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胶质母细胞瘤 (GBM) 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GBM 的致命性在于其高度侵袭性、浸润性和神经破坏性,导致治疗失败、肿瘤复发和死亡。即使采用目前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标准治疗方法,存活的肿瘤细胞也会侵入整个大脑。我们之前已经表明,这种侵袭性表型是由富含肌动蛋白的膜基结构(称为侵袭性伪足)促成的。在经治疗后存活下来的 GBM 细胞中,侵袭性伪足的形成和基质降解活性增强。药物再利用提供了一种识别现有药物新治疗应用的方法,而无需发现或开发以及相关的临床实施时间。我们研究了几种 FDA 批准的药物,因为它们既可以作为降低细胞活力的细胞毒性药物,也可以作为 GBM 细胞系中的“抗侵袭性伪足”药物。根据细胞毒性特征,我们选择了三种药物,即硼替佐米、依维莫司和氟达拉滨,以测试它们对 GBM 细胞侵袭的影响。这三种药物除了降低 GBM 细胞活力外,还降低了辐射/替莫唑胺诱导的侵袭性足活动。这些药物表现出有效的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有可能作为 GBM 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实施。
简单总结:目前有几种癌症与胰腺导管腺癌一样具有挑战性和难以战胜。多种原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复杂性,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图战胜这种无懈可击的疾病。在这些因素中,癌细胞对神经的侵袭或神经周围侵袭被发现是这种癌症的共同特征,有助于肿瘤进展、促进复发并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痛苦。出于这些原因,强烈提倡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抑制胰腺导管腺癌促进的神经侵袭。本综述讨论了目前对胰腺导管腺癌神经周围侵袭的理解以及该领域药理学进展的最新进展。
摘要:尽管人们已经通过利用被动靶向或配体介导靶向来寻求抗癌药物的选择性肿瘤递送,但选择性抗癌疗法仍然是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尽管纳米药物取得了进展,但诸如聚合物-药物偶联物之类的纳米系统仍然未能达到临床疗效的目标。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明了聚合物-药物偶联物需要彻底的化学设计和正确的靶向剂/聚合物比率才能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和有效性。特别是,研究了两种携带紫杉醇并以不同叶酸 (FA)/PEG 比率(一种或三种)为靶点的 PEG 偶联物。在阳性 (HT-29) 和阴性 (HCT-15) FA 受体 (FR) 细胞系中的细胞毒性研究表明,具有一种或三种 FA 的偶联物在 HT-29 细胞中的活性分别高出 4 倍或 28 倍。 3-FA 结合物对细胞周期停滞的强烈影响证实了其较高的活性。此外,FA 靶向对 HT-29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性有明显影响,这两种结合物都显著降低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性。有趣的是,3-FA 结合物在小鼠体内也显示出了改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需要进行彻底的研究来优化和调整药物输送,并实现对癌细胞所需的选择性和活性。
菌血症和脑膜炎是 2 岁及以下儿童中最常见的 IPD 表现。50% 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在儿童中为 8%,在成人中为 22%。幸存者中永久性神经损伤很常见。伴有或不伴有菌血症的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病毒感染后的常见并发症。菌血症性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病死率为 5% 至 7%,在老年人和患有多种合并症的人中更高。
摘要:香叶基香叶基化(GGylation)是信号蛋白的一个脂质修饰过程,目前关于GGylation信号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发现,甲羟戊酸通路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和香叶基香叶基转移酶I抑制剂GGTI-298抑制GGylation可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寻找信号通路作用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转录激活因子、hippo通路下游效应子YAP被GGylation抑制,通过检测其已知靶基因CYR61和CTGF的mRNA水平及其向细胞核的转位来评估。 shRNA敲低YAP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与抑制GGylation类似,提示GGylation信号通过激活YA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本研究为胃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靶向途径。
背景: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其转移倾向。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肝激酶B1(LKB1)的主要下游效应子(LKB1),策划了广泛的分子靶标,从而限制了肿瘤侵袭和转移。并行,RNA结合蛋白RBMS3(RNA结合基序,单链相互作用蛋白3)在上皮 - 间质转变(EMT)中起关键作用,这是肿瘤发生中的关键过程。因此,我们的研究旨在阐明RBMS3作为介体在LKB1/AMPK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我们分别研究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CGA-LUAD数据的肺癌组织中RBMS3和LKB1之间的表达和相关性。还分析了RBMS3与临床病理特征与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实时研究了RBMS3在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功能。此外,我们研究了AMPK激动剂和抑制剂的作用,探索RBMS3在AMPK诱导的抑制肺癌侵袭和迁移中的介导作用。结果:IHC和TCGA数据均显示RBMS3在肺癌中的表达低。此外,我们发现RBMS3的低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等级,临床阶段和N阶段呈正相关。此外,较低的RBMS3表达与总生存率差有关。COX回归分析表明,RBMS3是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RBMS3是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体外实验证实了RBMS3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此外,我们的发现表明,RBMS3在介导AMPK对肺癌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我们的研究强调了一种新的机制,通过促进RBMS3表达,LKB1/AMPK途径激活抑制肺癌的侵袭和转移,从而在开发创新的肺癌疗法方面提供了见解。
