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泛素化在蛋白质稳态中起关键作用。泛素化可能调节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定位。泛素化受到两组对抗酶,E3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酶的调节。始终如一地,去泛素酶与所有生物过程有关。OTUB1,一种OTU家庭去泛素酶,是发育,癌症,DNA损伤反应和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剂。OTUB1通过至少两种不同的机制拮抗广泛的蛋白质的泛素化。除了直接去泛素化外,OTUB1还可以通过从某些泛素 - 偶联酶(E2)中抑制泛素转移来抑制泛素化。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从蛋白质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一般背景开始。接下来,我们介绍OTUB1的基本特征,然后详细介绍OTUB1的更新生物学功能。之后,我们讨论了OTUB1功能的多功能性和特定性的潜在机制。最后,我们讨论了OTUB1可能是癌症的潜在治疗靶点的观点。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有时,脑膜瘤可能会发展出恶性转化(MT)。在这篇评论中,我们回顾了脑膜瘤MT的发病率。2级脑膜瘤MT的发生率可能高于良性脑膜瘤。大约1%至4%的WHO 1级脑膜瘤可能会经历MT,而2级脑膜瘤的26%至33%的经历MT。到2级脑膜瘤的MT似乎比1级脑膜瘤的MT短。I级脑膜瘤进行MT的时间约为5年,而II级脑膜瘤通常在大约3年内经历MT。几个危险因素可能与MT有关,包括非库尔基碱位置,高丝分裂指数,较大的原发性肿瘤大小,更短的复发时间间隔和男性。MT的潜在分子机制包括染色体异常(染色体22Q缺失,NF2基因突变,染色体1p染色体的丧失),基因组改变(FOXM1,CDKN2A/B和TERTP)和脑膜瘤癌症干细胞。二次脑膜瘤可能比原发性脑膜瘤较差。此外,放疗在脑膜瘤MT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主要关注的是放射疗法是否可以诱导脑膜瘤的MT,以及放射疗法是否可以通过长期控制脑膜瘤来延长MT的延长时间。本评论总结了脑膜瘤的MT,并可能为进一步研究脑膜瘤提供了方向。
自发表以来,TRS −398已根据基于空气kerma的主要标准到基于吸收的水剂量的校准促进了从校准过渡。吸收的水剂量直接与放射治疗中的兴趣量有关。此外,基于吸收剂量的水的标准比基于空气的标准标准提供了更强的原始标准系统,允许使用简单的形式主义,并提供了减少放射治疗束剂量测定的不确定性的可能性。今天,全世界大多数医院都将吸收的水剂量用作外束放射疗法中参考剂量法的基础,而基于吸收剂量的水标准的相干剂量学系统实际上可用于所有放射治疗束。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大大改善。尽管手术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叶切除术仍然是可手术患者的金标准治疗类型。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应提供立体定向身体放射疗法(SBRT),以达到很高的局部控制和总体存活率。使用SBRT,我们可以精确照射高剂量的小型,良好的病变。要选择适当的分级时间表,确定肺部肿瘤的大小,定位和程度很重要。引入新颖和进一步开发的计划(轮廓指南,诊断图像应用,计划系统)和交付技术(运动管理,图像引导放射疗法)导致副作用率较低,并且具有更大的构型目标体积覆盖率。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有关肺SBRT的当前发展,随机研究,指南,重点是增加局部控制和“适应性”患者的总体控制和总体率的可能性,因此SBRT将有资格代替手术。
对转移性癌症和概念验证临床试验的新出现的生物学理解表明,逐渐消失所有严重的疾病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很大的希望。但是,通过常规外束放射系统的多个目标消融是繁重的,这限制了大多数晚期疾病患者的研究和利用。要克服这一后勤障碍,需要技术创新。生物学引导的放射疗法(BGRT)是一种新的外束放射疗法递送方式,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与6 mV线性加速器相结合。关键创新是线性加速器对外向肿瘤宠物的连续响应,并在次生潜伏期内用Radi-heT-其他疗法的束带发射。这允许沉积剂量实时跟踪肿瘤。多个新硬件和算法进步进一步促进了这种低延迟反馈过程。通过将肿瘤转化为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后,BGRT有可能以有效的方式使单个患者的完全转移消融,并对患有转移性疾病的整个群体进行可扩展。未来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增强诊所中BGRT的实用性,因为该技术与放射疗法中的其他创新相吻合,包括新型剂量绘画和分级方案,放射线分析和新的放射性示例。
约 40% 的肺癌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转移 (BM) (1)。此外,患有 BM 的肺腺鳞癌 (ASC)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 4 个月 (2)。随着放射技术的进步,毒性逐渐降低,用于预防和治疗 BM 的放射治疗持续受到关注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取得了进展,其观点逐渐转变,挑战了 BM 的常规全脑放射治疗 (WBRT) 实践 (4)。SRT 包括常规单次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F-SRS) 和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HSRT) (5)。重复 SRT 可确保较高的局部控制 (LC) 率,尽管存在放射性坏死 (RN) (6) 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继发于神经认知缺陷和降低
