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5名参与者的第1和3参与者服用第一批疫苗剂量后,在队列1中的第二次剂量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疲劳,头痛,肌痛和注射点疼痛。最常见的系统不良事件是发烧。全身不良事件在队列3中的普遍性比在同类1中少,而接受低疫苗剂量的人比接受高剂量的人少。第二剂量后的反应生成性较低。在第一个疫苗剂量(几何平均滴度[GMT],224至354)之后的第29天,在第29天的90%或更多参与者中检测到对野生型病毒的中和 - 抗体滴度,并在第57天达到100%,并进一步增加滴度(GMT,288至488),无效或无效。滴度至少在第71天之前保持稳定。第二剂量的滴度增加了2.6至2.9(GMT,827至1266)。尖峰结合抗体反应类似于中和抗体反应。在第14天,在队列1中的76%至83%的参与者中检测到CD4+ T细胞响应,而在队列3中的60%至67%的参与者中检测到,朝向1型助手T细胞的偏斜偏斜。CD8+ T细胞的响应总体强大,但在队列中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