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或“雷达,信标”不适用,地面控制拦截(GCI):见“搜索,地面”或“搜索,空中”和“测高”。 指导:一个通用术语,仅在无人驾驶载体上发送信号到无人驾驶载体时使用,该术语指的是指导和调节无人驾驶载体上的设备,
可展开天线在卫星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在发射阶段体积小,但在选定轨道上展开后性能优异。牛津空间系统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大型可展开天线 (LDA) 结构,其展开孔径可在 3 米至 6 米之间调整。本文介绍了基于 Sarrus-Pantograph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 (CFRP) 反射器展开结构 (RDS) 的偏置反射器天线,该天线展开碳纤维增强硅胶 (CFRS) 预成型抛物面反射器表面和 CFRP 可展开臂,可将反射器定位在所需的焦距。本文还概述了工程模型 (EM) 测试活动的状态。1 简介
摘要。在此手稿中,已经提出了用于无线应用的紧凑型MIMO天线。提出的天线由F形散热器组成,中心的圆形插槽和底物另一侧的矩形接地平面。所提出的天线的总尺寸为48×48 mm2。天线设计为在两个频带上工作 - 1.5至2.3 GHz和3.7至4.2 GHz,分别为1.8 GHz和3.9 GHz。还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参数(例如信封相关系数(ECC),多样性增益(DG),总主动反射系数(TARC)等来观察天线的多样性性能。ECC的值为0.02,显示了天线的良好多样性性能。为了验证模拟和测量结果,已制造了所提出的天线,并彼此吻合。
[2][3]作者介绍了一种锥形缝隙天线和一种对映锥形缝隙天线,通过合并六个以上的谐振来实现 UWB 响应。这种结构有许多几何参数,并且在不同频率下获得的辐射模式也不稳定。Hoods 等人 [4] 提出了一种双平面 UWB 结构,它具有小增益和不均匀的辐射模式。在 [5] 中,作者介绍了一种紧凑型 UWB 天线,其中通过两个半圆来增强带宽。在 [6] 中,通过引入一个带缝隙的附加环形结构来实现 UWB 操作。[7] 中讨论了一种基于混合缝隙馈电网络的 UWB 天线。[8] 中介绍了通过在微带馈电的接地平面上创建 UWB 特性。Shameena 等人 [9] 介绍了一种 CPW 馈电 UWB,其中使用具有许多维参数的阶梯形缝隙来实现 UWB 特性。C Vinisha 等人[10] 介绍了一种电小尺寸 CPW 馈电 UWB,其中使用环形环来获得超宽带宽。S. Nicolaou 等人在 [11] 中讨论了一种 UWB 辐射器,其槽呈指数锥形,尺寸非常大,增益很小。[12] 介绍了一种非均匀辐射、小增益 UWB 偶极天线。它提供了较差且高度失真的脉冲响应。[13] 讨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成像应用的定向 UWB,尺寸非常大,辐射方向图不均匀。然而,上述所有天线尺寸都很大或结构复杂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 5G(第五代)移动通信应用的双频微带贴片天线和天线阵列。5G 技术的先决条件是更高的数据速率、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增益、更宽的带宽和更紧凑的天线。Rogers RT/Duroid 5880 和 FR4 基板用于设计所提出的双频内嵌馈电微带贴片和天线阵列,分别在 28、39.5 GHz 和 29、49.8 GHz 的毫米波频率下产生谐振。双频单元件天线(Rogers)配备 8.057、7.337 dB 和 8×8 阵列天线,在 28 和 39.5 GHz 谐振频率下可获得 25.86、26.28 dB 的优异增益和 1.5、4.3 GHz 的良好阻抗带宽。此外,双频天线和阵列天线在两个频段均表现出较高的辐射效率和反射系数S11小于-10 dB。关键词:5G,RT / Duroid,嵌入式馈电,毫米波
大多数电信和射频传感市场都在向更高性能的无线链路和传感技术迈进。为了实现这些新的吞吐量、延迟、可靠性、无线连接设备数量、可配置性和传感分辨率,从蜂窝电信到军用雷达应用,业界已投入大量资金来使用频谱的更高频率部分。这些努力要求开发更强大的先进/有源天线系统 (AAS) 用于电信,以及有源电子控制天线阵列 (AESA) 用于军事/国防传感和干扰技术。需要在更高频率下使用更复杂的 AAS 来克服与微波和毫米波通信和传感相关的高大气衰减和对准挑战。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子可控相控阵天线一直是实现 AAS 的最受探索的解决方案。
N-Probe 阵列控制器是 MVG 多探头先进测量系统的核心。它包括驱动系统设备(电机、探头阵列、仪器仪表……)的必要组件。这种功能强大且高度精确的仪器仪表由于采用嵌入式 FPGA,可提供实时采集和系统管理。其中包括一个 IF 接收器,可提供高动态采集范围(高达 110 dB)和与多台远程 PC 的异步通信。其大规模并行架构为复杂测量的监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N-PAC 配备监控软件,可手动控制电机、选择探头并实时可视化被测设备的模式。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触摸屏 PC 或平板电脑完成。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 (WLAN) 应用的 Koch 分形天线。Koch 雪花设计具有对称和自相似结构,可实现空间填充能力并改善天线的表面电流。整体分形天线结构由安装在介电材料(阻燃剂-4 (FR-4),介电常数r=4.4,损耗角正切δ=0.02)两侧的铜箔(贴片和接地平面)组成。天线采用微带线馈电。Koch 分形天线的尺寸为 30 30 1.6mm3,是在高频结构模拟器 (HFSS) 平台上实现的紧凑尺寸设计。使用迭代函数系统 (IFS) 将模拟输出与贴片上实现的不同迭代进行内部比较,并比较三种不同迭代的辐射频率、回波损耗、带宽、增益和方向性的差异。三次迭代的谐振频率范围从 5.8GHz 到 7.47GHz,可用于 WLAN 应用。因此,所提出的 Koch 雪花分形天线设计随着迭代规模的增加而改善了天线参数,例如 S 11 从 -21.35dB 到 -36.32dB,平均增益为 3dB,阻抗带宽为 25.90%。关键词:天线设计、FR-4、接地平面、Koch 雪花、贴片、WLAN 应用
摘要 天线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集成天线的应用实现良好的增益和带宽。但是,使用单个贴片天线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用于 WiFi 应用的单元件微带贴片天线。该天线的介电常数为 = 4.4,旨在在 4.7GHz 频率下工作。对单微带贴片和双微带贴片的研究表明,当贴片元件数量增加时,增益会加倍。因此,在保持单个贴片尺寸的同时,将贴片数量加倍最终也会使增益加倍。这种天线在通信领域的馈电网络和射频辐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贴片天线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性能好、安装方便、外形小巧。贴片天线采用适当的设计方程设计,并根据实际结果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本文介绍了使用适当方程设计单元件和双元件贴片天线以应用于 Wi-Fi 通信的方法。该天线采用 FR4 基板制造,并将其增益、回波损耗、阻抗和 VSWR 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这种类型的天线最初是为无线电设计的,但现在也用于 802.11 网络系统,以及在 WiFi 网络上工作的无线路由器和小工具。这些天线的优点是它们通常非常具有方向性,并且适用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连接。关键词:馈电网络、贴片天线、低剖面和 FR4 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