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弥合差距:人工智能如何帮助或阻碍可持续发展目标
问题不在于人工智能是否对可持续发展重要,而在于如何以降低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改善决策且不进一步加深不平等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
来源:地球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 行星状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 于 2015 年制定,旨在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的问题。这 17 个目标包括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等 169 个具体目标,以服务于和平、繁荣和环境可持续性。
17 个进球自 2015 年以来,人工智能的使用呈指数级增长,但大多数目标的进展却停滞甚至逆转,特别是在贫困、饥饿和气候适应能力方面。人工智能为解决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进一步限制和放大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的问题,例如大型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不再是人工智能对可持续发展是否重要,而是如何以降低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改善决策且不进一步加深不平等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
在这方面,考虑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交叉点非常重要。
一个有希望的前沿领域在于农业生计。现在,以多种当地语言部署的人工智能助手每年都会回答农民提出的数百万个问题。它们受欢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成本压缩:模型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成熟,部署手段更加廉价。其次,可用性:语音和图像输入使人们无需打字或较高的识字能力即可做出贡献,跨越了数字参与的历史障碍。第三,情境适用性:系统可以将农民的问题与实时天气、市场价格和当地知识相结合,提供动态的、针对特定情境的指导,而不是静态的建议。这些特征正在迎头解决有关粮食安全、公平工作和气候适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