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用飞机驾驶舱中的触摸屏输入具有潜在优势,包括易于使用、可修改和减轻重量。然而,对湍流的耐受性是其部署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湍流对驾驶舱输入方法的影响,我们对三种输入方法的用户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触摸、轨迹球(目前在商用飞机中使用)和旨在帮助手指稳定的触摸屏模板覆盖。在各种交互式任务和三种模拟湍流水平(无、低和高)下比较了这些输入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振动的增加,性能下降,主观工作量增加。当精度要求较低时(在所有振动下),基于触摸的交互比轨迹球更快,但对于更精确的指向,尤其是在高振动下,它更慢且更不准确。模板没有改善触摸选择时间,尽管它确实减少了高振动下小目标的错误,但只有当手指抬起错误通过超时消除时才会发生。我们的工作为受湍流影响的任务类型以及在不同振动水平下表现最佳的输入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摘要 商用飞机驾驶舱中的触摸屏输入具有潜在优势,包括易于使用、可修改和减轻重量。但是,对湍流的耐受性是其部署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湍流对驾驶舱输入方法的影响,我们对三种输入方法的用户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触摸、轨迹球(目前在商用飞机中使用)和旨在帮助手指稳定的触摸屏模板覆盖。在各种交互式任务和三个模拟湍流级别(无、低和高)下比较了这些输入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振动的增加,性能下降,主观工作量增加。当精度要求较低(在所有振动下)时,基于触摸的交互比轨迹球更快,但对于更精确的指向,尤其是在高振动下,它的速度较慢且准确性较低。模板并没有改善触摸选择时间,尽管它确实减少了高振动下小目标的错误,但只有当手指抬起错误通过超时消除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关受湍流影响的任务类型以及在不同振动水平下表现最佳的输入机制的新信息。
为此,我们建议设计一个图形表示系统来代替飞行员在触觉界面上做出的手势。根据专业文献和对手势活动的分析,我们确定了由物理手势产生的九条信息,这些信息最好在与数字触觉界面的交互中再现。此外,我们还对手势表示进行了最先进的研究。我们提供了一种标志性的抽象表示,打破了基于手部形态的表示。试点项目在参与式研讨会期间设计并评估了演示内容。我们的工作展示了一种表示手势的新方式,并使识别飞行员寻求的信息成为可能,以便他们能够确保相互了解。此外,根据情况的不同,手势的表示似乎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毫无用处。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触摸式交互来确保客机飞行员相互了解的方法。事实上,触摸屏正在进入驾驶舱,但基于触摸的手势不如物理控制上的手势有效,而且出于效率和安全原因,它们在飞机上的使用受到限制。为了让其他飞行员有更安全的感知,我们建议用图形表示来补充对所执行手势的感知。我们的假设是,表示手势的效果比表示手势本身更重要。我们介绍了基于活动和图形符号学分析构建相互意识表示的设计选择。我们报告了从客机飞行员的设计演练中收集的结果。这些结果证实,表示手势的效果是相互意识的有效手段。我们的工作展示了飞行员如何理解手势的效果,既是结果,也是印象。
飞行员需要根据一系列不同的信息源做出决策。飞行员经常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信息源之间相互冲突的信息。这项工作通过对 13 名飞行员(包括 7 名航空公司飞行员、3 名企业飞行员和 3 名 GA 飞行员)进行结构化访谈,研究了飞行员在面对相互冲突的信息时做出的决策。飞行员被问及他们在驾驶舱或驾驶舱中面对相互冲突的天气、交通和导航信息源的经历。此外,他们还被要求描述他们如何应对信息冲突,包括他们信任哪个信息源、他们最终采取了哪个信息源的行动以及他们为什么采取该信息源的行动。本文介绍了方法、结果以及对商用和军用航空的影响。
摘要 — 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工程过程中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信息,因此数字孪生及其具有明确流程的用户交互部分(即流程感知数字孪生驾驶舱 (PADTC))的工程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使用现有数据(即事件日志)并减少工程中的手动步骤来促进其工程是很有趣的。尽管在流程挖掘和软件工程领域已经存在一些有用的技术,但当前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自动化方法来推导流程感知的数字孪生驾驶舱。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低代码开发方法,该方法减少了所需的手写代码量并使用流程挖掘技术来推导 PADTC。我们描述了可以从事件日志数据中推导出哪些模型,PADTC 的工程需要哪些生成步骤,以及如何将流程挖掘纳入到最终的应用程序中。使用 MIMIC III 数据集评估此过程,以创建自动化医院运输系统的 PADTC 原型。此方法可用于 PADTC 的早期原型设计,因为它首先不需要手写代码,但仍允许应用程序的迭代发展。这使领域专家能够创建他们的 PADTC 原型。索引术语 — 流程感知数字孪生驾驶舱、低代码开发方法、传感器数据、事件日志、流程挖掘、流程感知
摘要:飞行员疲劳是与人为错误有关的航空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可以利用飞行员的眼球运动测量来预测疲劳,那么与人有关的事故可能会减少。眼动追踪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可行方法,不需要飞行员暂停当前任务,并且设备不需要与飞行员直接接触。在本研究中,研究了心理运动警觉测试 (PVT) 测量(即反应时间、误报次数和失误次数)与眼球运动测量(即瞳孔大小、眼球注视次数、眼球注视持续时间、视觉熵)之间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然后,开发了疲劳预测模型,使用通过前向和后向逐步回归确定的眼球运动测量来预测疲劳。所提出的方法已在涉及新手和专家飞行员的模拟短途多阶段飞行任务中实施。结果表明,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因专业知识而异(即新手与专家);因此,据此开发了两个预测模型。此外,回归结果表明,单个或部分眼球运动测量值可能足以预测疲劳。结果显示了使用非侵入式眼球运动作为疲劳预测指标的前景,并为我们更接近开发近乎实时的预警系统以防止重大事故奠定了基础。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飞跃和创新的不断推进,民用飞机的系统日益精密复杂,座舱内飞行员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随之增加,认知负担也随之加重,对飞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此,设计人员基于人机工程学,制定了重要性、使用频率、功能分组、操作顺序等座舱布局原则,可以有效减轻飞行员的认知负担。某机型座舱布局对四大设计原则的符合程度可以体现其人机工程学设计水平。本文依据上述四大座舱布局原则的概念,提出了座舱布局对四大设计原则符合性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实际机型在正常飞行任务中使用的座舱系统控件操作顺序为评价数据源,采用加权累积法得到座舱布局总体评价结果。最后以A320系列和B737NG系列民航客机驾驶舱为例,阐述了民航客机驾驶舱布局的评估流程,并根据最终评估结果验证了所提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行员是在航空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人为因素。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疲劳程度较高,极大地影响飞行安全。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对飞机驾驶舱进行维修和开发,以获得适合飞行员的工作条件。本文旨在回顾驾驶舱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以改善飞行员的工作环境。该综述是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研究文献来进行的。使用关键词人体工程学、驾驶舱、飞机和飞行员进行搜索,然后准备研究主题和研究结果的摘要。检索结果共获得9篇参考文献,按年份顺序排列,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对总结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得现有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审查结果表明,飞机驾驶舱的大部分开发工作是在飞行员座位上进行的。该研究是在生物力学方面进行的,即身体对工作环境的反应。驾驶舱布局、控制系统和飞行员训练辅助设备也得到了改进。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行员是在航空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人为因素。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疲劳程度较高,极大地影响飞行安全。提供c的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