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最显著的优势之一是它能够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例如,在化疗的情况下,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患者代谢药物过快或过慢。对于代谢药物过快的患者,药物可能在作用于癌细胞之前就失效了。相反,代谢药物过慢的患者可能会因血液中药物浓度较高而出现毒副作用。通过利用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来定制化疗剂量或选择替代药物,肿瘤学家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更有效地靶向肿瘤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第二大致命癌症,每年导致超过 935 000 人死亡[1,2]。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它是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死亡原因[3]。根据中国癌症统计的数据,预计 2022 年结直肠癌将占中国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 12.28%[4]。大约 20%-30% 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早期患者也有 25%-50% 的机会发生转移[5,6]。近年来,细胞毒性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的使用导致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大多数转移性结直肠癌仍然无法治愈[4]。耐药和化疗毒副作用是mCRC化疗失败或停止的主要原因。一线化疗药物用于mCRC初始治疗的有效率仅为40%~60%,二线化疗药物有效率不足30%,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化疗有效率更低,通常不足15%[7]。对于这类经二线化疗后出现癌症进展的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8]。另外,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大,大多数患者因无法耐受毒副作用而停止化疗[9]。因此,延长mCRC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患者必须寻求替代疗法。中草药已成为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癌症治疗的一种补充替代疗法,在中国被广泛接受[10,11]。研究表明,中草药可抑制结肠肿瘤形成、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的血管生成[12-14]。此外,许多临床试验表明,中草药与化疗联合使用可降低化疗引起的毒性、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并保证安全性[15-18]。和众颗粒是一种中草药配方,由生姜、人参、黄芩、黄连、茯苓、吴茱萸和半夏等八种草药组成,作为经验方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多年[19-21]。有研究表明,和种及其组分能抑制胃肠道黏膜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3及P物质,降低色氨酸羟化酶水平,下调神经激肽-1受体的表达,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等;从而
癌症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虽然许多化疗药物已被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试验或临床,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和耐受性差,其应用受到限制。针对 PD-1 和 PD-L1 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然而,PD-1/PD-L1 抑制剂的应用仍未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另一种策略进入我们的视野,即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各种新的有前途的方法现在正处于临床试验中,这就像锦上添花。本综述总结了基于 PD-1/PD-L1 抑制的组合疗法的相关研究。
摘要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影响容貌,还影响进食,甚至危及生命。口腔癌的临床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及毒副作用仍是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肿瘤微环境(TME)不仅与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而且在肿瘤的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讨TME与口腔癌治疗的关系。本文旨在分析口腔癌微环境的特点,总结传统的口腔癌治疗和免疫治疗策略,最后展望口腔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有望为口腔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口腔癌,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阻断,免疫耐受
摘要:癌症化疗受到药物干预的适度选择性和毒副作用的影响。克服这一限制并为治疗带来更有效和选择性的新方法之一是使用光选择性激活抗癌化合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介绍了两种仍处于实验阶段的光激活方法的抗癌应用:光可去除保护基(“光笼”)和光开关。我们描述了开发新化合物背后的结构考虑因素,以及用于确认光化学和药理学特性是否符合有效体内光依赖性激活的严格标准的大量分析方法。尽管光激活潜力巨大,但它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任务的复杂性非常高。目前,我们仍处于药理学工具的深层阶段,但生动的研究和快速的发展为潜在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之光。
