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许多新的和大多未知的机会一样,我们需要降低风险,吸取教训,以确保我们的未来是安全和包容的。虽然这些风险包括网络安全创新、有害的社交媒体内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不利用数字技术的风险更高。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数字工具重要性的有力教训:追踪和跟踪高风险个体、促进疫苗研究,以及通过安全地让人们远程工作来缓解经济衰退。最终,最大的风险是自满于理解和驾驭我们的新数字范式。此外,明智的冒险和富有同情心的精神对于确保缩小而不是仅仅管理性别和社会经济差距至关重要。
•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大地震发生概率增加 • 地区冲突扩大、贫富差距扩大和巩固、移民/难民增加 • 亚洲(特别是印度)和非洲的人口增长 • 解决社会问题的举措势头增强 • 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 商业方式改革(远程办公和线上办公) •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0)疫情的影响 • 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地区人口减少/地区创生的推进 • 少子老龄化进一步推进、痴呆症老年人增加 • 远程医疗和线上咨询的扩大、预防医学的推进 • 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老化等
另一个经济影响是看护者储蓄能力的下降。持续存在的性别工资差距 5 和有色人种社区明显的贫富差距 7 加剧了承受财务压力或吸收财务影响的能力下降,而对年轻成年人的家庭看护者而言,他们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因为他们的储蓄可能较低。3 由于照顾家人,近 30% 的家庭看护者停止了储蓄,超过 20% 的人用完了个人短期储蓄。(见上图 1。)另有 12% 的人用完了长期储蓄。3 虽然这些数据为看护经历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但考虑到大多数美国人的紧急开支储蓄不足 400 美元,8 但事实是,很大一部分家庭看护者根本没有储蓄能力,也不依赖储蓄。
超过三分之二(68%)的埃马斯瓦蒂人表示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当糟糕”或“非常糟糕”,这一比例是 2018 年(31%)的两倍多。 越来越多的公民报告在调查前的一年中至少有一次没有现金收入(78%)、医疗保健(78%)、足够的食物(66%)和足够的清洁水(55%)。 政府在管理经济(12%)、改善穷人生活水平(10%)、创造就业机会(6%)、缩小贫富差距(5%)和保持物价稳定(4%)方面的表现的公众支持率大幅下降。 但是,在去年寻求特定公共服务的公民中,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很容易从公立学校(79%)、公共卫生机构(64%)和警察(63%)获得帮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他们不得不行贿才能获得公共服务。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网络攻击等因素导致电力系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人们对停电对经济产出的微观经济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其宏观经济影响的认识不足,因此无法有效地支持电力可靠性政策。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基于经典生产函数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停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机制。然后,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实证计量经济模型,并应用于152个国家。为了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遥感数据计算出一个国家年雷电密度指数,并将其作为停电的工具变量。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系统平均中断持续时间指数(SAIDI)每下降1%,全球经济增长将增加2.16%。(2)停电的影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收入较低、土地面积较大、电气化率较低的国家影响较大。 (3)低收入国家电力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缩小世界贫富差距,如果低收入国家的SAIDI降低到高收入国家的10%,基尼系数将下降9.55‰。结果为电力系统运营投资和供电质量改善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为此,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对促进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等绿色可持续经济活动产生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并彰显了绿色金融在共享富裕过程中的部分中介作用和对环境污染的负向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省份更为显著,在西部省份并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对一些在疫情期间贫富差距扩大的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为在格拉斯哥气候峰会(COP26)上做出遏制气候变暖和减少CO 2 排放承诺的各方提供思路,即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重视绿色金融的中介作用和局部环境污染水平的负向调节作用;遵循各地区的相对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等。
摘要:基于2001—2015年省级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区域不平等状况不容乐观,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重大技术变革是否会改善还是加剧区域不平等值得研究。我们将区域不平等分为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共三个指标,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智能改善了地区间居民消费福利不平等,同时也存在加剧地区创新不平等的可能性,并阐明了人工智能促进不同地区创新机制的异质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区域不平等;创新;购买力 1.引言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与历史上的多次技术升级一样,极大地改变了效率和生产力,同时也在短期内对劳动力产生了混合效应。很多研究证明人工智能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衰退(Furman and Seamans,2019),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基础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区域不平等必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中国作为地大物博的国家之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不平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如图1和图2所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亟待解决。从图3和图4我们可以看出,非农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