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名称 分数 第一学期 PHYC-101 数学物理 75 PHYC-102 经典力学 75 PHYC-103 量子力学-I 75 PHYC-104 电磁理论 75 实践 100 总计 400 第二学期 PHYC-201 原子和分子物理学 75 PHYC-202 凝聚态物理学 75 PHYC-203 量子力学-II 75 PHYC-204 电动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 75 实践 100 总计 400 第三学期 PHYC-301 激光和光电子学 75 PHYC-302 核物理-I 75 特殊试卷 PHYC-303 (S) 电子学-I 75 PHYC-304 (S) 电子学-II 75 实践 100 总计 400第四学期 PHYC-401 统计力学 75 PHYC-402 核物理-II 75 专题试卷 PHYC-403 (S) 电子学-III 75 PHYC-404 (S) 电子学-IV 75 实践 100 总计 400
TB1:光电子学 I 主席:S.-J. Jee(信息通信大学) S. Yoshida(东京理工大学) 1. 独特的白光 LED 封装系统 A. Okuno、Y. Miyawaki、N. Oyama,Sanyu Rec / 日本 2. 将大镜子组装到大行程执行器上的窄间距光开关阵列 K. Miura、T. Numazawa、K. Kawase、Y. Hirata,住友电气工业 / 日本 3. 光纤到波导的被动对准技术 B. Choi、MS. Lee,信息通信大学,J. Choi、HI. Lee、CS. Park, Phoco / 韩国 4. 光电板分离接地/电源平面辐射发射分析 H. Kikuchi,超级先进电子技术协会,T. Mori,NTT Advanced Technology,O. Ibaragi,超级先进电子技术协会 / 日本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保证基于半导体化合物GaSb及其固溶体GaInAsSb的发光二极管参数时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的方法。改进了基于GaInAsSb(1.94μm和2.2μm)的双波长发光二极管的制备工艺,确定了其在-40℃至80℃温度范围内的稳定性。开发了一种双结构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方案,使双色LED的初始测量发射流与参考发射流相等,保证了参数的时间稳定性。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保证双色LED中两个发射峰位于不同波长的LED芯片的初始发射流的时间稳定性和相等性,从而决定了光电子器件的测量精度。关键词:光电子学,半导体结构,双色LED,稳定技术,稳定框图,稳定示意图。
摘要:光学超表面能够操纵超薄层中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金属或电介质超表面相比,由电介质和金属纳米结构组合而成的混合超表面可以为系统中存在的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更多可能性。在这里,我们研究了通过单步纳米制造工艺获得的混合金属-电介质超表面中晶格共振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限差分时域模拟表明,在选定的几何参数发生变化时,Ge 内部波长相关吸收率中出现的模式避免交叉,这是强光耦合的证据。我们发现测量和模拟的吸收率和反射光谱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我们的超表面设计可以轻松纳入自上而下的光电器件制造工艺,可能的应用范围从片上光谱到传感。关键词:超材料、半导体、杂化、光电子学
纳米尺度的界面热传输在各种应用中都至关重要,例如电子设备、[1] 储能应用、[2] 生物医学设备、[3] 光电子学、[4] 等。尽管当系统的特征尺寸达到纳米尺度时,跨界面的热传输变得更加关键[5],但是目前对界面热传输的基本理解还远未完成。不同类型的界面热传输存在于不同的应用中,主要有固-固和固-液界面热传输(见图 1a~b)。声子振动失配或表面粗糙度可以部分解释纳米级固-固界面热传输,[6] 然而,对于固-液或固-气界面热传输,由于缺乏周期性,液体中声子的定义仍然存在疑问。在这篇简短的评论中,我们回顾了界面热传输领域在能源和环境应用中的现状,其中涉及界面热传输,并对挑战和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过去几十年来,生长技术的令人瞩目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制造出非常高质量的低维半导体结构——量子阱、量子线和量子点,这为光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领域的量子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和无数的应用 1-3 。作为量子限制的直接结果,基本半导体激发可以达到非常大的结合能,使所谓的“激子”领域成为一个有前途的研究领域 4 。虽然激子的概念在空间限制沿一维(量子阱)或二维(量子线)时有意义,但我们在这里表明,当三个空间维度受到限制(量子点)时,束缚电子-空穴对作为激子的图像会被打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像对待其他结构那样将量子点 (QD) 中的电子-空穴对称为激子,而应该使用其他术语。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语义问题;对于电子-空穴对与其他载流子相互作用并与光子耦合,以及光子吸收的可能性,物理理解完全不同。
摘要:在石墨烯兴起后2D材料的最新成功的激增中,由于其独特的纳米级特性的结合,钼(2D-MOS 2)(2D-MOS 2)一直在基本和应用的视点中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2D-MOS 2的带隙从直接(以批量形式)变为超薄纤维(几层)的间接(几层),为光电子学中的各种应用提供了新的前景。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介绍了2D-MOS 2薄膜的合成和表征范围的最新科学进步,同时着重强调了它们在能量收集,气体传感和等离子设备中的某些应用。对2D-MOS 2的物理和化学处理途径的调查首先提出,然后详细描述并列出了用于研究其有趣的光学特性的MOS 2纳米材料以及理论模拟的最相关特征技术。最后,讨论了与高质量合成和相当可控制的MOS 2薄膜有关的挑战,并将其整合到新型功能设备中。
纳米剪纸技术可以灵活地将二维(2D)微纳米结构转化为具有开环或闭环拓扑形貌的三维(3D)结构,并在纳米光子学和光电子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吻环纳米剪纸策略,其中二维开环结构可以转变为三维吻环结构,同时保留了变形高度大和多种光学调制等优势。受益于结构的单向变形,吻环纳米剪纸在 x 偏振光入射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透射。重要的是,首次在纳米剪纸结构中实验实现了 Pancharatnam-Berry 几何相,从而在近红外波长区域产生宽带异常反射。接吻环纳米剪纸策略可以扩展现有的微纳米尺度制造平台,为开发光学传感、空间光调制和光电器件提供有效的方法。
1. 自适应和可重构天线 2. 复杂介质 3. 电磁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4. 电磁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5. 电磁教育 6. 电磁测量 7. 器件和电路的电磁建模 8. 电磁封装 9. 材料的电磁特性 10. 电磁理论 11. EMC/EMI/EMP 12. 有限方法 13. 频率选择表面 14. 高功率电磁学 15. 积分方程和混合方法 16. 有意 EMI 17. 逆散射和遥感 18. 超材料和超表面 19. 微波天线、组件和器件 20. 光电子学和光子学 21. 相控阵和自适应阵列 22. 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波相互作用 23. 印刷天线和共形天线 24. 雷达截面和渐近技术 25. 雷达成像 26. 射电天文学(包括SKA) 27. 随机和非线性电磁学 28. 反射天线 29. 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
光学活性先进发光材料已在光电子学、安全系统、光学成像和多种记录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合成和表征具有生物或化学来源的天然或合成发光材料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本文旨在提供有关某些自然现象的宝贵信息,例如光致发光、荧光、磷光、电致发光、阴极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离子发光、液致发光、放射性发光(闪烁)、声致发光和热激发发光及其不同类型。同样,还讨论了硫酸钠、双(8 羟基喹诺酮)、单分散二氧化硅、荧光二氧化硅球、硫醇修饰的发光二氧化硅、链霉亲和素修饰的发光二氧化硅、铱双吡啶、Eu (DBM) 3 作为探针分子、酚类偶氮染料、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的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和荧光素分子的一些合成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和未来前景。关键词:发光、电致发光、化学发光、铱双吡啶、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