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繁荣与 200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崩溃极其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如果上周主要科技股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下跌感觉很熟悉,那是因为我们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上次关于创新的炒作一头扎进经济现实。随着投资者对人工智能 (AI) 公司估值飙升感到不安,市场暴跌,评论员们也在提出与互联网泡沫崩溃期间相同的问题 […]这篇文章《人工智能的繁荣》感觉与 200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惊人地相似,但一些重要的差异首先出现在 Knowridge Science Report 上。

来源:Knowridge科学报告
来源:Unsplash+。

如果上周主要科技股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下跌感觉很熟悉,那是因为我们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上次关于创新的炒作一头扎进经济现实。

由于投资者对人工智能 (AI) 公司估值飙升感到不安,市场暴跌,评论员们也提出了与 25 年前互联网泡沫崩溃时相同的问题。

技术真的可以违背基本经济学吗?

这是我 2000 年 8 月在奥塔哥大学的就职教授讲座中讨论过的一个问题,当时互联网股票暴跌,数百家网络公司倒闭。

我当时认为,许多互联网公司是“赤裸裸的”,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他们花费巨资吸引客户,却没有可靠的盈利途径。

一代人之后,同样的逻辑正在推动人工智能的繁荣。

不同的指标,相同的故事

2000 年,互联网有望彻底改变商业,其成功的衡量标准是“眼球”和“点击量”,而不是利润。如今,这些指标已成为“已处理的令牌”和“模型查询”。

语言可能已经改变,但规模自动带来利润的信念却没有改变。

正如我们听说互联网将消除中间商(消除零售商和经纪人等传统中间商)一样,有人承诺人工智能将消除认知劳动。

两者都鼓励投资者在追求长期主导地位时忽略损失。

在互联网泡沫的鼎盛时期,在线零售商 eToys 等公司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以赢得客户。如今,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在计算能力、数据和能源方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仍然没有盈利。

Nvidia 的数万亿美元估值、OpenAI 尽管收入激增但持续亏损,以及风险投资大量涌入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这些都与 1999 年的泡沫相呼应。

然后,就像现在一样,支出被误认为是投资。

互联网泡沫应该教会我们什么

人工智能经济重复了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