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非洲的传染病负担最重(1)。此外,据估计,每年因传染病导致的 1000 万人死亡中,大多数发生在非洲(1)。此外,传染病还对非洲大陆产生了不利的临床和经济影响(1)。每年,传染病导致超过 2.27 亿年的健康寿命损失,每年造成超过 8000 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2)。此外,SARS-CoV-2 大流行还破坏了非洲在遏制结核病、疟疾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方面所做的脆弱努力。例如,SARS-CoV-2 大流行逆转了全球多年来在抗击结核病方面取得的进展。根据模型分析,2020 年至 2025 年期间,COVID-19 大流行可能会造成额外的 630 万例结核病病例和 140 万例结核病死亡病例(3)。尽管传染病给非洲大陆带来了严峻的形势,但也出现了新的机遇。例如,人工智能 (AI) 平台在 COVID-19 大流行中取得的成功(例如,快速收集和实时传播数据以及开发疫苗)可以应用于抗击非洲大陆的传染病 (4)。人工智能 (AI) 被描述为“一种基于机器的系统,可以针对给定的一组人为目标,在现实或虚拟环境中做出预测、建议或决策。人工智能系统旨在以不同程度的自主性运行”(5)。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可以是纯软件的(例如,语音助手、图像分析软件、搜索引擎、语音和面部识别系统),也可以嵌入硬件设备中,例如先进的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或无人机 (6)。人工智能 (AI) 为改善非洲的患者管理和降低医疗成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7)。它还具有巨大的公共卫生效益,例如药物和疫苗开发、疾病监测、疫情应对和卫生系统管理 (7)。非洲的医疗保健系统将从这些机会中受益 (8)。例如在非洲,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将医疗保健服务扩展到农村服务不足的人群来缩小目前医疗保健方面的差距,改善患者管理和疾病监测 (8)。在这方面,非洲联盟推出了非洲人工智能 (AI) 大陆战略 (9)。该大陆战略将使非洲国家能够制定监管框架来应对
引言 2019 冠状病毒病 (COVID-19) 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 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2019 年 12 月,中华民国 (PRC) 武汉报告了首例该病病例。 [1] 截至 2021 年 1 月 23 日,全球已报告 9200 万例 COVID-19 确诊病例,超过 206 万人死于 COVID-19,并已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巨大的心理、社会、人口和经济危机。 [2,3] 为防止 SARS-CoV-2 进一步传播,必须采取广泛检测、全国封锁、保持社交距离和严格隔离感染者等深远措施。然而,采取这些旨在遏制的预防措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 冠状病毒的持续传播凸显了全球努力开发疫苗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性。此外,恢复正常似乎取决于
背景 截至 2021 年 3 月底,美国已报告 3000 多万例 2019 冠状病毒病 (COVID-19) 病例和 546,000 多例与 COVID 相关的死亡病例。1 安全有效的 COVID-19 疫苗是控制疫情的重要工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已为三种 COVID-19 疫苗颁发了紧急使用授权 (EUA)。2 在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中,每种疫苗均安全有效地预防有症状的、实验室确诊的 COVID-19 疾病。3–5 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或合并症的疗效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尽管疗效水平很高,但仍出现了少数突破性病例。3 期研究尚未确定疫苗突破性病例的风险因素;然而,大约有 44,000 人在临床试验期间接种了 FDA 授权的疫苗,并且随访仍在进行中。此外,其他几种 COVID-19 疫苗正处于后期开发阶段。 6
2019 冠状病毒病 (COVID-19) 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 引起的传染病。该疾病于 2019 年 12 月在中国湖北省省会武汉首次发现,此后已在全球蔓延,导致持续的 2019-20 冠状病毒大流行。第一例确诊病例可追溯到 2019 年 11 月湖北省,当时该病例是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和呼吸急促。其他症状可能包括疲劳、肌肉疼痛、腹泻、喉咙痛、嗅觉丧失和腹痛。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通常约为五天,但也可能为两天到十四天。虽然大多数病例的症状较轻,但有些会发展为病毒性肺炎和多器官衰竭。截至 2020 年 5 月 15 日,185 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超过 444 万例病例,导致超过 302,000 人死亡。已有159万余人康复。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导致非伤寒沙门氏菌病 (NTS) 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之一。这种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部痉挛、腹泻和发烧,这些都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需要紧急抗生素治疗。与发展中国家流行的伤寒不同,NTS 是一种全球性感染。胃肠炎是 NTS 的一种常见形式,其年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分别为 9380 万例和 155,000 例死亡。1 除了胃肠炎外,鼠伤寒沙门氏菌还会引起菌血症和局灶性全身感染,称为侵袭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 (iNTS)。 2、3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iNTS 的年发病率估计为每 100,000 名儿童中有 175 至 388 例,每 100,000 名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成人中有 2000 至 7500 例,感染者的死亡率为 20% 至 25%。4 至 9
