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继续低增长,主要受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影响。美国5月份零售额数据显示,由于春季消费者支出增加,全球经济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负增长中反弹。欧元区经济略有改善,主要受国内需求推动;英国经济放缓,建筑和生产活动减弱;日本经济继续从去年的低迷中稳步复苏,主要受国内需求增强推动。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增长依然疲软,主要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在投资和建筑活动减弱的情况下表现疲软;而印度经济增长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强劲。由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缓慢且前景不均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2015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WEO)中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维持在3.5%。
1也是经济收缩期间不平等的变化。这些案例的数量较少,可能被认为是负增长,并且可以类似地分析。2更严格的标准“强洛伦兹的一致性”将要求将第一个分布视为严格地比第二个分布。仅满足弱标准的指数的一个例子是最贫穷或最丰富的x%的收入份额。其余1- x%之间的收入变化可能会导致洛伦兹(Lorenz)的分配,但最贫穷或最富有的x%所获得的份额却没有改变。3 kuznets比率定义为k = ∑ | 𝜃 -1/𝑛| ,其中𝜃 𝜃是个人的收入份额,n是人口中的个人人数。4 AL,A2和A4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固定人口大小的Lorenz标准的调制解调器演示归功于Fields和Fei(1978)。给定A3,直接延伸到可变人口大小。5,一个保留排名的均衡是从一个相对富裕的人转移到一个相对较差的人,以其在收入分配常数中的排名。
在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放缓及本地社会事件三重负面因素下,香港经济于2019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后首次出现负增长。踏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令香港经济雪上加霜,私人消费支出及固定资本形成大幅下降。2020年上半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实质收缩约9%,是有记录以来最大半年跌幅,全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5%,反映整体经济陷入深度衰退。2021年,受惠于疫情影响减弱、贸易活动强劲及基数较低,香港经济回升,增长率达6.3%。但经济总量仍低于2019年,踏入2022年,第五波疫情重创经济活动及信心,令复苏中的经济再遭重击,加上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全球主要央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香港全年GDP或下跌3%左右。
引言 2020 年上半年,世界面临着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重大卫生危机。该病毒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混乱,其影响在全球、地区和国内都感受到。今年上半年,大多数经济体都进入了“封锁”状态,这是一项必要的保护措施,旨在尽量减少 COVID-19 病毒的传播程度。结果,全球经济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国际贸易和旅游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也预测 2020 年的增长结果不容乐观。预计 2020 年全球经济将萎缩 4.9%,远低于 2008/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 0.07% 的负增长。不过,预计 2021 年将逐步复苏,因为大多数经济活动预计将恢复正常。世界各国也在制定或已经制定了对鼓励经济活动至关重要的政策和战略。博茨瓦纳还一直在制定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战略。下文将讨论这一战略以及可能帮助该国恢复增长的行业。
摘要 — 科技发展已被用来支持各国的卫生和经济体系。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在卫生领域,例如从使用聊天机器人识别阳性病例的过程开始,接触者追踪、监测独立隔离,甚至监测社交媒体的心理健康,都可以借助技术来完成。这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政策,让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特别是症状较轻的患者,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优先得到医护人员的协助。在经济领域,这场疫情导致经济增长下滑,甚至在2020年第三季度,印度尼西亚也出现了经济负增长。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中最大的比重是家庭消费,这与人们的购买力密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来考察公共消费水平。从而帮助政府制定如何提高人们购买力的政策。这项技术的使用涉及各种设备、在线数据集、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物联网)以及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进步。本研究旨在概述人工智能技术在加强卫生系统和恢复国民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
