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公开还是不公开善行,这就是行善者的困境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博士生杰里·理查森 (Jerry Richardson) 在去参加晚宴的路上冲进一家杂货店,店外的一个男人向他要食物。理查森答应了,并给了他 7 美元的杂货。接受者非常感激,理查森对他的礼物感到非常满意,他认为他应该告诉他的晚餐伙伴这段经历。
来源:英国物理学家网首页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博士生杰里·理查森 (Jerry Richardson) 在去参加晚宴的路上冲进一家杂货店,店外的一个男人向他要食物。理查森答应了,并给了他 7 美元的杂货。接受者非常感激,理查森对他的礼物感到非常满意,他认为他应该告诉他的晚餐伙伴这段经历。
但很快一种恶心的感觉袭来。理查森决定不告诉他的朋友。然后他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的善行。
社交媒体这一经历促使理查森和他的同事调查人们如何看待报告自己的善行的情感成本,以及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也这样做,其他人会有何感受。
理查森是论文“行善者困境”的主要作者,该论文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他的合著者是多伦多大学的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肖恩·尼科尔斯(Shaun Nichols)是康奈尔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杰出的哲学艺术与科学教授,大卫·皮萨罗(David Pizarro)是心理学教授。
已发布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在五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人们认为,与将消息告诉别人或告诉别人自己的个人成就(如获得晋升)相比,告诉别人自己的善行(例如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会让他们感觉更糟糕。
“这有点令人惊讶,因为我们知道人们实际上对自己非常有直觉,他们认为事后会感觉很糟糕,”皮萨罗说。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数百人回忆他们过去所做的一件好事和一项个人成就,以及他们对这两种行为感到多么高兴、自豪、羞愧和尴尬。
理查森说,这可能是因为很难真正想象其他人的经历。
做好事 更多信息: 期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