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抗生素耐药性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全球健康挑战 [1,2],其主要原因是多重耐药 (MDR) 细菌(通常称为“超级细菌”)的出现、传播和持续存在。这些超级细菌是导致对常规治疗干预具有耐药性的感染的罪魁祸首。人类和动物健康中广泛且不加区分地使用抗生素,再加上抗生素研究缺乏创新(新型抗生素的引入减少就是明证),这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3]。我们必须加快努力,不仅要制定政策遏制抗生素的不当和不合理使用,还要着力开发能够有效对抗细菌感染的新型化学实体 [4]。肽脱甲酰酶 (PDf) 是一种金属酶,它通过将蛋氨酸上的末端 N 残基转化为甲酰基部分来调节蛋白质成熟 [5,6],作为开发新型抗菌剂的靶标具有巨大的潜力(图 1)。最初人们认为 PDf 只存在于细菌中,而且缺乏针对性药物,因此它被视为开发新型抗菌剂的希望之光 [7-9]。尽管在真核生物中已经鉴定和表征了功能性 PDf 同源物,包括人类的线粒体异构体 [10-14],这对将该酶明确指定为相关的抗生素靶点提出了挑战,但酶学和结构研究表明,原核细胞和细胞器细胞之间 PDf 配体结合位点存在显著差异 [15-17],证实了该酶作为引人注目的相关治疗靶点的地位。
摘要: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缺乏症 (OTCD) 是最常见的尿素循环障碍,具有很高的未满足需求,因为目前的饮食和医疗治疗可能不足以防止高氨血症发作,高氨血症发作可能导致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迄今为止,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选择,但由于供体短缺、需要终生免疫抑制和技术挑战,肝移植并未广泛应用。最近显示出巨大前景的研究领域是基因治疗,OTCD 已成为不同基因治疗方式的重要候选者,包括 AAV 基因添加、mRNA 治疗和基因组编辑。本综述将首先总结临床转化的主要步骤,强调每种基因治疗方法的优势和挑战,然后重点介绍当前的临床试验,最后概述 OTCD 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