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TAR 项目的技术验证要求是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开发的。1993 年进行的质量功能部署 (QFD) 练习产生了一组记录在案的用户、客户、利益相关者和赞助商需求,NSTAR 项目需要满足这些需求才能宣布成功。本报告中显示了完整列表中的所有项目以及在飞行中演示的基准数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未来用户相信这项技术已经过飞行验证;因此,消除已知风险问题是验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的详细信息在完整报告中进行了描述。其中一些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地面测试计划得到解决,而其他问题则通过 DS1 上的飞行测试得到解决。
进入太空:推进对于进入太空和获得电信、导航和地球观测的好处至关重要。如今,发射行业受到多种趋势的影响。首先,发射节奏每年都在增加,这是由于对太空基础设施支持的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星座(如 Starlink 或 OneWeb 和 Amazon Kuiper)以及两个计划中的中国机构星座 Guowang 和 G60 的出现,这一趋势急剧加剧。第二个重大突破是垂直着陆和运载火箭助推级可重复使用,这是 SpaceX 的猎鹰 9 号开创的。尽管猎鹰 9 号是目前唯一具有可操作和可靠的助推级可重复使用技术的运载火箭,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射在 2023 年将占所有发射的 41% 9 。第三个主要趋势涉及向碳中和和可持续的转变
足够的碎片使电路通电并打开驾驶舱灯。现在有检测器可以自动清除正常磨损颗粒。但是,频繁的自我清除可能表明存在早期问题。因此,清除操作的频率指示(无论是自动的还是飞行员启动的)都将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更复杂的监测技术也可用,并且可以纳入监测系统。
,如果安装了现有直径和类别的附加链条,则可以接受现有设备。该附加链条应满足新设备编号的长度要求,附加链条的质量应补偿新设备编号所需的锚质量的增加。
1 摘要 2 2 简介 3 3 技术方法和论证 3 3.1 系统概述 3 3.2 飞机 4 3.3 起飞和降落 5 3.4 第一阶段:地面站 5 3.5 第二阶段:中继卫星 5 3.6 第三阶段:动力卫星 5 3.7 安全 6 4 2050 年的航空格局 7 4.1 技术就绪水平 7 4.2 供应链就绪水平 8 4.3 制造就绪水平 9 4.4 预计时间表 9 5 技术影响 10 5.1 环境 10 5.2 工业 11 5.3 财务 11 5.4 社会和政治 11 6 研究发展和变化的文件 12 7 结论 12 附录 A – 计算 13 A.1 Friis 传输方程 13 A.2 每颗卫星的财务盈亏平衡成本 13 A.3地面站布局 14 A.4 电离计算 14 A.5 碳足迹计算与比较 15 附录 B –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9
整个卫星星座的容量最多可减少 40%。ION 还可以容纳多个第三方有效载荷,如初创公司开发的创新技术、研究实体的实验以及需要在轨道上测试的传统航天公司的仪器。整个完全冗余的 ION 可以出租用于边缘计算应用和太空云服务,为卫星运营商提供在轨存储容量和先进的计算能力。
推进系统的特性可在档案文献中找到。鉴于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由电动机驱动的直径在 4.0 至 6.0 英寸范围内的各种小型螺旋桨的性能。设计和建造了一个实验测试台,其中螺旋桨/电动机安装在风洞中,以进行静态和动态测试。将本实验的静态和动态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静态测试,推力系数、螺旋桨功率系数和总效率(定义为螺旋桨输出功率与电输入功率之比)与螺旋桨转速的关系图。对于动态测试,螺旋桨的转速在规则间隔内保持不变,同时自由流空速从零增加到风车状态。推力系数、功率系数、螺旋桨效率和总效率与各种转速的前进比的关系图。发现推力和扭矩随着转速、螺旋桨螺距和直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空速的增加而减小。使用现有数据以及来自档案和非档案来源的数据,发现方形螺旋桨的推力系数随螺旋桨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 D = P 。螺旋桨系列的推力系数(sam
2018 年,ENPULSION NANO 推进系统的在轨演示标志着液态金属场发射电推进系统首次在太空中测试,也标志着 ENPULSION NANO 的成功推出。此后的四年中,该推进系统成功实现工业化,136 个系统已在 61 艘不同的航天器上飞行。与此同时,基于 FEEP 技术的新型推进系统也得到了开发,扩大了推力和功率范围,并引入了新功能以及从 ENPULSION NANO 的庞大太空遗产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到目前为止,其中两个新型推进系统已经发射到太空。本文介绍了来自多个航天器的 ENPULSION NANO 遥测数据,包括更大的轨道变化机动,并讨论了迄今为止利用 ENPULSION NANO 系统的应用。然后,我们概述了 ENPULSION 推进系统的当前在轨统计数据。我们展示了 ENPULSION NANO 的汇总在轨统计数据,讨论了遇到的挑战并介绍了在不同设施进行的在轨运行、客户 AIT 支持和地面测试活动期间得到的经验教训。
航空推进系统中过滤器碎片分析的改进 执行摘要 磨损碎片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油浸系统状态监测工具,被认为是现有状态监测技术的宝贵补充。机油滤清器是有关飞机机械中油浸部件健康状况的潜在丰富信息来源,但在澳大利亚国防军中,机油滤清器作为状态监测工具的利用率通常较低。从历史上看,飞机机油滤清器碎片的分析非常耗时,不适合现场评估。与机油滤清器分析相关的两个主要挑战是以可靠且受控的方式提取碎片,并解释碎片以评估是否需要采取维护措施。特别是,军事环境(涉及定期部署到偏远地区或海上)对从机油滤清器中提取有用信息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此外,引入精细油过滤的益处已得到充分证实,这使得一些传统的油分析技术(如光谱油分析 (SOA))变得无效。在航空推进机械中,这通常使过滤器和磁性碎片检测器成为磨损碎片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报告介绍了国防科学技术组织 (DSTO) 两项计划的应用,以改进对机油滤清器磨损碎片的分析。第一项计划涉及将现场手动碎片提取套件应用于 F117-PW-100 发动机(为 C-17A 飞机提供动力)机油滤清器。该套件使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提取过滤器碎片并将其放置在过滤器贴片上,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检查和进一步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提取的过程是目前在 RAAF PC-9/A 飞机上使用的手动方法。以前检查该发动机过滤器的方法包括目视检查每个过滤器褶皱并手动计数颗粒。新方法的优点包括更高的提取效率(即与以前的方法相比,碎片回收率更高)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更轻松、更省力。第二项举措涉及对一种名为 FilterCHECK 的商业仪器的评估、试用和引入。该设备使用反向流体流动与压缩空气脉动相结合的方式自动提取过滤器碎片。然后将所得浆液通过电感传感器以量化铁磁性和非铁磁性碎片。该仪器已应用于安装在 T56-A-14 和 T-56-A-15 发动机上的外部扫气过滤器(分别驱动 P3C 和 C130-H 飞机)。每隔 150 小时对这些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RAAF) 发动机进行常规过滤器碎片分析。该技术的优势包括处理过滤器所花费的时间更少、消除了工作人员接触危险溶剂的可能性以及保真度更高的颗粒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