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遵守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 - 禁止演绎许可条款,允许在任何媒体中使用和分发,前提是正确引用原始作品、非商业使用且未进行任何修改或改编。© 2023 作者。《生物伦理学》由 John Wiley & Sons Ltd. 出版。
将复杂的人类行为形式化的计算模型有助于研究和理解此类行为。然而,收集估计此类模型参数所需的行为数据通常非常繁琐且耗费资源。因此,作为数据收集规划的一部分,估计数据集大小(也称为样本量确定)对于减少行为数据收集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保持对模型参数的准确估计非常重要。在本文中,我们针对特定的人类行为逆向强化学习 (IRL) 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量化 (UQ) 的样本量确定方法,分为两种情况:(1) 事前实验设计——在收集任何数据之前的规划阶段进行,以指导估计要收集多少样本;(2) 事后数据集分析——在收集数据后进行,以确定现有数据集是否具有足够的样本以及是否需要更多数据。我们在实验中用具有以下特征的人的真实行为模型验证了我们的方法:
当 COVID-19 疫苗首次面世时,世界各国争相获取尽可能多的剂量,几乎没有进行协调(1-5)。为了缓解随之而来的混乱并提供全球公平的疫苗使用机会,世界卫生组织(WHO)、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和疫苗联盟(Gavi)提出了多边倡议“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欧盟也代表其所有成员国采取了行动(6),美国则在各司法管辖区之间分配疫苗(7)。在这些情况以及许多其他情况下,疫苗都是集中采购的,必须在各个地区之间分配。然而,将集中采购的(稀缺)医疗资源分配给各个地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环境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在 COVID-19 疫情中,上述各组织根据其政治支持而非客观、科学标准实施了不同的程序 ( 8 )。结果引发了一场伦理辩论,指出实施的程序存在许多严重缺陷 ( 9 , 10 )。例如,一些地区收到了足够的疫苗,可以开始为低优先级人群接种,而其他地区却无法为高优先级人群完全接种疫苗 ( 11 , 12 )。此外,人们注意到,如果他们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他们实际上会获得更高的优先级 ( 13 , 14 )。根据医学伦理学文献中的著名观点(15-18),面对稀缺医疗资源的分配,需要考虑的关键伦理要求(或“基本价值”)有四个:“(i)最大化稀缺资源产生的效益,(ii)平等对待所有人,(iii)促进和奖励工具价值,以及(iv)优先考虑最差的结果”[(17),第 2051 页]。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限制在稀缺疫苗的分配上,则第一和第三个基本价值对于建立不同的优先级类别相关。换句话说,优先级类别的定义应反映医学和科学证据,例如治疗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个体的不同影响(12)和实际考虑,例如规定优先对待医务人员。相比之下,疫苗分配方面的挑战涉及上述第二和第四个基本价值。在本文中,我们阐明了稀缺疫苗分配的这些分配方面。换句话说,我们假设优先类别已经确定(例如,由医学伦理专家和世卫组织等组织确定)。剩下的关键伦理要求有两个。首先,应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或其他高危人群)和具有工具价值的群体(例如医务人员)。第二,平等的人,即拥有相同
4。其他哪些国家遇到类似的水稀缺问题?如何从一个国家共享和适应一个良好的政策工具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以适合另一个国家?
背景绝对稀缺(即对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有限的供应)一直是 COVID-19 大流行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1 在绝对稀缺的情况下,资源分配不可避免地是零和博弈。通过增加产量来增加绝对稀缺资源的供应是一种方法,但对于某些资源而言,在灵活有效地应对稀缺所需的时间范围内,这种方法可能不可行(从科学或政治上来说)。2 社会必须通过以反映其价值观的方式分配绝对稀缺资源来应对稀缺带来的悲惨困境,无论这些价值观是什么。2 3 在紧张的医疗环境中,许多国家将寻求分配稀缺的医疗干预措施,以平衡收益最大化和不平等最小化。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知道有多少绝对稀缺资源可用,其次,需要知道资源的接受者可以从他们获得的每个额外单位中获得多少收益。这第二条关键信息要求了解稀缺资源的剂量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4
8 . COVID-19 治疗指南小组关于在物流或供应受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门诊抗 SARS-CoV-2 疗法或预防策略的临时声明。国立卫生研究院。2021 年 12 月 23 日更新。2022 年 3 月 9 日访问。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therapys/statement-on-patient-prioritization-for-outpatient-therapies/
•种族,种族,性别,性别认同,性取向或偏好,宗教,公民身份或移民地位或社会经济地位; •付款能力; •年龄本身就是标准(这并不限制患者年龄在临床预后中的年龄,即短期生存的可能性); •残疾状态或合并症本身作为标准(这并不限制患者在临床预后中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考虑到短期生存的可能性); •除了当前的护理(即,如果患者不面对当前危机),关于基线预期寿命(即预期寿命)的预测,除非患者天生有生气地死于6个月以下的预期寿命(例如,有资格获得临终关怀的寿命); •判断某些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大的“生活质量”; •判断某些人比其他人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自195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挑战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稀缺性的经济看法也有所发展。本文讨论了这一进化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即“资源耗竭时代”,环境主要被视为关键自然资源的来源和浪费的水槽,因此,经济学的重点是随着经济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资源是否存在物理“限制”。从1970年代到20世纪末期,“环境公共物品时代”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环境退化的状态和过程中,例如气候变化,森林砍伐,分水岭退化,荒漠化和酸雨,这导致了全球和地方环境公共商品损失的损失。从2000年到现在,即“生态稀缺时代”,人们对世界生态系统和地球系统过程的状态越来越关注,因此,尽管现在重点是潜在的“行星边界”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但重点已转移到了可能的“限制”到经济和人口扩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