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况调查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如今,雪况监测活动已经扩展到更多地区,技术进步使得这些测量更加精确。雪况监测可以为从短期径流到季节性供水预报等一系列预报提供信息,监测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预报效益。然而,雪况以及融雪径流的时间和规模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测西部雪况的挑战,西部的地貌非常多样,有海拔超过 14,000 英尺的高峰、广阔的平原、高地沙漠和森林茂密的地区。在私人土地、荒野地区和人迹罕至的地区测量雪况可能具有挑战性。雪况本身的多变性质以及经常伴随雪况的极端寒冷可能对有效、可靠的雪况监测构成挑战。雪况测量可以从不同的平台进行,从地面到飞机和卫星,或者使用建模工具进行估算。每个平台和每种特定的雪监测技术都需要在成本、空间覆盖范围、时间覆盖范围、准确度、精确度、分辨率、地理适用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摘要:机载地面穿透雷达系统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效率的方法,可在挑战性地形中测量雪深和积雪地层,并具有潜在的雪崩危险。雪花龙是一种定制的雪测量系统,其中包含一个未螺旋的航空车辆(UAV)平台和雷达有效载荷。专门设计用于在各种雪覆盖场景上进行雪调查,该系统具有针对此类任务的性能属性。在这里,我们介绍了完整系统的技术实施,再加上在Svalbard上进行的三个广泛的现场活动的验证结果。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对雪地无人机获得的雪地层测量结果的见解,并原位获得了雪轮剖分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将雷达观测值与1673的共同位置测量降雪深度相关联,范围从5到200 cm,并揭示了高度的一致性,从而产生了r = 0.938的相关系数。雪花源是可靠有效的工具,可在坡度范围内协助当地的雪崩危险评估,其中有关积雪深度和结构的信息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糖尿病性肾病(DN)的全球患病率已大大增加,主要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而驱动。糖尿病患者的DN发病率为35-40%(1,2),糖尿病和DN代表终结阶段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原因(3)。DN的早期症状并不容易检测,但是总蛋白尿可以确定有进展到ESRD的风险的患者(4)。许多患者最终需要维持透析或肾脏移植,导致临床和经济负担很大(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和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DR和DN都有阴险的发作,并且逐渐发展为不可逆转的损害。糖尿病患者的DR发生率为34.6%,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PDR)的发生率为7%。在全球范围内,PDR是新的失明病例的最常见原因(6)。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延迟DN和DR的发生和进展,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当前用于诊断DN的黄金标准是肾脏病理;但是,该方法是侵入性的,它限制了其应用。可以使用非侵入性成像观察到视网膜血管。此程序可能会导致包括DN在内的糖尿病的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因此,一些证据表明,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是糖尿病微血管病性的共享生物标志物,表明可能是常见的致病途径(7)。在1型糖尿病(T1DM)的患者中,视网膜血管直径与肾脏结构变化有关。特定于基线中央视网膜小动脉直径与肾小球病指数的变化相关,并且中央视网膜直径与中键基体积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关(8)。无蛋白尿的T1DM的病理表现,包括肾小球基底膜(GBM)厚度和肾小球矩阵体积分数,随着DR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