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 大多数人接种疫苗后不会有任何感觉,或者注射部位周围可能会有点酸痛。有些人可能会发烧,手臂肌肉可能会疼痛。这些症状完全无害,几天后就会消失。如果您对接种疫苗后的任何情况感到担忧,您或您的父母或监护人可以联系学校护士或医疗保健提供者。
目前,加拿大的百日咳发病率正在上升,这是该疾病预期的周期性高峰的一部分(每 2-5 年发生一次)。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极强(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感染者口腔、鼻腔和喉咙中的细菌引起的。2024 年 8 月,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报告了 72 例百日咳病例,其中 16 例发生在温哥华岛,这 16 例病例中的大多数未接种疫苗或免疫不足。预计今年秋季/学年百日咳病例将会增加。保护您的孩子免受百日咳侵害的最佳方法是让他们接种疫苗。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百日咳疫苗是儿童常规免疫计划的一部分,在 2 个月、4 个月、6 个月和 18 个月大时接种,并在 4 至 6 岁时(幼儿园前)再次接种。 14 至 16 岁(9 年级)的青少年也要接种百日咳疫苗。目前就读 6 年级或 9 年级的儿童将通过学校免疫诊所接种所有应接种的疫苗。信息和同意书将于今年秋季或 2025 年初在学校分发。ImmunizeBC 疫苗接种状况指标 ( https://immunizebc.ca/vaccination-status-indicator ) 还可用于查明您孩子的免疫接种记录是否在省免疫登记处。如果您的孩子在公共卫生单位、社区健康中心、学校或药房接种疫苗,他们的记录应该已经在登记处了。如果您的孩子在原住民社区健康中心、医生办公室或 BC 以外的地区接种疫苗,他们的记录可能尚未在登记处。
百日咳疫苗不是活疫苗,因此不会导致您或您的宝宝患上百日咳。没有证据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接种百日咳疫苗会带来风险。在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 (MHRA) 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接种疫苗不会对怀孕产生任何风险,正常健康分娩的比率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没有区别。接种疫苗比冒着新生儿感染百日咳的风险要安全得多。
a) 除了怀孕的员工或学生,K-12 学校环境中的接触者通常风险较低,不需要 PEP。b) 除非存在已知的高风险接触者,否则 LHJ 可以选择不通知 K-12 学校环境中的个别接触者。c) LHJ 可以考虑通知病例所在的学校 6) 建议所有未及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的人接种疫苗。当社区百日咳发病率高且难以跟踪所有病例时,LHJ 可以选择优先调查 1 岁以下婴儿、1-12 岁儿童和育龄人群的病例。a) 婴儿患严重百日咳的风险最高,并且可能有其他婴儿接触者。b) 年幼的儿童更有可能有怀孕的接触者、婴儿兄弟姐妹或其他婴儿接触者。c) 育龄人群可能在妊娠晚期有婴儿或怀孕。
WDH 鼓励医疗保健提供者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法检测百日咳。大多数商业实验室都提供检测服务。怀俄明州公共卫生实验室 (WPHL) 也可以对疑似百日咳患者进行 PCR 检测。WPHL 提供有限数量的免费呼吸道面板检测,可用于检测疑似百日咳感染的个人。有关怀俄明州公共卫生实验室标本采集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检测的信息,请访问 https://health.wyo.gov/publichealth/lab/microbiology-lab/other-specimen-collection-and-shippin g/
• 在澳大利亚,国家免疫计划 (NIP) 为 2、4、6、18 个月和 4 岁的儿童提供百日咳疫苗。12-17 岁的青少年可通过学校计划获得加强剂(学校免疫计划的接种年龄因州和地区而异)。自 2016 年 3 月以来,18 个月大的儿童的额外加强剂由 NIP 资助。 • 建议孕妇在每次怀孕 20 至 32 周之间接种疫苗。该疫苗由 NIP 资助。 • 建议任何希望降低患病可能性的成年人接种该疫苗,对于与 6 个月以下婴儿接触的人(例如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儿童保育工作者)尤其重要。如果上一次接种疫苗的时间超过 10 年,也建议年龄≥65 岁的人接种该疫苗。NIP 不为这些人提供该疫苗的资助。
2. 阵发性(1-2 周以上):痉挛性咳嗽以喘息、哮鸣或呕吐(咳嗽后呕吐)结束。青少年和成人的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3. 恢复期(2-6 周以上):阵发性咳嗽逐渐缓解。百日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论是否有疫苗接种史。百日咳的鉴别诊断包括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例如腺病毒、副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6 个月以下婴儿的首发或最重要症状可能是呼吸暂停而不是咳嗽。婴儿诊断的线索仅仅是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 15,000/mm³),且淋巴细胞占主导地位。年龄较大的儿童、成人和以前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的百日咳症状可能比典型的百日咳要轻;其症状可能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并无明显区别。
根据加拿大免疫指南,所有成年医护人员(18 岁或以上),无论年龄大小,如果成年后未接种过破伤风-白喉-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Tdap),即使尚未到接种加强针的年龄,也应接种一剂以预防百日咳。成人剂量是常规青少年加强针的补充。最后一次破伤风-白喉加强针和 Tdap 疫苗之间的间隔无关紧要。
在免疫覆盖率高的国家开展的研究表明,百日咳复发可能是由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 (WPV) 被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APV) 取代导致保护时间缩短所致。中国于 1978 年引入 WPV。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从全 WPV 程序(1978 – 2007 年)发展为 WPV/APV 混合程序(2008 – 2009 年),再发展为全 APV 程序(2010 – 2016 年)。近年来,济南和中国其他城市报告百日咳发病率有所增加。然而,很少有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关注程序变化的影响。我们从济南市法定传染病数据库获得了 1956 年至 2016 年的年度百日咳发病率。我们采用了间断时间序列和分段回归分析来评估每年年初百日咳发病率的变化以及干预期间的年平均变化情况。1978年引入 WPV 后,百日咳发病率立即下降了每 100 000 人口 1.11 例(P = 0.743),在 1978 年至 2001 年间,每年每 100 000 人口 1.21 例(P < 0.0001)。在 2008 年 APV 取代第四剂 WPV、2009 年取代第二和第三剂以及 2010 年取代所有四剂之后,百日咳发病率分别下降了每 100 000 人口 1.98、1.98 和 1.08 例。然而,结果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APV 疫苗更换后百日咳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2016年、2009-2016年和2010-2016年分别为1.63、1.77和1.78例/年。本研究显示全WPV接种方案的效果可能小于WPV/APV序贯接种方案的效果。APV的短期效果优于WPV,但APV的保护持续时间不理想。国产APV的保护性免疫效果和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评估。济南市百日咳疫苗接种效果也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