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19 世纪末,人们发现豆科植物可与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建立根瘤内共生关系。此后不久,人们提出了是否有可能将这种特性转移到非豆科作物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越来越多的知识为控制这种内共生的细胞、分子和遗传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见解。此外,最近的系统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了几种进化后具有专门控制根瘤形成和细菌感染功能的基因。然而,尽管拥有大量知识,但改造非豆科作物固氮结瘤特性的长期目标尚未实现。本综述讨论并强调了非豆科植物固氮结瘤的未解决问题和改造策略。

固氮根瘤共生工程路线图

固氮根瘤共生工程路线图PDF文件第1页

固氮根瘤共生工程路线图PDF文件第2页

固氮根瘤共生工程路线图PDF文件第3页

固氮根瘤共生工程路线图PDF文件第4页

固氮根瘤共生工程路线图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19 年
¥1.0
2021 年
¥1.0
2020 年
¥3.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2.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1 年
¥1.0
2016 年
¥37.0
2018 年
¥34.0
2025 年
¥2.0
2021 年
¥2.0
2020 年
¥65.0
2020 年
¥9.0
2021 年
¥1.0
2024 年
¥1.0
2020 年
¥2.0
2024 年
¥1.0
2025 年
¥1.0
2024 年
¥17.0
2022 年
¥1.0
2022 年
¥68.0
2020 年
¥2.0
2020 年
¥1.0
2022 年
¥1.0
2022 年
¥1.0
2022 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