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分均不来源于人类、动物或致病菌。根据存在的浓度,这些成分均不属于《危害通识标准》所定义的危险成分。这些产品不需要安全数据表 (SDS):这些制剂均不含有需要分发 SDS 的浓度的危险物质(根据 (EC) No 1272/2008 [EU-GHS/CLP] 法规及其修正案),根据 (EC) No 1272/2008 [EU-GHS/CLP] 法规及其修正案,根据 1907/2006 [REACH] 法规及其修正案)。如果发生泄漏,请用水清洗并遵循适当的现场程序。
基因组中包含的信息对于我们植物病理学家来说是一座金矿,使我们能够改进诊断方法并寻找与流行病学和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有关的特征,以及它们背后的进化过程。2022 年是《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前两个黄单胞菌全基因组序列(da Silva 等人,2002 年)的 20 周年。十年后,我加入了黄单胞菌社区,致力于宿主适应性研究,这篇出版物是我阅读的第一篇黄单胞菌论文之一。这项工作的一个核心方面是比较两种黄单胞菌致病变种,即柑橘致病菌黄单胞菌和油菜致病菌黄单胞菌,它们分别对柑橘和十字花科植物具有致病性。这种方法使作者能够识别菌株特异性基因并提出可能解释不同宿主特异性和致病过程的机制,这是我们社区中的两个热点问题(Harris 等人,2020 年;Jacques 等人,2016 年)。这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下一个黄单胞菌基因组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发表。几年后,随着越来越快、越来越便宜的测序技术的出现,全基因组测序“民主化”了(Zhao & Grant,2011 年),很快导致每年发布几十个,然后是几百个黄单胞菌基因组序列(图 1)。
支原体是一种成功的致病菌,可导致人类和各种动物宿主的衰弱性疾病。尽管支原体基因组极其精简,但它们已经进化出特殊的机制来从宿主细胞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物质。用于操纵支原体基因组的遗传工具的匮乏阻碍了对致病菌种的毒力因子和营养物质获取机制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几种编辑支原体基因组的策略,包括同源重组、转座子、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RISPR)/Cas 系统和合成生物学。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工具的机制和特点,以期为高效操纵支原体基因组提供参考和未来方向。
研究小组假设,Na+转运VoV1-ATPase可能是VRE存活的重要酶。这种酶起到钠泵的作用,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将Na+输出出细胞,从而维持体内平衡并使细菌生长(图1a)。这种蛋白质存在于多种能在碱性环境下生长的致病菌中,但在动物、植物以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中却不存在,因此抑制该蛋白质的化合物有望成为新型抗菌药物。 因此,我们假设,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化合物来抑制这种 Na + 转运 V o V 1 -ATPase 的功能,我们也许能够抑制 VRE 的增殖,并且我们从广泛的化合物库中寻找抑制剂。
简介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牙周炎症,由致病菌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引起。糖尿病与牙周炎呈负相关,是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Preshaw 和 Bissett,2019 年;Kim 和 Amar,2006 年)。牙周病会引发逐渐的、不可逆的炎症反应,从而破坏组织。与牙菌斑生物膜中存在的细菌菌群相反,局部组织和免疫细胞会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牙周组织损伤(Ebersole 等人,2013 年)。代谢紊乱糖尿病 (DM) 的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无效或两者兼而有之引起的高血糖症。牙周组织也是受 DM 影响的众多身体器官之一。这两种情况都会对牙周组织产生负面影响,
Flash 演示(每位演示者 5 分钟) 半天然草原中群落功能性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之间的关系;Eoin Halpin 先生,科克大学 研究杀菌剂、微量营养素和小麦致病菌在确定小麦叶际微生物组中的作用;Rabisa Zia 女士,Teagasc / 戈尔韦大学 减轻谷物中产生霉菌毒素的风险;Naoise Mc Kenna 女士,农业食品与生物科学研究所 使用传统方法和基因组学辅助方法相结合探索桤木树的选择效率:来自爱尔兰基因库和半兄弟姐妹后代试验的见解;Jie Huang,Teagasc 关于 100 个燕麦样品营养成分自然变化的研究;Nefeli Lampoglou,Teagasc
