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能源转型 作者:Søren Hansen 简介 丹麦是世界上的一个小国;只有 600 万居民,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 0.1%。尽管如此,政府还是为实现“净零”排放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 2030 年,排放量应比 1990 年减少 70%,到 2045 年或 2050 年,丹麦将实现所谓的“气候中和”。 显然,这些措施对全球形势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丹麦希望扮演领跑者的角色。世界其他国家将看到,实现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标确实是可能的,然后他们将效仿这一好榜样,地球将免于气候灾难。 实现“净零”需要在广泛的活动领域采取行动:工业、农业、供暖、交通,当然还有电力供应。以下报告将重点关注后者,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取得最大进展的领域。目前,电力仅占总能源消耗的 20% 左右,但气候目标要求将其他能源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电力。电动汽车和住宅热泵就是这一发展的典型例子。自 1990 年以来,丹麦传统上从燃油发电厂获得电力。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该国转向煤炭。当时在北海的丹麦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也成为发电厂的燃料,尤其是小型分散式发电机,将发电与区域供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管道网络,为住宅区提供供暖用天然气。所有大型发电厂都配备了区域供热装置,使丹麦电力部门的能源效率非常高。到 2010 年,绝大多数住房都通过天然气或区域供热供暖。燃油锅炉主要分布在配电系统覆盖范围之外的偏远地区。 20 世纪 70 年代,丹麦曾考虑发展核电,但最终在 1985 年丹麦议会投票中放弃了这一计划。丹麦的重点转向可再生能源,早在 70 年代就安装了首批发电风力涡轮机。然而,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这项技术才开始对丹麦的电力供应做出重大贡献,如图 1 所示。从那时起,风力涡轮机的装机容量逐渐增加,到 2023 年,它们共生产了 70 千兆焦耳,相当于当年丹麦总能源消耗的约 10%。太阳能发电起步较慢,但在 2010 年之后开始腾飞。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