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利用铁电/铁弹性切换,在压电传感器中提高了提高功率输出和能量密度。但是,一个问题是,稳定的工作周期通常不能仅由压力驱动。通过在部分螺旋的铁电中使用内部偏置场来解决此问题:材料状态的设计使得压力驱动机械加载过程中的铁弹性切换,而残留场在卸载过程中恢复了极化状态。但是,尽管已验证了此方法,但尚未系统地探索具有最佳性能的工程材料状态的设备。在这项工作中,使用部分固定(预先pol的)铁电中的内部偏置场来指导极化开关,从而产生有效的能量收集循环。设备在1-20 Hz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了测试和优化,并系统地探索了制造过程中预拆平程度对能量收集性能的影响。发现,将铁电陶瓷预先固定到约25%的完全悬垂状态中会导致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在20 Hz处产生大约26 mW cm-3的活性材料的功率密度,先前工作的改善和比常规PiezoeColectrics的高度提前的命令。但是,最大化功率密度可能会导致残余压力,在准备过程中或服务过程中会损害设备的危害。研究了制造成功率与预拆平水平之间的关系,这表明较高的预拆平程度与较高的存活率相关。这为能量转换与设备鲁棒性平衡提供了基础。
本文介绍了在 LiNbO 3 和 LiNbO 3 :Fe 衬底上采用水热法在低温下生长的 ZnO 纳米棒组成的半导体铁电结构的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和分光光度法分析了所得结构。给出了 SEM 图像和光谱、吸收光谱、紫外和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表明,可以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水热法合成 Zn(NO 3 ) 2 6H 2 O 和 C 6 H 12 N 4 来获得 ZnO 纳米棒阵列,作为基于表面活性剂的紫外线辐射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关键词:纳米棒;光致发光;扫描电子显微镜;吸收光谱 PACS:68.37.Hk,78.55.Ap,42.25.Bs,61.46.Km
谐振隧穿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其中电子传输由量子孔(QW)结构内的离散能级控制。一种铁电谐振隧道二极管(RTD)利用QW屏障的开关电动极化状态来调节设备电阻。在这里,据报道,在All-Perovskite-氧化物BATIO 3 /SRRRUO 3 /BATIO 3 QW结构中发现了鲁棒的室温铁电调节谐振隧穿和负差分抗性(NDR)行为。通过BATIO 3铁电的可切换极性可调节谐振电流振幅和电压,其NDR比调制了≈3个数量级和一个OFF/ON电阻率超过2×10 4的OFF/ON电阻比。观察到的NDR效应被解释了由电子 - 电子相关性驱动的Ru-T 2g和Ru-E G轨道之间的能量带隙,如下性功能理论计算所示。这项研究为未来氧化物电子产品中的基于铁电的量子驾驶装置铺平了道路。
摘要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铁电材料向人们展示了其强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铁电材料被用于铁电晶体管(FeFET)的研究中。作为新一代神经形态器件,铁电材料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诸多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铁电材料体系的发展,并探讨了人工突触的模拟。主流的铁电材料分为传统的钙钛矿结构、萤石结构、有机聚合物和新型二维范德华铁电体。介绍了各材料体系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针对类脑计算机的优化,并总结了最新的应用进展。最后讨论了不同材料体系的适用范围,旨在帮助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筛选出不同的材料体系。 1. 引言
基于反铁电的介电电容器因其出色的储能性能和在收集脉冲功率方面的非凡灵活性而备受关注。尽管如此,迄今为止,尚未阐明与储能过程固有耦合的原位原子级结构演化途径,以最终理解其机制。本文报道了反铁电PbZrO 3 在存储电子束照射的能量过程中的时间和原子分辨率结构相演变。通过采用最先进的负球差成像技术,本文介绍的定量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阐明了与晶胞体积变化和极化旋转相关的极性氧八面体的层次演化解释了逐步的反铁电到铁电相变。特别是,在动态结构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种非常规的铁电类别——具有独特摆线极化序的铁电畸变相。通过阐明原子尺度相变途径,该研究的结果为探索具有非极性到极性相变的储能材料中的新型铁致畸变相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摘要:纳米级铁电2D材料提供了研究曲率和应变对材料功能的影响的机会。在其中,由于室温铁电位的组合,对少数层厚度的可伸缩性以及由于2个极高的共存性,Cuinp 2 S 6(CIPS)近年来引起了近年来的巨大研究兴趣。在这里,我们通过压电响应力显微镜和光谱探索了CIPS极化的局部曲率和应变影响。为了解释观察到的行为并使2D CIPS中的曲率和应变效应脱离,我们介绍了有限的元素landau- ginzburg-德文郡模型,揭示了经受拉伸菌株和压缩应变的地区的滞后特性的强烈变化。压电力显微镜(PFM)的结果表明,弯曲会诱导CIPS中的铁晶域,并且极化 - 电压磁滞回路在弯曲和非弯曲区域不同。这些研究提供了有关曲率工程纳米电子设备的制造的见解。关键字:Cuinp 2 S 6,铁电,挠性,应变,曲率,2D材料,压电响应力显微镜W
引用本文: 种峻楷, 胡广超, 高建明, 霍向涛, 郭敏, 程芳琴, 张梅.面向未来“双碳”形势下低阶煤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与思考[J].北科 大:工程科学学报 , 优先发表.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24.10.02.001 CHONG Junkai, HU Guangchao, GAO Jianming, HUO Xiangtao, GUO Min, CHENG Fangqin, ZHANG Mei.Research progress and new thoughts for high-value utilization of low-rank coal according to the future “dual-carbon” policy[J].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 In press.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24.10.02.001
收稿日期 : 2020-01-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1763037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2019LH0600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 2019 , 2020GG0283 ) 通信作者 :齐咏生( 1975 —),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 qys@imut.edu.cn
Tianyu 等 [24] 报道了一种基于金属液滴的毫米级热开 关 , 如图 7(a) 所示 , 热开关填充热导率相对较高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