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旧苏联和美国对贸易的态度

关贸总协定,正式名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但非正式名称为君子协定,于 1947 年由 23 个国家首次签署。几十年来,所有这些谈判导致全球关税大幅下降。到 1994 年,关贸总协定演变成……继续阅读现代中国、旧苏联和美国对贸易的态度现代中国、旧苏联和美国对贸易的态度一文首次出现在 Conversable Economist 上。

来源:对话经济学家

关贸总协定,正式名称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但非正式名称为《君子协定》,于 1947 年由 23 个国家首次签署。几十年来,所有这些谈判导致全球关税大幅下降。到 1994 年,关贸总协定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当时,它拥有约 125 个国家,占世界贸易的 90% 左右。从自由贸易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功。

以下是我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关贸总协定还包括苏联,它是否能够扩大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自由贸易范围?

当然,这并没有真正发生。旧苏联将关贸总协定视为地缘政治和资本主义对手的俱乐部。 1949年,美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作为关贸总协定的平衡机制。最初的成员​​国在东欧,除了苏联,还包括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后来又扩大到阿尔巴尼亚、东德、蒙古、古巴和越南。苏联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收益”概念,即与只有少数主要出口产业的非苏联国家组织全球贸易,从而使这些国家更难独立。

当时,美国与旧苏联的贸易额相当小,而且商品种类也相当少:例如,我们购买苏联石油,向他们出售谷物。但尽管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就曾认为苏联经济将超过美国经济,但我不知道美国制造业工人何时会感到他们的工作受到大量来自俄罗斯的低成本进口汽车、家电或钢铁的威胁。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担忧是与日本或韩国的贸易,而不是苏联。

去年夏天的一项全国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