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T2C 和 KMT2D 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表观遗传基因。虽然 KMT2C 被确定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中的肿瘤抑制因子,但 KMT2D 在这种疾病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尽管它的缺失会促进 B 细胞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癌。据报道,KMT2D 在 AML 中下调或突变,并且通过 shRNA 敲低或 CRISPR/Cas9 编辑导致其缺陷会加速小鼠的白血病形成。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以及 Kmt2d 缺失的 AML 细胞的核糖体生物合成显著增强,并且核仁持续增大,rRNA 和蛋白质合成率增加。从机制上讲,发现 KMT2D 缺陷会导致小鼠和人类 AML 细胞中 mTOR 通路的激活。 Kmt2d 直接调节 Ddit4 的表达,Ddit4 是 mTOR 通路的负调节因子。与核糖体生物合成异常一致,研究表明,RNA 聚合酶 I 抑制剂 CX-5461 可显著抑制体内 Kmt2d 缺失的 AML 生长,并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这些研究证实 KMT2D 是 AML 中事实上的肿瘤抑制因子,并揭示了对核糖体生物合成抑制前所未有的脆弱性。
摘要:现代食品技术研究已经研究了降低食物中生物胺浓度的可能方法,从而增强并确保食品安全。应用可以代谢生物胺的辅助培养物是达到后者目标的潜在方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杆菌DEPE IB1与Gouda-type奶酪分离出的食物中生物胺浓度降低(组胺,酪胺,苯甲胺,presscine和cadaverine)的关键因素。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培养温度(8℃,23℃和30℃)和培养基(5.0、6.0、7.0和8.0)的初始pH值的综合作用导致测试的生物基因胺在培养时间(另一个因素测试)的降低。在补充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培养了枯草芽孢杆菌(体外),并使用配备有紫外探测器的高性能液相色谱法检测到它们的降解。枯草芽孢杆菌Depe IB1的生物胺降解过程受到培养温度以及培养基的初始pH值的显着影响(p <0.05)。在培养结束时,所有监测的生物胺的浓度显着降低了65-85%(p <0.05)。因此,该菌株可用于预防目的,并有助于增强食品安全性。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说法,为了减轻气候变暖的严重后果,世界必须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并在此后不久实现净负排放。二氧化碳回收有助于减少人为排放: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燃料或材料。由于二氧化碳在多个行业中用作原料,因此各公司对生物二氧化碳(一种气候友好的二氧化碳来源)很感兴趣。“碳捕获和利用”或 CCU 是指包括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作原料以生产燃料、化学品和材料的解决方案。当这些产品是使用生物二氧化碳、低碳或可再生能源制造时,它们可以取代基于化石的产品,从而减少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排放。当使用生物二氧化碳时,我们将这些解决方案称为“生物 CCU”。生物 CCU 体现了可持续的循环碳经济原则,因为它包括二氧化碳的减排、再利用、回收和去除。 1.3. 生物源 CO2 可以被捕获并永久封存,以减少
原材料稻壳(RH)用于制备稻壳灰的制备,从印度尼西亚的普林斯瓦摄政厂周围的一家当地铣削工厂收集。RH首先用自来水彻底洗涤,以去除粘附的土壤和灰尘。然后在阳光下干燥24小时,然后在100 o C下干烤箱10小时。然后通过使用实验室搅拌器进行20分钟的干燥RH进行研磨,以变成细粉。30 g Rh粉末在500 mL 5%柠檬酸溶液中在80 O C下搅拌60分钟。随后将混合物柠檬酸RH(CA-RH)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冲洗5次,以从RH中去除柠檬酸,然后在100 o C中在烤箱中干燥10 h。然后用RH和Ca-RH粉末干燥,然后在700 o C中以5 o C/分钟加热速率在700 o C中加热6小时。分别表示为RHA和CA-RHA的灰粉。制备高纯度生物生物无定形SIO 2
生物钯纳米粒子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生物电生成 Mehdi Tahernia、Maedeh Mohammadifar、Shuai Feng 和 Seokheun Choi * 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生物电子与微系统实验室,纽约州宾厄姆顿 13902,美国 摘要 具有原位生物钯纳米粒子的电活性细菌可使微生物燃料电池 (MFC) 的功率密度提高 75%。钯纳米粒子由细菌通过生物电化学还原生物合成,并保持与细胞膜结合,促进细菌细胞外电子在细胞电极界面的转移。这项工作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菌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如何生物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的认识,并引入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新颖方法,以更环保、更经济的方式制造用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微生物电化学装置。 关键词 生物钯纳米粒子;生物电化学还原;生物合成;微生物燃料电池 引言 电微生物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微生物与外部电极的电子交换和微生物电化学功能 [1, 2]。电微生物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带动“电活性细菌”的发现,电活性细菌是能够将电子直接转移到电极的微生物 [3]。通过将电活性细菌纳入微生物燃料电池 (MFC),这种生物-非生物组合系统利用有机废物产生可再生生物电,同时生产增值化学品/生物燃料,为环境可持续性提供了解决方案 [4, 5]。尽管该技术潜力巨大,但由于其发电量低,其前景尚未转化为应用 [6,7]。由细菌代谢合成的细菌金属纳米粒子因其促进微生物细胞外电子转移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8-10]。特别是钯纳米粒子 (Pd-NPs) 具有作为电催化剂的巨大潜力 [11]。脱硫弧菌、大肠杆菌和硫还原地杆菌等几种细菌能够将可溶性 Pb(II) 转化为 Pd-NPs,这主要依赖于它们细胞外电子转移的能力 [8,12]。然而,关于原位形成 Pd-NPs 以改善 MFC 发电的研究要么不可用,要么非常有限。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原位形成的导电 Pd-NPs 对纸基 MFC 发电的影响。 Pd-NPs 是通过电化学还原 Na2(PdCl4)溶液在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表面直接生物合成的[13]。然后将含有 Pd-NPs 的细菌细胞应用于 MFC 中产生生物电(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