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的荒地和焦灼的沙漠曾被认为是诅咒,人们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往它们,但现在它们却被人们寻求或视为一种高度精神性的美的缩影。在两部分研究中的第一部分《通往艾顿希斯之路》中,理查德·贝维斯表明,这种现代情感根源于文艺复兴晚期的科学和自然哲学。他集中研究了 18 和 19 世纪,追溯了这种情感的发展,直到 1878 年,以及它最早有意识的表达之一,即托马斯·哈代在《还乡》中对艾顿希斯的描述。贝维斯研究了广泛的英国、欧洲和北美文本、文学作品以及宗教、科学和旅行写作。他调查了有关登山、航海、沙漠旅行和极地探险的文献,以及它在诗歌和小说中的隐喻用法。他依靠艾迪生的术语“伟大”而不是“崇高”,展示了达尔文的日记、莱尔的地质学研究和索绪尔关于阿尔卑斯山的书籍等作品如何帮助形成了一种自然观,这种观也经常在文学中得到表达。《通往爱敦荒原之路》是一部范围广泛、跨学科的思想史著作,它追溯了一种审美感性的成长,这种审美感性现在已广泛传播,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刚刚萌芽。这种感性不仅是许多现代文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关于保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主义的现代观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