摘要。背景/目标:接受辅助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可能患有≥2级皮炎。在登记项目中,移动应用程序(APP)提醒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以预期进行皮肤护理,目的是减少临床上显着的放射性皮炎。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设计前瞻性试验所需的≥2级皮肤炎和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患者和方法:在对2022 - 2023年期间327例乳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了≥2级皮炎和23个潜在危险因素的患病率。结果:≥2级皮炎的患病率为31.2%。在多变量分析中,它与慢性炎症疾病(P = 0.001),明显的心血管疾病(P <0.001),吸烟史> 10年(P <0.001),晚期T型阶段(P = 0.017),Normo-Fraction,Normo-Fraction(P <0.001)和Radiation Boost Boost(P <0.001)。结论:鉴定出侵入性乳腺癌辅助放疗期间≥2级皮炎和独立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有助于改善患者护理和前瞻性试验的设计。
背景与目的:循环淋巴细胞亚群对接受术后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些淋巴细胞亚群对该患者群体的预后意义。方法:采集101例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前的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确定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绝对计数,包括总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B细胞。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分析估计总生存期(OS)并确定关键的预后因素。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生存分析显示,与NK细胞水平较高的患者相比,NK细胞比例降低(P = 0.02)或NK细胞计数减少(P = 0.01)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较差。单因素Cox分析显示,NK细胞比例(P=0.025;HR,0.33;95%CI,0.12~0.87)和NK细胞计数(P=0.015;HR=0.28)均显著影响OS。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细胞比例(P=0.02;HR,0.08;95%CI,0.01~0.72)和NK细胞计数(P=0.08;HR,0.11;95%CI,0.01~1.37)为独立的预后因素。NK细胞计数预测1、2、3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76、0.68。与早期诊断的患者(特别是 IB3 和 IIA 期)相比,IIIC1 期患者的 NK 细胞绝对计数和比例均显著降低。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治疗前的循环 NK 细胞计数和比例水平可作为接受术后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有希望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摘要:肺癌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可以作为第I和II阶段的根本治疗以及第三阶段(III A)的选定病例提供。虽然在更高级的阶段,但采用了综合治疗方式:放射化学疗法(IIIB)和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受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单核抗体的免疫学治疗)。组合治疗由放射疗法和分子疗法组成,越来越多地用于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肺癌的管理中。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治疗的协同作用和免疫反应的修饰。免疫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结合可能会导致潜在作用增强。抗血管生成疗法与RT结合使用,与高毒性有关,不建议使用。在本文中,作者讨论了分子治疗的作用,以及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同时使用放射疗法的可能性。
十二指肠腺癌(DA)是极为罕见且侵袭性极强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治疗方面也缺乏特异性的共识和推荐,因此常将其合并胃癌、结直肠癌。现报告1例晚期DA患者,接受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患者2020年10月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D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按时接受辅助化疗,术后6个月患者发现多发淋巴结肝脏及腹部转移。考虑病情进展,给予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1周期,1周期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癌胚抗原(CEA)5.03ng/ml(0~5ng/ml),糖类抗原19-9(CA19-9)747.30U/ml(0~37U/ml)。患者还出现了无法耐受的卡培他滨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即手足综合征。针对以上原因,患者在第2周期将卡培他滨换为S-1,化疗方案变为SOX(奥沙利铂+S-1);在SOX方案中同时加入贝伐单抗注射液,继续以SOX加贝伐单抗的方案定期治疗7个周期。整个治疗期间肝转移灶呈持续缩小趋势;肿瘤标志物亦呈下降趋势。最终患者在第7个周期获得完全缓解(CR)。完成化疗后,对患者腹腔内存在的耐药转移淋巴结进行放疗,共计10次。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和阻塞性黄疸,最终未能完成放疗计划。目前患者继续使用贝伐单抗和S-1维持治疗,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本例晚期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