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全球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现有治疗方法有效率低下、不良反应大,迫切需要新的、有效、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种新的靶向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本文旨在概括ADC的组成、研发历史和作用机制,综述ADC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ADC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摘要MTHFR(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是一种参与单碳代谢的关键酶,这对于癌细胞的增殖至关重要。与此相一致,已发表的文献表明,MTHFR敲低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细胞生长受损。此外,较高的MTHFR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癌和低度神经胶质瘤的总体生存率较短有关,这使得将MTHFR抑制剂设计为可能的治疗选择。截至今天尚无MTHFR的竞争抑制剂。这项研究旨在使用硅药物筛查来鉴定潜在的竞争性MTHFR抑制剂候选者。在存在和不存在辅助因子的情况下,将共有30470个含有生物源性化合物,FDA批准的药物和临床试验中的分子与MTHFR的催化口袋筛选。结合能和ADMET分析表明,Vilanterol(B 2-肾上腺素激动剂),selexipag(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和Ramipril Diketopiperazine(ACE抑制剂)是MTHFR的潜在竞争抑制剂。分子动力学分析和使用这些化合物的MM-PBSA计算特别揭示了配体结合的285-290之间的氨基酸,并突出了Vilanterol作为MTHFR抑制的Stron-gest候选者。我们的结果可以指导新型MTHFR抑制化合物的发展,这可以灵感来自这里引起人们关注的药物。更重要的是,这些潜在的候选者可以在上述癌症的临床和临床研究中进行重新测试。
在过去的15年中,随着突变的发现以及新的靶向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发生了变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NSCLC中的第一个突变,该突变在2013年获得了FDA批准的药物。osimertinib是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批准为晚期NSCLC的第一线治疗,并在切除的IB-IIIA阶段的辅助设置中被批准。However, resistance to osimertinib is inevitably an issue, and thus patterns of resistance to EGFR -mutated NSCLC have been studied, including MET ampli fi cation, EGFR C797X-acquired mutation,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 (HER2) ampli fi 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o small cell and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EGFR TKI进展后,EGFR渗透的NSCLC的当前管理目前受到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限制,有时与Osimertinib的持续结合在一起。抗体 - 药物缀合物(ADC)由与细胞毒性药物相关的单克隆抗体组成,并且是NSCLC中越来越流行的药物类别。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HER2-Mutated NSCLC中获得了加速FDA的批准。ADC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找到可以绕过细胞内电阻机制的新处理。在这篇评论文章中,我们总结了ADC和ADC的机制和EGFR被渗透的NSCLC的机制,其中包括满足放大的目标,HER3,Trop2和EGFR,以及其他ADC目标,以及其他在NSCLC中进行调查的ADC目标,并讨论了未来与ADC的方向。
抗生素在被发现之时被认为是治疗细菌感染的灵丹妙药,但微生物通过多种强大的机制来对抗抗生素,从而产生了多重耐药 (MDR) 和广泛耐药 (XDR) 菌株(Eichenberger 和 Thaden,2019 年;Terreni 等人,2021 年;Yadav 等人,2022 年)。病原体获得抗生素耐药性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病原体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抗生素的不选择性使用、生物膜的形成等(Santos-Lopez 等人,2019 年;Singh 等人,2019 年)。由于此类感染难以治疗,了解抗菌素耐药性 (AMR) 的产生机制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制定预防此类感染的策略(Lomazzi 等人,2019 年;Hu 等人,2020 年;Moo 等人,2020 年)。本研究课题的目标是重点介绍抗生素耐药性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强调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新可能性。我们预计此处介绍的研究将引发社区关于新型抗菌药物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讨论,从而导致最佳实践在临床、公共卫生和政策环境中的应用。总体而言,本研究课题发表了四篇研究文章和六篇评论文章。Wang 等人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报道了2017年至2022年中国西南地区结核病疑似人群中非结核分枝杆菌 (NTM) 的流行病学研究。在这项研究中,鉴定出了主要的 NTM 分离株 MAC 和 M. chelonae/M. abscessus,并观察到中国西南地区 NTM 的分离率在过去几年中呈上升趋势。感染病例为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受损的 HIV 感染者。经评估,观察到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克拉霉素和利奈唑胺等抗生素对缓慢生长的分枝杆菌表现出有效的抗菌活性,而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对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表现出相对更好的抗菌活性。石等人发表的另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了深圳市住院儿童呼吸道分离的耐多药肺炎链球菌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特点,发现非疫苗血清型菌株占肺炎球菌分离株总数的46.6%,疫苗血清型的耐多药率(MDR)分别为19F(99.36%)、19A(100%)、23F(98.08%)、6B(100%)、6C(100%),非疫苗血清型的耐多药率分别为15B(100.00%)、6E
