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海因里希斯博士对道德和核威慑讨论的新贡献才具有如此的意义和价值。事实上,她正确地强调,在政治真空中无法充分进行对核武器的道德和战略分析。了解国际威胁背景和风险至关重要:如果美国及其盟友没有面临需要遏制的严重威胁,那么很容易得出结论,核威慑政策不会提供任何保护,反而只会带来致命的风险——因此在道德上是不能容忍的。但是,正如海因里希斯博士所解释的那样,这种国际友好并非现实,当前的威胁背景尤其严峻,核威慑在防止战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本文探讨了威慑在澳大利亚战略思想和国防政策中不断扩大的作用,特别是自 2009 年以来。文章探讨了澳大利亚如何从注重领土防御转变为将拒止式威慑作为其国防战略的核心要素。作者断言,尽管澳大利亚在口头上拥护威慑,但在战略发展和武力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削弱了其威慑态势的可信度。本文认为,在没有充分战略理由的情况下,将核潜艇等计划中的能力视为固有威慑是有风险的。本文还研究了澳大利亚的威慑方法与美国的综合威慑概念的兼容性。作者得出结论,虽然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威慑思维大体一致,但两国都必须解决战略缺陷,以增强印度-太平洋地区威慑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政治体制的首要任务是打赢战争。从现在起,它的主要目标必须是避免战争”(Brodie ed. 1946: 76)。这一公理洞见的精神自此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最突出的是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公式:“核战争不可能打赢,也不应该打。”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赞助了纽波特北极学者倡议(NASI),以评估对北极政策的当前和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为决策者提供具体的判断和建议。在背景和观点上多样化,NASI学者旨在通过私人审议就发现和建议达成有意义的共识。一旦启动,NASI就独立于NWC,并对其报告的内容负责。NASI学者被要求加入共识,这意味着他们认可“集团达成的一般政策和判断,尽管不一定是所有发现和建议。”每个NASI学者还可以选择提出额外或不同意的观点。学者的隶属关系仅用于识别目的,并不意味着机构认可。NASI观察者参加讨论,但没有要求加入共识。
Rod Thornton 博士来自伦敦国王学院国防研究系。他在英国 Shrivenham 国防学院任教。他专门研究俄罗斯军队。他最初在英国陆军步兵团服役(1980-88 年)。服役期间,他在德国待了四年,在北爱尔兰待了三年。1988 年,他离开军队前往诺丁汉大学。在获得俄语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学位后,他随后重新加入陆军,在波斯尼亚担任翻译 12 个月(1992-93 年)。在莫斯科和基辅(Kyiv)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了学术生涯。他目前的教学和出版物主要关注俄罗斯军队在所有军种和领域的战略和战役级活动——既包括亚阈值空间,也包括实际武装冲突。
摘要 - 由人工智能(AI)提供支持的机器正在越来越多地接管先前仅由人类执行的任务。在完成此类任务时,他们可能会故意犯“ AI犯罪”,即,如果人类实现了犯罪,则会犯罪。例如,一位先进的AI交易代理商可能(尽管其最大的努力)自治地操纵市场,同时缺乏承担刑事责任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艰难的AI犯罪),由于没有代理人(人为或人为)的犯罪责任差距出现,因此可以合法地惩罚这一结果。我们的目标是将“艰难的AI犯罪”讨论从责备转移到威慑,并设计“ AI威慑para digm”,与刑法不同,并受到犯罪经济理论的启发。同性恋经济体已随着Machina Economica的身份栩栩如生,即使不能有意义地责备它,它也可以有效地阻止,因为它将刑事制裁置于成本中。
12 在威慑理论中,“胁迫”是威慑和强迫所处的总体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微妙,但很重要;威慑力图劝阻对手采取行动,而强迫则旨在迫使对手采取期望的行动。因此,威慑通常适用于和平时期或冲突前,而强迫通常适用于冲突期间。见 Echevarria,A.《军事战略:非常简短的介绍》,牛津(纽约)2017 年,第 47-50 页。13 Mazarr,Michael J.,《理解威慑》。加州圣莫尼卡:兰德公司,2018 年。hCps://www.rand.org/pubs/perspecves/PE295.html,第 7 页。
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但 MySpace 的衰落始于 2004 年,当时扎克伯格推出了 Facebook。Facebook 在几个关键方面与 MySpace 不同。Facebook 要求会员使用真实姓名,并且他们的网页必须符合标准格式。相比之下,MySpace 会员经常使用在线假名,他们的网页是创意设计的堡垒。Facebook 于 2007 年开发了一款 iPhone 应用程序;MySpace 直到一年后才做出回应,当时 iPhone 已售出 1200 万部。Facebook 明确努力对企业友好,例如通过限制搜索结果。MySpace 扎根于南加州音乐界,在接触企业方面要慢得多。剩下的,正如人们所说,就是历史了。到 2009 年,Facebook 每月拥有超过 2.5 亿独立访客,而 MySpace 则处于衰落阶段。如今,MySpace 命悬一线,拥有大约 100 万音乐爱好者的小众市场。
作者:C Bronk — Arthur Conklin 和我在我们为《网络防御评论》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尽管创建了……,但美国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仍然存在。
美国盟友出于军事和经济目的不断增加太空活动,这为华盛顿带来了机遇和风险。机遇在于,盟友的太空资产可以为联军行动提供支持。例如,英国的军事通信卫星 (SATCOM)(被称为天网)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 在阿富汗的行动做出了贡献。1 日本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PNT) 服务(被称为准天顶卫星系统 (QZSS))可以增强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2 然而,这些太空资产也容易受到对手恶意活动的攻击。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美国对手的反太空能力正在迅速增长。3 因此,盟友们期望美国——这个占主导地位的太空大国——在太空中发挥威慑对手的作用。换句话说,盟友们期待华盛顿致力于扩大太空威慑。 4 延伸威慑——旨在防止对手对第三方采取有害行动——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的主要外交政策工具。通过向盟友提供核保护伞和诱饵部队,美国可以遏制敌人并在冷战期间维持“长期和平”。5 在此期间,美国延伸威慑战略的核心是美国将对任何针对其盟友的侵略行为(无论是常规还是核武器)作出有力回应。然而,在战争领域不断扩大的时代,新兴技术使各国能够在不引发全面冲突的情况下推进其地缘政治利益,威慑理论是否仍然适用尚不确定。在 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人们对威慑对抗不对称威胁的效用产生了怀疑,《纽约时报》社论认为“威慑的逻辑超越了任何特定的时代或敌人。” 6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回答延伸威慑理论是否可以超越传统领域而拓展到太空领域这一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