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将该法案 A、B 和 C 部分的所有资金指定为紧急要求,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财政年度提供紧急补充拨款,并用于其他目的(H.R.815;“法案”)。该法案 A 部分第 406 节、B 部分第 510 节和 C 部分第 405 节规定,根据 1985 年《平衡预算与紧急赤字控制法案》(BBEDCA)第 251(b)(2)(A) 条,国会指定为紧急要求的资金的可用性取决于总统随后指定所有此类金额并将此类指定传达给国会。这些要求是 2023 年《财政责任法案》通过的结果,该法案恢复了自由支配支出上限。
地方政府服务的资金来自一系列来源——特定政府拨款、商业税率、服务收入、用于特定服务的LPT资金以及LPT自由支配资金。都柏林市议会在一个财政年度的任何节余都将用于下一年度的服务资金。所有资金来源都很重要,包括商业税率。都柏林市的贸易繁荣对该市的经济前景至关重要。都柏林市议会的服务支持贸易,因此商业实体为其贸易环境做出贡献是恰当的。这种贡献必须适度,不能抑制贸易并消除增长潜力。我深知企业面临的压力以及对一个有效运作的支持性贸易环境的必要性。
与以往一样,信心程度将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公司的性质和规模、服务组合和客户群。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 (60%) 人仍预计营业额将增长,当然,一些大型上市物流公司已经报告了强劲的财务业绩。较小的运营商更依赖消费品、可自由支配的支出业务或利润微薄的大型企业的分包,通常最先感受到需求和销量的下降。然而,当考虑公司规模时,营业额为 5000 万英镑或以下的公司记录的 50.2 指数数字与营业额超过 5000 万英镑的公司记录的 50.5 指数数字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异。
在过去两年中,代表非周期性就业的三个行业——政府、医疗保健和教育——创造了美国约一半的新就业岗位,尽管它们仅占劳动力市场的 30%。医疗保健和教育支出是不可自由支配的,因此这些行业的就业通常与经济环境无关。政府就业对经济衰退的敏感度低于其他行业,因为该行业在经济衰退时期对工人来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与此同时,周期性就业——劳动力市场的其余部分——通常会随着经济状况而起伏。尽管周期性就业自 2022 年以来有所缓和,但仍在继续增长,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经济扩张可能会继续,劳动力市场将在整个 2024 年保持强劲。
军事支出占美国可自由支配支出的绝大部分,军人占美国政府人力的绝大部分,而军事工业又是美国经济的主导力量。结果,美国政府和民用经济的其他要素和能力被削弱,而军事工业获得了政治权力。数十年的高额军事支出改变了美国政府和社会——增强了其作战能力,同时削弱了其履行其他核心职能的能力。例如,对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教育和应急准备的投资都因军事支出和工业的挤占而受到影响。流向军队的资源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军事工业的政治权力,确保了经济依赖的循环持续下去——经济的军事化部门的资金和人力不断增加,而其他人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2023 年 3 月 17 日 尊敬的罗莎·L·德劳罗 拨款委员会排名成员 美国众议院 华盛顿特区 20515 亲爱的德劳罗代表: 我与您在 2023 年 1 月 19 日的信中表达的担忧一样,担心将 2024 财年可自由支配支出限制在 2022 财年制定的水平的提案可能产生的影响。虽然国会共和党人尚未公布具体计划,但如此大规模的削减将对我们的家庭、社区、经济和竞争力产生非常现实和破坏性的影响——破坏美国人民日常生活所依赖的广泛关键服务。 拜登总统于 3 月 9 日发布的 2024 财年预算详细说明了他投资美国、继续降低家庭成本、保护和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以及减少赤字的计划。与此同时,据报道,国会共和党人提议对 2024 财年用于教育、公共安全、研究、营养等关键服务、计划和保护措施的资金进行前所未有的削减。此类行动将对联邦、州、部落和地方各级能源部计划和举措产生严重影响,并将危及两党最近为改善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而取得的成果。影响将在全国范围内显现,并可能上升到危及该部门履行其职责以保护国家安全利益免受能源安全和核安全威胁的能力的程度。将资金限制在这一水平还会妨碍我们降低全国家庭和企业能源成本的能力,减少可以获得清洁能源税收减免的普通美国人的数量,并降低两党基础设施法的影响。潜在影响的具体示例如下。情景 1:将 2024 财年的可自由支配支出全面限制在 2022 财年的水平。示例影响如下。
贸易是受影响最直接的部分,原因是运输和旅行限制以及许多零售和酒店企业关闭。但一些服务业可能会从这场危机中受益——例如信息技术服务,随着人们在家工作和远程社交,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增加(WTO,2020 年)。可自由支配的消费者支出已从衣服等非必需品转向基本食品和药品。欧盟的线下服装支出估计下降了 30-40%,在受影响严重的地区下降了 80%(ECA,2020 年)。预计 2020 年亚洲的 GDP 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 1.0%,原因是全球政策不确定性和中国经济增长因贸易紧张局势而放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以及 COVID-19 全球大流行的经济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