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 COVID-19 归因死亡率和 BCG 疫苗使用情况的差异 作者 Anita Shet 1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Debashree Ray,哲学博士 Neelika Malavige 2 ,医学学士,哲学博士 Mathuram Santosham 1 ,医学博士 Naor Bar-Zeev 1 ,哲学博士 * 通讯作者 1 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卫生系国际疫苗获取中心 2 斯里兰卡努格戈达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大学登革热研究中心 3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生物统计学系,巴尔的摩,美国 摘要 虽然 COVID-19 导致的死亡已经摧毁了全球卫生系统和经济,但也观察到了显著的地区差异。卡介苗 (BCG) 疫苗此前已被证明对感染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并且对结核病具有长期疗效。我们利用公开数据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国家经济状况(人均 GDP)和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等混杂因素后,评估 BCG 使用与每百万人口 COVID-19 归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通过绘制自第 100 例报告病例以来的时间来对齐国家进入大流行流行病学轨迹的时间。经济被划分为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LMIC、UMIC、HIC)的国家的 COVID-19 对数死亡率中位数分别为 0.4(四分位距 (IQR) 0.1, 0.4)、0.7(IQR 0.2, 2.2)和 5.5(IQR 1.6, 13.9)。使用 BCG 的国家中,COVID-19 归因死亡率比不使用 BCG 的国家低 5.8 倍 [95% CI 1.8-19.0]。尽管存在由于中低收入国家检测限制、病例确认偏差以及各国在流行病学发展轨迹上进展时病例可能增加的限制,这些分析仍提供了有趣的观察结果,迫切需要调动资源进行前瞻性随机干预研究和建立系统性疾病监测,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
摘要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心血管疾病 (CVD) 死亡负担的影响;估计性别、年龄和教育水平对该负担的影响修正。方法 我们获取了 2007 年至 2013 年中国 15 个特大城市的每日气温和 CVD 死亡率数据,其中包括 1 936 116 例 CVD 死亡病例。采用拟泊松回归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估计每个城市气温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多元荟萃分析得出全国范围内气温的总体效应估计值。分别计算寒冷和炎热(即低于和高于最低死亡温度,MMT)条件下的死亡归因分数。MMT 定义为与最低死亡风险相关的特定温度。结果 15 个城市的 MMT 从温度的第 70 百分位到第 99 百分位不等,全国范围内以第 78 百分位为中心。总体而言,17.1%(95% 经验置信区间为 14.4% 至 19.1%)的心血管疾病死亡(330 352 例死亡)可归因于环境温度,不同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上海的 10.1% 到广州的 23.7%。大多数可归因的死亡是由于寒冷造成的,其中 15.8%(13.1% 至 17.9%)对应于 305 902 例死亡,而 1.3%(1.0% 至 1.6%)和 24 450 例死亡是由于高温造成的。结论 本研究强调寒冷天气是造成大部分与温度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的原因。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对制定减少极端气温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