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新加坡港口拥堵威胁全球贸易
瓶颈持续的时间越长,世界再次出现通胀冲击的风险就越高
来源:《金融时报》_全球经济免费解锁编辑文摘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 Roula Khalaf 在本期每周通讯中挑选了她最喜欢的故事。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 Roula Khalaf 在本期每周通讯中挑选了她最喜欢的故事。对于全球消费者来说,从汽车到智能手机等各种商品涨价的风险越来越大。新加坡集装箱港口的拥堵情况是疫情爆发以来最严重的,并已开始蔓延至邻近港口,对全球供应链构成风险。过去一年,运费上涨了五倍,而其中一部分转嫁给购物者只是时间问题。
航运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运枢纽:该集装箱港口连接来自 123 个国家的 600 多个港口,年吞吐量为 5000 万个 20 英尺当量单位(体积单位)。当如此规模的枢纽港的拥堵对邻近港口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时,情况就变得严重起来。
这种罕见现象正在本周上演,集装箱船拥堵蔓延至邻国马来西亚。
一种解释是,船只为了避开红海袭击而改道,导致其他亚洲和欧洲港口出现瓶颈。改道意味着更多的船只将经过新加坡。例如,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表示,由于严重拥堵,该公司本月将取消从中国和韩国出发的两趟西行航班。摩根大通曾估计,仅今年上半年,红海航运危机就可能使全球核心商品通胀率上升 0.7 个百分点。
严重拥堵现在,另一个更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能意味着,即使红海航运危机缓解,全球供应链仍将持续中断。近几个月,尤其是往返中国的船舶总量激增,一年一度的航运旺季比预期提前到来。
供应链june.yoon@ft.com
june.yoon@ft.com june.yoon@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