药物开发需要时间,而且通常无法满足当今医疗保健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将新药推向市场需要很长时间、从头药物开发的成本惊人以及开发过程中的高流失率 ( 1 )。目前对药物开发的估计表明,将新化学实体 (NCE) 开发成实际药物需要超过 12 年的时间和超过 1 亿美元 ( 2 )。即使投入了如此多的资源,也只有不到 2% 的 NCE 能够开发成药物(98% 的流失)。药物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 ( 3 )。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以确定可行性之后,NCE 必须通过严格的 I 期和 II 期试验,才能在临床环境中建立良好的毒理学和药理学特征。少数通过 I 期和 II 期临床试验审查的候选药物将进入 III 期试验,以验证其在大量处于特定疾病不同阶段和合并症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减轻围绕新药发现和开发的不确定性,并简化临床试验流程是肿瘤学的必需品,因为癌症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
每年,全球约有1000万人死于癌症(1)。目前,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临床局限性,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某些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然而,无论是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都存在着广泛的耐药性,这会阻碍肿瘤的治疗并导致疾病复发(2)。因此,研究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机制、防止耐药细胞的出现仍然是当前科研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
经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肺癌,临床上称为难治性肺癌(1)。目前对于难治性肺癌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或在复发或转移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给予姑息性抗肿瘤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2,3)。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BACE)是难治性肺癌患者局部治疗方法之一(4~6)。随着栓塞材料的研发和应用,BACE治疗肺癌的有效率逐渐提高。但传统栓塞材料包括碘化油、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颗粒等,存在栓塞不完全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两大缺陷。载药微球作为一种新型栓塞材料,具有血管栓塞和局部缓释化疗药物的双重功能,在BACE治疗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7 , 8 )。本研究前瞻性观察了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DEB)联合BACE(DEB-BACE)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 (HApNPs) 是一种尺寸小于 100 纳米的无机材料。它们的主要特性是生物相容性,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与人体骨骼相似,因此适合在生理环境中使用。这些特性使它们成为一种有前途的甾醇衍生药物输送替代品,与传统的药物输送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控制释放性。在本研究中,使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负载胆固醇和 β-谷甾醇的 HApNP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对纳米粒子 (NPs) 进行表征,以识别功能组并确认 HApNPs 上存在甾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动态光散射 (DLS) 分析了 NPs 的形态和尺寸。通过热重分析确定甾醇衍生物的负载量,并评估了纳米粒子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负载胆固醇和β-谷甾醇的HApNP,其呈球形,直径小于100纳米。数据证实胆固醇和β-谷甾醇已掺入HApNP表面,并且随后释放。此外,纳米生物界面中甾醇衍生物的存在增强了纳米粒子对酸性条件的抵抗力,表明它们有可能作为药物纳米载体在肠道中靶向释放,而不会在通过胃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胆固醇、β-谷甾醇、界面、酸性介质。
摘要 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大量分析以发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 的适当治疗靶点。本综述描述了该病毒的种类和治疗策略,并提到了一些特定药物。其中,柴胡皂苷对 SARS‑CoV‑2 的非结构蛋白 15 和刺突糖蛋白具有亲和力。发现核苷酸抑制剂如索非布韦、利巴韦林、加利地西韦、瑞德西韦、法匹拉韦、头孢呋辛、替诺福韦和羟氯喹 (HCHL)、塞曲布韦、YAK 和 IDX‑184 可有效结合 SARS‑CoV‑2 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在抗疟和抗炎类药物中,氯喹及其衍生物 HCHL 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 SARS‑CoV‑2 感染的紧急治疗。根据之前发表的文献,我们已指出其他药物,如抗病毒类药物法匹拉韦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抗病毒类药物瑞德西韦(RNA 聚合酶抑制剂)、抗炎类药物千金藤素等。此外,对具有相关靶点的药物重新定位候选药物进行评估对于病毒缓解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