性皮肤疣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4 名对治疗有抵抗力的疣患者分为 2 组;每组 22 名患者。A 组在最大的疣中间隔 2 周注射 0.1ml Cervarix 疫苗,B 组(对照组)接受 IL 盐水。两组患者均接受疗程,直至患者完全清除或进行 5 个疗程。。结果:治疗一个月后,A组(IL cervarix 疫苗)86.4% 的患者完全缓解,而对照组(B组)仅为 4.2%,差异非常显著(P <0.0001)。完全缓解的患者未报告复发。副作用是注射期间轻微可忍受的疼痛。结论:IL cervarix 疫苗可作为治疗耐药性疣的安全治疗方式。关键词:Cervarix(双价)HPV 疫苗、病灶内治疗、难治性皮肤疣。
我们开发了首创的达沙替尼衍生物显像剂 18 F-SKI-249380 ( 18 F-SKI),并在临床前模型中验证了其用于无创体内酪氨酸激酶靶向肿瘤检测的用途。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使用 18 F-SKI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 PET 显像的可行性。方法:作为一项前瞻性研究的一部分,五名先前诊断为乳腺癌、肾细胞癌或白血病的患者在注射 18 F-SKI(平均 241.24 ± 116.36 MBq)90 分钟后接受全身 PET/CT 显像。此外,患者在注射后立即接受 30 分钟的上腹部动态扫描(至少部分包括心脏左心室、肝脏、脾脏和肾脏)(n = 2)或三次 10 分钟的全身 PET/CT 扫描(n = 3)以及基于血液的放射性测量,以确定示踪剂分布的时间过程并帮助估算辐射剂量。3 名患者中的一组在 180 分钟时接受了延迟的全身 PET/CT 扫描。对生物分布、剂量和肿瘤摄取进行了量化。使用 OLINDA/EXM 1.0 计算吸收剂量。结果:注射 18 F-SKI 后未发生不良事件。总共分析了 27 个肿瘤病灶,注射后 90 分钟的中位 SUV 峰值为 1.4(范围为 0.7 – 2.3),肿瘤与血液的比率为 1.6(范围为 0.8 – 2.5)。计算出的 4 个参考病灶的肿瘤内药物浓度范围为 0.03 至 0.07 nM。在所有参考病灶中,注射后 30 至 90 分钟内均观察到示踪剂的持续积累。血液放射性测定表明,放射性示踪剂从血液和血浆中的清除最初很快(血液半衰期,1.31±0.81分钟;血浆,1.07±0.66分钟;n=4),随后是不同程度的终末期延长(血液半衰期,285±148.49分钟;血浆,240±84.85分钟;n=2)或小幅上升至平台期(n=2)。与达沙替尼一样,18F-SKI在给药后经历了广泛代谢,代谢物分析证明这一点。放射性主要通过肝胆途径清除。正常组织中吸收剂量估计值(mGy/MBq)最高的是右结肠(0.167±0.04)和小肠(0.153±0.03)。有效剂量为 0.0258 mSv/MBq(SD,0.0034 mSv/MBq)。结论:18 F-SKI 表现出显著的肿瘤摄取,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肺癌的5年生存率低至18%。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77.9%。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以接受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成为重要而关键的环节[1]。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是一种计算机化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程序,属于人工智能(AI)的范畴,它通过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信息来辅助检测肿瘤病灶。
引言:分子靶向治疗对多种癌症尤其是肺癌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报道一例无法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伴有骨转移,经分子靶向治疗后转移病灶消失。患者信息:患者,49岁,男性,胸部CT扫描显示左肺上叶斑块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多个胸椎、第4腰椎、多根肋骨、右侧骶髂关节、右侧髋关节、右侧耻骨下升支、左股骨中上段、右侧桡骨近端均呈结节状、稍高密度影。干预:患者因转移性病灶不适合进行肿瘤切除,行切除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肺腺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NM-005228:exon19:c.2235–2249del:p.GLu746-Ala750del(15.31%),NM-005228:exon20:c.G2356A:p.V786M(1.67%)。患者接受盐酸埃克替尼分子靶向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胸部CT复查肺结节基本消失,治疗9个月后99mTc-MDP骨扫描及CT复查胸椎骨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复查未见淋巴结肿大等明显结构异常,随访5年患者存活,无复发。结论:本病例报告可能为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未来发展提供线索。它将使外科医生与肿瘤科医生合作,并提高对多学科方法对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好处的认识。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提高对晚期肺癌诊断和治疗的信心。关键词:骨转移,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
