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熊彼特愿景的“创造性背叛”

2025 年诺贝尔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 (Philippe Aghion) 和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 在 1990 年发表的论文《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增长的模型》中,试图将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Schumpeter) 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形式化。他们的数学模型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对理论本身的破坏性。

来源: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信息

202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 Joel Mokyr、Philippe Aghion 和 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对理解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中,阿吉昂和霍伊特因其在如何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方面的工作而获奖。然而,如果约瑟夫·熊彼特能够看到他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如何被重新包装为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他就会在坟墓里打滚。

创造性破坏

这位“创新经济学之父”创造这个术语并不是为了捍卫国家能动主义,而是为了描述资本主义的内在活力——它从内部更新经济结构的能力。然而,阿吉翁和霍伊特将熊彼特的见解包装在优雅的方程式中,并将其转化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必须纠正市场失灵的“证据”。在法国,这种逻辑甚至被用来使导致国家债务创历史新高的政策合法化。他们所谓的“发展熊彼特理论”实际上是对其的创造性背叛。

创意背叛

创造性破坏的两个方面

在 1990 年的论文《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增长的模型》中,Aghion 和 Howitt 声称是第一个将熊彼特的想法形式化的人。在他们的方程中,创造性破坏成为可计算的“增长引擎”: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劳动力,创新遵循泊松过程随机发生,每次创新都会降低生产成本,创新者赚取垄断租金,直到下一次创新“摧毁”他们。

纸张

这看起来很复杂,但它降低了熊彼特对成本核算的愿景。创新不再是一种创业冒险行为,而是成为研发支出的机械产出。 “破坏”不再是旧技术的有机周转,而是通过补贴和税收来调节的“外部性”。阿吉翁甚至计算出市场产生了“太多或太少的创新”,并得出政府必须干预的结论。

写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