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三周后,朴茨茅斯号开始了她的第一次任务,支援格林纳达的救援行动。她因这次行动被授予武装部队远征奖章。1984 年,朴茨茅斯号进入了她的母港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她的永久母港圣地亚哥的 Ballast Point 潜艇基地。途中她穿过巴拿马运河,然后迅速向南飞奔,首次穿越赤道。 1984 年 8 月,在完成了为期 14 周的试航后,她通过巴拿马运河,于 1984 年 10 月 22 日抵达新的母港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自 1985 年以来,朴茨茅斯号已在西太平洋进行了三次长期部署和三次小型部署。她因在 1987 年、1989 年和 1993 年进行的行动而获得两次功绩单位嘉奖,因在 1987 年的出色保留而获得银锚奖,1994 年获得工程红“E”奖,1994 年获得补给蓝“E”奖,1988 年、1989 年和 1994 年获得战斗效率“E”奖。1985 年,朴茨茅斯号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西太平洋行动,包括停靠日本和澳大利亚多年后,她成为第一个向中国统一后的香港发出自由呼声的潜艇。1991 年 2 月,朴茨茅斯号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瓦列霍的马尔岛海军造船厂进行仓库现代化改造。在完成广泛的工程和武器系统升级后,朴茨茅斯号返回圣地亚哥,开始隶属于第三潜艇中队指挥官。1993 年,朴茨茅斯号随林肯号战斗群部署到西太平洋。在此期间,她开创了特种作战的新方法,并在联合演习中在夜间插入陆军游骑兵时进行了检验。朴茨茅斯号参与了演习鱼雷和导弹的实弹射击以及海军新型防雷声纳的测试。1985 年 3 月,朴茨茅斯号调任第十一潜艇中队指挥官。回国后,朴茨茅斯号被授予 2003 年潜艇中队 11 指挥官战术白色“T”勋章、通信绿色“C”勋章和损害控制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