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迟到了,但后来又不敢承认

在早期的博客文章 – 通货膨胀目标意味着糟糕的财政政策(2009 年 10 月 15 日) – 我概述了我之前就通货膨胀目标 (IT) 问题所做的研究。在我 2008 年与 Joan Muysken 合着的书《放弃充分就业》中,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有......

来源:Bill Mitchell博客

在早期的博客文章 – 通货膨胀目标意味着糟糕的财政政策(2009 年 10 月 15 日) – 我概述了我之前就通货膨胀目标 (IT) 问题所做的研究。在我 2008 年与 Joan Muysken 合着的书《放弃充分就业》中,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国家和非信息技术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和产出动态没有显着差异。这与其他研究的证据一致。主流经济学家不断声称,信息技术具有一系列优点,而实施信息技术的央行在出现价格压力迹象时会积极加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的最新证据表明,在最近的通胀事件中,信息技术国家和非信息技术国家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这项研究揭示了信息技术的本质——一篇意识形态信仰的文章,而不是基于证据的负责任的政策方法。

通货膨胀目标意味着糟糕的财政政策 放弃充分就业

当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思想影响的中央银行试图以货币目标的形式来实施这些思想时——即试图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设定限制,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几乎无法控制增长。

这一时期通货膨胀加速,主要是由于 1973 年 10 月 OPEC 石油价格上涨,以及随后资本和劳动力之间关于谁将承担因更昂贵的石油进口而产生的实际收入损失的分配斗争。

英国早在通货膨胀出现之前就加入了这一行列,当时英国于 1971 年推出了竞争与信贷控制 (CCC) 政策,英格兰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管理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

竞争和信用控制 (CCC)

到 1973 年,央行承认彻底失败,该政策被废弃。

因此,央行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货币目标来控制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