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尔干地区矛盾的韧性

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科索沃、黑山、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目前的经济表现优于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德国转向增加公共支出可能会促进其经济增长

来源: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信息

图片来源:unsplash.com/Yunus Tug

作者:马里奥·霍尔兹纳

马里奥·霍尔兹纳

六个西巴尔干 (WB6) 国家——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科索沃、黑山、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继续展现出经济韧性,这使它们在更广泛的中欧、东欧和东南欧 (CESEE) 地区中脱颖而出。尽管全球逆风持续存在,但世界六大经济体正在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值得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密切关注。

表现优于地区同行

首先,WB6 的增长表现和前景目前超过了许多地区同行。这种韧性部分源于起点不发达和一些自相矛盾的优势。

业绩与前景

首先,次区域制造业规模较小,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低。在关税战和地缘经济分裂不断升级的时代,世界六大经济体与复杂的国际生产网络的相对隔离,为抵御对高度一体化经济体造成更严重影响的贸易冲击提供了缓冲。

其次,人口下降 — — 通常仅被视为经济挑战 — — 正在产生积极影响。劳动力稀缺正在推动工资增长,从而比 CESEE 的其他地区更能刺激国内消费。此外,它还可以发挥生产力鞭子的作用,使对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的投资有利可图。这种动态正在重塑该次区域的经济模式,工资上涨促进了更强劲的内部需求,并有可能吸引更高价值的经济活动。

人口减少 近岸

WB6 在 FDI 流入方面领先

外国直接投资

部门 FDI 构成:为未来挑战做好准备

“冷战2.0”的阴影

“冷战2.0”的阴影

重整军备因素:新的投资驱动力

熟练劳动力

结论

公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