摘要: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是一类用于治疗癌症的靶向治疗剂。ADC 开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目前有 80 多种 ADC 处于临床开发阶段,FDA 批准使用 11 种 ADC(其中 9 种含有小分子有效载荷,2 种含有生物毒素)。与传统的小分子方法相比,ADC 可以增强癌细胞的靶向性,同时降低毒副作用,使其成为肿瘤学领域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前景。为此,本教程综述旨在作为 ADC 的参考资料,让读者全面了解 ADC;它分别探讨和解释每个 ADC 组件(单克隆抗体、连接部分和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通过案例研究重点介绍几种 EMA 和 FDA 批准的 ADC,并简要展望 ADC 研究领域的未来前景。
RNA干扰(RNAi)也称为基因沉默,是一种阻止某些疾病(例如癌症)中基因表达的生物过程。它可用于提高治疗(尤其是基因疗法)的准确性、效率和稳定性。然而,面临着诸如将寡核苷酸药物输送到身体较难接触的部位以及毒副作用发生率高等挑战。因此,必须改善它们向目标部位的输送,并减少它们对非癌细胞的有害影响,以充分发挥它们的潜力。在本研究中,讨论了RNAi在治疗困扰许多国家的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中的作用。本综述旨在确定RNAi的机制和应用,并通过确定一些癌症输送系统并提供药物信息以改进它们,探讨RNAi治疗的当前挑战。值得一提的是,脂质基输送系统和外泌体等输送系统通过降低其免疫原性和提高其细胞亲和力,彻底改变了RNAi疗法。更深入地了解 RNAi 在癌症治疗中的机制和挑战可以为 RNAi 药物开发提供新的见解。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人工刺激免疫系统来增强抗癌反应,已成为临床治疗癌症的一种有力策略。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的批准数量不断增加,许多治疗正处于临床和临床前阶段。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由于实体瘤特殊的肿瘤异质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使得大多数癌症病例的免疫治疗难以进行。因此,了解如何提高各种免疫治疗药物的瘤内富集程度和反应率是提高疗效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关键。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颗粒等先进生物材料和T细胞递送疗法等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减少对非靶细胞的毒副作用,为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创新思路。本综述主要讨论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并重点讨论了当前的免疫治疗(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PD-1/PD-L1治疗、CAR-T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和其他新型免疫)及其挑战以及最新的纳米技术(如仿生纳米粒子、自组装纳米粒子、可变形纳米粒子、光热效应纳米粒子、刺激响应纳米粒子和其他类型)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T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 和 T 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瘤 (T-LBL) 是罕见的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包括强化化疗,总生存率为 80%,但伴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此外,10-20% 的患者仍死于复发或难治性疾病,这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毒性更低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由。在这里,我们报告了 T-LBL 患者中的一种新型 MYH9::PDGFRB 融合,并证明这种融合产物具有组成活性,足以在体外和体内驱动致癌转化。将我们的分析更广泛地扩展到 T-ALL,我们发现一个 T-ALL 细胞系和多个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在没有融合的情况下具有 PDGFRB 过度活化,TLX3 和 HOXA T-ALL 分子亚型中 PDGFRB 表达较高。为了针对这种 PDGFRB 过度激活,我们评估了选择性 PDGFRB 抑制剂 CP-673451 在体外和体内的治疗效果,并证明了受体过度激活时的敏感性。总之,我们的工作表明,PDGFRB 的过度激活是 T-ALL/T-LBL 的致癌驱动因素,并且筛查 T-ALL/T-LBL 患者的磷酸化 PDGFRB 水平可以作为 PDGFRB 抑制的生物标志物,作为其治疗方案中的一种新型靶向治疗策略。
[图片来源:Eyesight] 视觉系统使人们能够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当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将周围环境的图像聚焦到眼后部的感光膜(称为视网膜)上时,视觉就开始了。眼睛的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也称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上,它们检测光子并通过产生神经冲动做出反应。这些信号由大脑的不同部分处理,从视网膜上游到大脑的中央神经节。刘 YO.、王 XL.、何 DH. 和程 YX。2021。背景:尽管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化疗和放疗仍然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它们具有各种副作用,包括心脏细胞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毒性、胃肠道毒性、粘膜炎和脱发,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植物具有极大的化学多样性和灵活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适合用作辅助疗法来减少癌症治疗的副作用。目的:本综述旨在全面总结植物化学物质改善癌症治疗副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方法:我们从 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 获取信息,并介绍了化疗药物和放射线引起毒副作用的分子机制。据此,我们总结了代表性植物化学物质在减少这些副作用方面的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