1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皮肤病学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97239;2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 Knight 癌症研究所医学信息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系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分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97239;3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俄勒冈临床和转化研究所,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97339;4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 Knight 癌症研究所细胞、发育和癌症生物学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97239;5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耳鼻喉科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97239;6 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手术护理分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97239;7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 Knight 癌症研究所血液学和医学肿瘤学分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97239
尤文氏肉瘤 (EWS) 是儿童和年轻人中第二常见的骨和软组织相关恶性肿瘤。它由融合致癌基因 EWS/FLI1 驱动,具有快速生长和早期转移的特征。我们之前发现,mRNA 结合蛋白 IGF2BP3 是 EWS 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因为原发性肿瘤中 IGF2BP3 高表达预示着 EWS 患者预后不良。我们还证明 IGF2BP3 可增强 EWS 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生长和迁移,这表明 IGF2BP3 可能作为 EWS 进展的分子驱动因素和预测因子。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 IGF2BP3 在 EWS 进展中的作用。我们证明,在特征明确的 EWS 肿瘤标本中,高 IGF2BP3 mRNA 表达水平与 EWS 转移和疾病进展相关。 IGF2BP3 水平较高的 EWS 肿瘤具有富含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特定基因特征。我们还发现 IGF2BP3 通过 CD164 调节 CXCR4 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在 CXCL12 刺激下,CD164 和 CXCR4 在 EWS 细胞的质膜上共定位。我们进一步证明,IGF2BP3、CD164 和 CXCR4 表达水平在临床样本中具有相关性,并且 IGF2BP3/CD164/CXCR4 信号通路促进了 EWS 细胞在 CXCL12 和缺氧条件下的运动性。呈现的数据将 CD164 和 CXCR4 确定为新的 IGF2BP3 下游功能效应物,表明 IGF2BP3/CD164/CXCR4 致癌轴可能作为 EWS 侵袭性的关键调节因子。此外,IGF2BP3、CD164 和 CXCR4 表达水平可能构成预测 EWS 进展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组。
CNC中心神经科学与细胞生物学,创新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中心(CIBB),科米布拉大学,医学院(Polo 1),3004-504 Coimbra,Coimbra,葡萄牙B dreats,sa,sa,sa,sa sa,taveiro fordial Park,taveiro indimuce park分子病理和免疫学,波尔图大学,波尔图大学,葡萄牙D iPofg -epe-葡萄牙肿瘤学研究所弗朗西斯科·埃奇尔(Francisco Gentil),科伊布拉(Coimbra),葡萄牙和乔克(Chuc) - 哥印象医院和大学中心,普雷卡塔(PracetaProf. Gama Pinto, 1649-003 Lisbon, Portugal G Bioge, Istituto Di Biology and Genetics Molecolare, via Camporeale, 83031 Ariano Irpino, Av, Italy H BlueClinical, Ltd, Lady of Hora, 4460-439 Matosinhos, Portugal I UC-University of Coimbra, CIBB,药房学院,健康科学杆,Azinho de Santa Comba,3000-548 Coimbra,葡萄牙Prof. Gama Pinto, 1649-003 Lisbon, Portugal G Bioge, Istituto Di Biology and Genetics Molecolare, via Camporeale, 83031 Ariano Irpino, Av, Italy H BlueClinical, Ltd, Lady of Hora, 4460-439 Matosinhos, Portugal I UC-University of Coimbra, CIBB,药房学院,健康科学杆,Azinho de Santa Comba,3000-548 Coimbra,葡萄牙
子宫内膜癌 (EC) 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常以 PTEN 缺失、AKT/mTOR 通路激活为特征,对于复发和晚期患者有效治疗选择有限。高剂量抗坏血酸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在本研究中,高剂量抗坏血酸显着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增加细胞应激和 DNA 损伤,并诱导 EC 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口服或腹膜内注射高剂量抗坏血酸 4 周可有效抑制 LKB1 fl/fl p53 fl/fl 小鼠 EC 模型中的肿瘤生长,且腹膜内注射比口服更有效。N-乙酰半胱氨酸部分逆转了抗坏血酸在 EC 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和 LKB1 fl/fl p53 fl/fl 小鼠的肿瘤生长。通过 shRNA 敲低 PTEN 降低了 EC 细胞对抗坏血酸的抗肿瘤敏感性,而通过 Ipatasertib 抑制 AKT/mTOR 通路则显著增强了抗坏血酸在 EC 细胞中的抗肿瘤活性。与单独使用任一药物相比,抗坏血酸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可协同抑制 LKB1 fl/fl p53 fl/fl 小鼠中的肿瘤生长。总体而言,高剂量抗坏血酸部分通过 PTEN/AKT/mTOR 和细胞应激通路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并且在 EC 中与紫杉醇联合使用时这些抗肿瘤作用增强。抗坏血酸与紫杉醇联合使用的临床试验值得在 EC 患者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