危机前的资本深化被全要素生产率 (TFP) 增长的收缩部分抵消,过去 30 年来,该地区的 TFP 增长疲软已被广泛记录。1 资本积累与 TFP 增长之间的逆相关关系表明投资效率低下,这可能归因于两个因素。首先,以公共投资为主,加上国有企业的巨大经济作用,挤占了私人投资和就业创造。其次,财政政策往往是顺周期的——就像公共投资一样——因为各国通常在油价高涨时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Abdih 等人,2010 年)。在资本投资高涨和油价高涨期间,以技术改进为导向的改革势头往往较弱,从而拖累 TFP 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前,中东和北非地区的 TFP 负增长与更广泛的 EMDE 集团危机前强劲的 TFP 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6 年油价触底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开始回升,尽管 2016-18 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仍保持在 1% 的低位。2
与某些理论相反,中国复工预计不会大幅降低全球供应链压力。自 2021 年以来,全球供应链堵塞是通胀飙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国经济全面复工会产生通货紧缩的影响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几个。首先,供应链压力在 2022 年底和 2023 年初已经消退,全球运费和交货时间的改善表明了这一点(图 2)。这可能与大型出口市场(例如欧洲和美国)需求整体放缓,加上家庭消费从商品转向贸易密集度较低的服务消费有关,后者在疫情封锁期间受到抑制。因此,亚洲经济体的商品出口在 2022 年下半年出现疲软,并在 2023 年进入负增长区域。其次,2022 年中国制造业生产没有受到实质性影响,增长了 3%。与此同时,多个服务业行业因封锁而首当其冲,出现萎缩。最后,乌克兰持续战争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可能共同导致供应链剩余压力。
2023 年,欧洲面板的 MC 就业人数增加了 5.4%。与疫情后的趋势一致,欧洲面板各国的 MC 就业人数平均增长率为 MC 营业额增长率的一半:2021 年 5.4% 对比 11.8%,2022 年 8.3% 对比 16.1%,2023 年 5.4% 对比 10.2%。看来,MC 公司正在提高生产力,并将营业额增长与就业增长分离开来。2024 年的初步预测——虽然仅基于 5 个国家,但仍然非常有限——显示出显着的放缓,趋势几乎持平:+1.1%,德国呈负增长趋势。同样,2024 年对 MC 就业增长的预测也远低于 MC 营业额增长。这种趋势可以归因于几个原因:在疫情期间的就业保护之后争取更高的收费率、对需求放缓的预期、咨询费的增加,以及由于咨询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工具而可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由于乌克兰的整体政治和经济状况,乌克兰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的就业率都大幅下降。初步估计 2024 年的情况有望改善,但仍有待确认。
运力)。此前快速增长的中德间货运列车连接(途经俄罗斯)也有可能中断。有报道称,在德国运营的乌克兰司机已辞职投身冲突,这也使情况更加复杂。汽油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给小型运输公司带来严重压力。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货运能力,推高了运输成本,导致延误甚至暂时停产。在俄罗斯相关中断的影响下,经济增长预计本季度将再次转为负增长,预示着“技术性衰退”,通胀率(目前为 5%)将进一步上升。至少就目前而言,预计经济复苏仍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缓慢延续(增长 1-3%),但也可能出现全面衰退和/或更长时间的“滞胀”,这取决于能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德国政府已经宣布了各种支持措施,例如为受影响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投资国家天然气储备和支持低收入家庭。在撰写本文时,更多措施仍在讨论中,但已经确定的是,德国政府今年将增加公共债务以维持经济运转。
2020 年和 2021 年,新冠疫情导致几乎所有经合组织国家陷入严重衰退。结果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急剧下降,这导致这 36 个国家的影子经济大幅增长。表 1 至表 3 列出了 2003 年至 2021 年期间 31 个欧洲国家和 5 个非欧洲影子经济的规模和发展情况(James 等人,2013 年)。首先,让我从更长远的角度和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角度来考虑 28 个欧盟国家影子经济的平均规模。在表 1 中,我发现 2003 年影子经济占官方 GDP 的 22.6%,2008 年下降到 19.6%,2009 年上升到 20.1%,然后在 2019 年再次下降到 16.28%。因此,几乎所有 OECD 国家的影子经济规模总体呈负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 GDP 强劲增长,国民收入也同样强劲增长。结果是影子经济活动的参与度大大降低(Abdih 等人,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