先天淋巴细胞 (ILC) 是组织稳态、炎症和感染免疫的关键调节器。ILC 可快速响应环境因素,例如细胞因子、微生物群和入侵病原体,这些因素可调节其功能和表型。尽管 ILC 是稀有细胞,但它们在屏障表面(例如胃肠道 (GI) 道)富集,并且它们通常对宿主消除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另一边,致病菌也有能力调节这些免疫反应。操纵或逃避免疫细胞通常对病原体有利和/或对竞争微生物群有害。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细菌毒力因子或毒素与病原体调节免疫的方式有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最近在了解非细胞毒性 ILC 在肠道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这些病原体如何调节免疫反应以及这些对开发新疗法对抗感染的影响方面取得的进展。
巴尔通体杆菌 (Bb)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可导致卡里翁病 (CD),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和皮肤病变。(1)这种感染是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部分地区的地方病。它主要与贫困、气候变化和获得的少量财政支持有关。(2)这种疾病有两个不同的临床阶段。早期或急性期(奥罗亚热)症状包括发烧和严重贫血,通常在感染后约 60 天出现。如果不进行抗生素干预,此阶段对 40-88% 的患者来说是致命的,即使经过充分治疗,死亡率也会上升到 9-11%。慢性期或秘鲁疣的特征是出现皮肤疹,称为疣。此阶段很少致命,但病变可能会留下疤痕或出血,并且皮疹可能伴有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急性关节和骨痛。(3)
CRISPR-Cas9 系统在人类致病菌中富集,并通过未知机制与细胞毒性相关。本文表明,空肠弯曲菌感染人类细胞后,会将其 Cas9 (CjeCas9) 核酸酶分泌到细胞质中。接下来,天然核定位信号使 CjeCas9 进入核,在那里它催化金属依赖性非特异性 DNA 切割,导致细胞死亡。与 CjeCas9 相比,化脓性链球菌的天然 Cas9 (SpyCas9) 更适合向导依赖性编辑。然而,在人类细胞中,天然 SpyCas9 仍可能造成一些 DNA 损伤,很可能是因为其 ssDNA 切割活性。这种副作用可以通过用适当的向导 RNA 饱和 SpyCas9 来完全预防,这对 CjeCas9 仅部分有效。我们得出结论,CjeCas9 在攻击人类细胞而不是病毒防御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这些独特的催化特性可能使 CjeCas9 不太适合基因组编辑应用。
益生菌已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一个多世纪。它们可以减轻胃肠炎的影响,现在还用于治疗急性腹泻。这项研究旨在评估益生菌对腹泻病原菌的共聚集作用。为此,本研究使用了 11 株益生菌分离株,包括三株植物乳杆菌、一株加氏乳杆菌、两株发酵乳杆菌、三株嗜酸乳杆菌和两株加氏乳球菌分离株。对所有分离株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自聚集能力、粘附能力、抗菌活性、酸性耐受性和胆汁盐耐受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株在 4 小时后具有自聚集能力,其中发酵乳杆菌的比例最高,为 57.14%。药敏试验中,除1株分离株外,其余分离株均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有抗性,除1株分离株外,其余分离株均对万古霉素和四环素敏感。所有分离株均具有黏附能力,但存活率不同,在酸性条件下,乳酸杆菌的存活率可达34.57%,在胆盐耐受性方面,乳酸杆菌的存活率最高,为85.17%,属于加氏乳杆菌。益生菌分离株对不同乳酸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分离株的致腹泻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17~49 mm。此外,还研究了益生菌分离株对腹泻致病菌的共聚集能力,结果表明,益生菌分离株在培养24 h后对大肠杆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和产碱普罗维登斯菌均有共聚集作用。益生菌分离株对产碱普罗维登斯菌的共聚集作用最强的是发酵乳酸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共聚集率达100%,而对大肠杆菌的共聚集率最低,为14.29%。研究结果揭示了益生菌的益生特性和对腹泻致病菌的共聚集作用。关键词:自聚集、腹泻、乳酸杆菌属、乳球菌属、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