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很少有商业草莓品种被认为具有完全抗性,因此必须实施广泛的喷药计划来控制病原体。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田间试验,以确定不同草莓基因型的叶片和果实组织的白粉病抗性状况。这些表型数据用于识别与组织特异性白粉病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核苷酸 (QTN)。总共发现六个稳定的 QTN 与叶面抗性有关,其中一个位于 7D 染色体上的 QTN 与抗性增加 61% 相关。与叶片结果相反,没有与果实抗病性相关的 QTN,在草莓果实上观察到高水平的抗性,果实和叶片症状之间没有观察到遗传相关性,表明组织特异性反应。除了识别基因位点之外,我们还证明了基因组选择可以快速提高基因型的叶面抗性,并有可能捕获种群中存在的 50% 以上的遗传叶面抗性。迄今为止,草莓中强抗白粉病的育种一直受到天然抗性的定量性质以及缺乏有关该性状的遗传控制知识的阻碍。这些结果解决了这一不足,为社区提供了可用于基因组知情育种的大量信息,实施该育种可以提供对抗白粉病的天然抗性策略。
简介:多酚氧化酶 (PPO) 是一种双活性金属酶,可催化醌的产生。在植物中,PPO 活性可能有助于抗生物胁迫和次生代谢,但对食品生产商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它会导致产品在收获后加工过程中变色和风味特征发生变化。在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中,在碾磨过程中从谷物的糊粉层释放出的 PPO 会导致面粉、面团和最终产品变色,从而降低其价值。同源组 2 染色体上的 PPO1 和 PPO2 旁系同源基因的功能丧失突变导致小麦粒中的 PPO 活性降低。然而,有限的自然变异和这些基因的接近性使得通过重组选择极低 PPO 小麦品种变得复杂。本研究的目标是编辑 PPO1 和 PPO2 的所有副本,以大幅降低优良小麦品种中的 PPO 籽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