[图片来源:黑色素瘤图片] 当皮肤细胞的 DNA 损伤未修复(通常是由太阳或日光浴床的紫外线引起)引发突变(基因缺陷)时,就会形成癌性肿瘤,导致皮肤细胞快速繁殖并形成恶性肿瘤。这些肿瘤起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色素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通常类似于痣。一些黑色素瘤是由痣发展而来的。大多数黑色素瘤是黑色或棕色的,但也可能是皮肤色、粉色、红色、紫色、蓝色或白色。黑色素瘤主要是由强烈的、偶尔的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经常导致晒伤),尤其是那些有遗传易感性的人。 Lodde, G.、Zimmer, L.、Livingstone, E.、Schadendorf, D. 和 Ugurel, S. 2020.“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皮肤癌,源自黑色素细胞谱系细胞,具有侵袭性生长模式和早期扩散。除了白皙皮肤类型或多发性痣形成的遗传倾向等内源性风险因素外,紫外线照射是最重要的外源性风险因素。原发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包括以适当的安全范围完全切除原发病灶,对于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应切除前哨淋巴结。具有预后意义的参数包括 Breslow 侵袭深度、原发病灶溃疡和前哨淋巴结状态。全身治疗在辅助治疗和无法手术的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适应症和肿瘤组织的分子特征,可以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靶向激酶抑制剂,并可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肺癌是各种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8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近几年,肺癌亚型肺腺癌(LUAD)的发病率有所上升(1,2),该亚型占肺癌死亡人数的近50%。低剂量螺旋CT的出现改变了肺癌筛查的模式。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当病灶完全切除时,这些患者的预后良好(3,4)。同时,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开发和应用也显著有利于这些患者的预后(5)。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无法从这些治疗中明显获益,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法。免疫逃逸是影响ICIs疗效的关键因素,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进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常规磁共振成像仍然是最常用的标准治疗成像方法 [5]。其能力非常有限,经常导致在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脑肿瘤发展时产生混淆。特别是在单发病灶的情况下,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在磁共振成像中的模式几乎相同,尽管治疗和管理完全不同。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将立即接受手术切除,而脑转移瘤患者必须首先经过更复杂的识别过程来确定癌症的起源位置,然后才能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法。冗长而不准确的诊断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6]。可用于观察上述比较的常规磁共振成像的两个序列是用于可视化肿瘤周围水肿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AIR) 序列和 T1W1
政策/标准 I. Centene Corporation ® 旗下健康计划的政策是,对于以下任何一种指征,在脑电图不确定或无法确诊(清醒和睡眠)的情况下,动态脑电图在医学上是必要的:A. 当怀疑为癫痫但病史、检查和常规脑电图无法解决诊断不确定性时,调查发作性事件;B. 当患者出现疑似非癫痫性事件时,确认其是否为癫痫;C. 区分神经相关发作和心脏相关发作,如晕厥;D. 描述癫痫发作类型,如局灶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以及频率;E. 确定癫痫发作病灶,以加强对患者的管理;F. 评估由自然发生的周期性事件或环境刺激引起的癫痫发作,而这些事件或刺激在医院或诊所环境下无法重现。
b.疾病。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杆状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细菌自然存在于土壤中,通常影响家养和野生食草动物(牛、羊、山羊、鹿和其他食草动物)。炭疽病不具有传染性,但据报道,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例很少,并伴有渗出性皮肤炭疽病灶。受感染动物的产品(即肉或皮)是人类疾病的储存器。当炭疽孢子通过呼吸、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水或孢子进入皮肤割伤/擦伤以及通过注射进入人体时,人类就会被感染(见下文)。炭疽病最常见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和西南亚、南欧和东欧以及加勒比地区的农业地区。一般而言,任何形式的炭疽病症状通常在接触后 7 天内开始出现。大规模接触的证据表明,由于吸入孢子的激活延迟,肺炭疽的潜伏期可能长达 6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