大型 B 细胞淋巴瘤每年全球新增病例估计为 15 万例,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近 30%。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结外疾病或两者兼有,需要治疗。尽管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处于晚期阶段,但超过 60% 的患者可以通过 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免疫化疗治愈(图 1A)。R-CHOP 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预后不佳,尤其是那些对一线或后续疗法有抵抗力的患者,尽管有些患者可以在二次治疗后获得持久缓解并治愈。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对大 B 细胞淋巴瘤在流行病学、预后因素和生物异质性方面的认识不断加深,导致了疾病分类的改进和新治疗方法的开发。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预计 2022 年将有 230 万例乳腺癌新病例 (1)。除了发病率高之外,乳腺癌也是全球成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2)。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初次手术后都会接受辅助化疗,以针对微转移性疾病并帮助降低复发风险 (3)。目前使用多种化疗药物,例如阿霉素、环磷酰胺和多西他赛,然而,这些化疗药物往往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虚弱、食欲不振和脱发 (4)。接受化疗、手术或放疗联合治疗后,激素水平为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如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 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2))通常会接受 5-10 年的内分泌治疗。对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他们可能会因内分泌治疗而直接出现脱发,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RM)、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拮抗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 (5-7)。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属寄生虫引起的血液传播感染,仍然是全球健康威胁。在 2022 年的 2.49 亿疟疾病例中,超过 60 万例死亡(见 go.nature.com/48ummr6)。大多数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感染恶性疟原虫的儿童中。在第 182 页,Reyes 等人 1 深入了解了抗体如何靶向关键的寄生虫蛋白。与恶性疟原虫感染相关的严重疾病的一个标志是一种称为隔离的现象(图 1),其中寄生虫感染的红细胞粘附在小血管(微血管)上。这可以防止脾脏中这些血细胞被破坏。隔离会导致血流受阻、炎症、器官损伤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例如一种称为脑型疟疾的临床病症。隔离是由多域寄生虫蛋白家族 PfEMP1 中的特定相互作用介导的,这些蛋白在受感染的红细胞表面表达。这些蛋白质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相互作用 2–4 。
登革热的当前流行病学状况和免疫学特异性 登革热是由黄病毒科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虫媒病毒)引起的,在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都有发现。它通过埃及伊蚊雌蚊叮咬传播,在较小程度上也通过白纹伊蚊传播。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发病率逐渐上升,2023 年报告病例数为 500 万例。(1)血清流行率随年龄不同而不同,也随世界不同地区不同而不同,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内也存在差异。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南亚、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然而,由于潜在病媒物种的传播(瑞士也有)、人口流动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流行病学正在发生变化,非洲登革热病例增加,北美和南欧出现本土登革热病例。(2,3)除了发病率的社会经济影响外,登革热还被认为是亚洲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往流行地区的旅行者感染登革热的负担很低,但并非微不足道,因为它是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亚)热带地区旅行回来后发烧的主要原因。(4)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2019 年《抗生素耐药性 (AR) 报告》,美国每年发生超过 280 万例抗生素耐药性感染,导致超过 35,000 人死亡 1 。CDC 根据对人类健康的三个关注程度将抗生素耐药性威胁分为:紧急、严重和令人担忧。紧急威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 和耳念珠菌。严重威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的肠杆菌和多重耐药 (MDR) 铜绿假单胞菌 1 。令人担忧的威胁包括耐红霉素 A 组链球菌 (GAS) 和耐克林霉素 B 组链球菌 (GBS) 1 。这些微生物都代表着对公共卫生的新威胁,因为它们可导致高死亡率的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并且很有可能在社区传播。针对这些微生物的治疗选择有限,而且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出现新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