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苗已被证明是控制和根除结节性皮肤病 (LSD) 的有效方法。除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了解疫苗提供保护性免疫的持续时间也很重要,因为这会影响有效控制和根除计划的设计。我们评估了减毒活疫苗 (LSDV LAV) 和灭活疫苗 (LSDV Inac) 诱导的免疫持续时间,这两种疫苗均基于 LSDV。牛在 6、12 和 18 个月后接种 LSDV LAV 疫苗并受到攻击,或在 6 和 12 个月后接种 LSDV Inac 疫苗。LSDV LAV 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和长达 18 个月的保护,因为在任何接种疫苗的动物中,在病毒 LSDV 攻击后均未观察到临床症状或病毒血症。6 个月后,LSDV Inac 也同样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反应和保护。然而,有两只动物在 12 个月后受到攻击时出现了临床症状和病毒血症。总之,我们的数据支持使用减毒活疫苗时每年进行加强接种,这是制造商的建议,甚至可能延长接种时间。相比之下,使用灭活疫苗时,似乎有必要每两年接种一次。
摘要 当前的 2019 年冠状病毒病 (COVID-19) 大流行是一项全球挑战,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经济影响。人们对各种疫苗的开发寄予厚望。随着疫苗接种活动的进行,需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可能的副作用范围从轻微事件到更严重的表现。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两例在接种 COVID-19 疫苗后出现结节性红斑 (EN) 的病例,这两名患者分别为 59 岁和 51 岁,之前身体健康。实验室检测排除了大多数常见的 EN 病因。EN 用皮质类固醇成功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例病例中,复发发生在接种第二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 疫苗后 48 小时。在本病例系列中,我们分别描述了接种 mRNA COVID-19 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后出现的两例不寻常的 EN,并讨论了现有的相关文献。
Bourneville Pringle病,也称为结节性硬化症复合物(TS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具有显性自动遗传(Alshaiji JM等,2012)。该疾病的发生率在1:12左右,但这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所不同。该疾病的名称来自法国神经科医生De-Sire-Magloire-Bourneville,他在1880年首先描述了它。后来,普林格用皮肤表现来补充综合征的描述,更精确地是面部纤维瘤,也称为腺瘤脂肪瘤。Hamartomatous神经毒作用障碍以它们的名字命名。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疾病,会影响许多内部器官,例如肾脏,心脏和肺部。多种宫对的形成引起多机构全身受累。结节性硬化是由TSC1(也称为Hamartin)的突变和/或TSC2(也称为Tuberin)基因的突变引起的(Rodrigues Da等,2012)。2012年修订了Bourneville Pringle病的诊断标准。应存在诊断结节性硬化症复合物,2个主要标准或1个主要和2个次要标准(Roach ES等,1998)。主要标准包括低髓质毛细血管(直径≥3的≥3),血管纤维瘤(≥3)或纤维状ceph-
结节性黑色素瘤是第二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与其他亚型不同,结节性黑色素瘤的特征是早期垂直生长,而不是大多数黑色素瘤典型的初始放射状生长。因此,结节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表现为更具侵袭性的表型。鉴于其更具侵袭性和模仿良性病变的内在能力,已经开发出一个改良的首字母缩略词,以便临床医生在早期阶段更好地评估、诊断和治疗结节性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大范围边缘是结节性黑色素瘤治疗的黄金标准;然而,与其他亚型相比,结节性黑色素瘤在晚期阶段的预后不佳,因此需要强调临床医生对早期发现、诊断、分期和治疗的重视。更好地了解结节性黑色素瘤在诊断早期就表现出侵袭性的分子病理生理学,对于开发可能有效针对更晚期病变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
• 允许进口新发疾病疫苗 • 灭活疫苗 • 紧急使用授权 • 减毒活疫苗 需要进一步安排 • 紧急情况下的疫苗接种规程 正在讨论中
图 1 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皮质结节中 miR-34a 表达增加。 (A、B) TaqMan RT-qPCR 分析:(A) 与尸检对照组织 (n = 27) 相比,结节性硬化症 (TSC) 患者 (n = 37) 切除的皮质结节中 miR-34a 表达较高 (中位 FC = 3.4,p < 0.001); (B) 与年龄匹配的尸检对照组 (n = 13) 相比,0–4 岁 TSC 年龄组的 MiR-34a 较高 (FC =17.5, p < 0.001),但在 4–12 岁 (n = 10 vs. n = 5) 和 >12 岁 (n = 8 vs. n = 9) 的 TSC 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C, D) MiR-34a-5p 原位杂交:婴儿 TSC 皮质 (8 个月大) 与尸检衍生的对照皮质 (9 个月大) 的灰质 (C) 和白质 (D) 相比;miR-34a 原位杂交信号 (IHS) 的双标记,以蓝色显示,NeuN (C,插图) 和 GFAP (D,插图),以红色显示; (E, F) 双标记显示 miR-34a IHS 与 NeuN 在正常和畸形神经元(DN;E)中共定位,且与 GFAP 在巨细胞(GC;E、F)中共定位;*** p < 0.001;(A) 中的 Mann–Whitney 和 (B) 中的 Kruskal–Wallis 与 Dunn 的事后检验,中位数、误差线表示最小-最大范围。
接种牛结节性皮肤病 (LSD) 疫苗对于维持动物健康和养殖的经济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由减毒活 LSD 病毒 (LSDV) 组成的同源疫苗或由减毒活羊痘或山羊痘病毒 (SPPV/GPPV) 组成的异源疫苗均可用于控制 LSDV。尽管基于 SPPV/GTPV 的疫苗的效力略低于减毒活 LSDV 疫苗,但它们不会引起疫苗诱导的病毒血症、发烧和接种后的临床疾病症状,这些症状是由减毒活 LSDV 的复制能力引起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野外羊痘病毒会重组,直到在俄罗斯发现了一种天然存在的重组 LSDV 疫苗分离株,而俄罗斯只使用羊痘疫苗。这是在 2017 年邻国启动使用 LSDV 疫苗的疫苗接种运动之后发生的,当时记录了首例疑似疫苗样分离株传播病例,同时在现场检测到了重组疫苗分离株。本文介绍的后续结果显示,在 2015 年至 2018 年期间,俄罗斯 LSDV 的分子流行病学分为两个独立的浪潮。2015-2016 年的疫情可归因于现场分离株。而 2017 年的疫情,尤其是 2018 年的疫情代表了新的疾病输入,与 2015-2016 年的现场入侵没有遗传学关联。这表明是新出现的,而不是现场疫情的延续。由于重组疫苗类 LSDV 分离株似乎已跨越国界,使用某些活疫苗的政策需要根据其所带来的生物安全威胁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