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平面双面冷却功率模块因其体积小、散热性能好、封装寄生电感低等特点,在电力驱动逆变器中逐渐流行起来。然而,由于功率模块的器件芯片和两个基板之间采用刚性互连,其可靠性仍令人担忧。本文介绍了一种由低温烧结银制成的多孔中介层,以降低模块中的热机械应力。设计、制造并表征了一种由两个 1200 V、149 A SiC MOSFET 组成的双面冷却半桥模块。通过使用烧结银中介层代替实心铜中介层,我们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总功率损耗为 200 W 时,最脆弱界面(中介层附着层)的热机械应力降低了 42%,SiC MOSFET 的热机械应力降低了 50%,而结温仅上升了 3.6%。烧结银中介层可轻松制成所需尺寸,无需后续加工,也无需进行任何表面处理,即可通过银烧结进行芯片粘合和基板互连。多孔中介层在低力或低压力下也可变形,这有助于适应平面模块结构中的芯片厚度和/或基板间间隙变化,从而简化模块制造。对制造的 SiC 模块电气性能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使用多孔银中介层制造平面双面冷却电源模块的成功性。
摘要 自从利用 CRISPR/Cas9 编辑 DNA 以来,基因治疗领域见证了基因编辑的巨大进步,为治疗囊性纤维化 (CF) 等疾病开辟了新途径。CF 是由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器 (CFTR) 基因突变引起的。尽管使用 CRISPR/Cas9 在体外进行基因编辑取得了成功,但在体内使用 CRISPR/Cas9 治疗 CF 肺病仍然存在挑战。将 CRISPR/Cas9 递送到肺部以及难以达到临床疗效所需的效率带来了新的挑战。病毒和非病毒载体已被证明可以成功地在体内递送 DNA,但 CFTR 的持续表达不足。在辅助依赖性腺病毒载体 (HD-Ad) 引入之前,使用第一代病毒载体治疗肺部遗传疾病的临床试验显示疗效有限。由于 HD-Ad 具有容量大、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再加上 CRISPR/Cas9 系统的多功能性,将 CRISPR/Cas9 通过 HD-Ad 递送至气道用于肺部基因治疗具有巨大潜力。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 CRISPR/Cas9 在 CF 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该领域现有的挑战以及 CRISPR/Cas9 在肺部的存在带来的新障碍。通过对这些挑战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使用 HD-Ad 载体进行 CRISPR/Cas9 介导的肺部基因治疗的潜力,并以囊性纤维化肺部疾病为治疗模型。关键词:腺病毒,基因治疗,气道基因递送,Cas9,囊性纤维化
近来,脑转移瘤 (BrM) 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是许多颅外原发性肿瘤终末期在脑中常见且往往致命的表现。BrM 诊断率的提高可归因于原发性肿瘤治疗的改进,这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并使人们能够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脑病变。目前,BrM 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全身化疗方案因其相关副作用和有限的疗效而存在争议。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在医学领域引起了极大关注:它们针对特定的分子位点并调节特定的细胞成分。然而,耐药性和血脑屏障 (BBB) 通透性低等多种困难仍然是重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脑微环境由细胞成分(包括免疫细胞、神经元、内皮细胞)以及分子成分(如金属离子、营养分子)组成。最近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可以操纵脑微环境,将抗肿瘤微环境转变为促肿瘤微环境,无论是在脑转移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本综述将脑转移中的脑微环境特征与其他部位或原发性肿瘤中的脑微环境特征进行了比较。此外,它还评估了针对脑转移的微环境靶向疗法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由于这些疗法的多样性,它们有望克服药物耐药性或血脑屏障的低渗透性,副作用小,特异性高。这最终将改善继发性脑肿瘤患者的预后。
摘要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 (SSE) 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和显著的 (电) 化学稳定性而成为全固态锂 (Li) 电池的首选。然而,正极/石榴石界面差和正极负载普遍较低等棘手问题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在此,我们展示了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构建增强正极/石榴石界面的方法,通过将 Li 6.5 La 3 Zr 1.5 Ta 0.5 O 12 (LLZTO) 电解质粉末和 LiCoO 2 /LLZTO 复合正极粉末直接共烧结成致密的双层,并以 5 wt% 的 Li 3 BO 3 作为烧结添加剂。具有 LiCoO 2 /LLZTO 交联结构的块状复合正极牢固地焊接到 LLZTO 层上,从而优化了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因此,一步集成烧结工艺实现了 3.9 Ω cm 2 (100 ◦ C) 的超低正极/石榴石界面电阻和高达 2.02 mAh cm −2 的高正极负载。此外,Li 3 BO 3 增强的 LiCoO 2 /LLZTO 界面还能有效减轻 LiCoO 2 的应变/应力,从而有助于实现卓越的循环稳定性。面积容量为 0.73 mAh cm −2 的块体型 Li|LLZTO|LiCoO 2 -LLZTO 全电池在 100 µ A cm −2 下经过 5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 81.7%。此外,我们发现不均匀的锂沉积/剥离会导致间隙的形成,最终导致长期循环过程中锂和 LLZTO 电解质的分离,这成为大容量全电池中的主要容量衰减机制。这项工作深入了解了 Li/SSE 界面的退化,并提出了从根本上改善石榴石基全固态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策略。
将洋葱用作自然药用化合物的天然来源在全球范围内正在上升。但是,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等。因此,制定克服这些局限性并增强其治疗潜力的策略是合理的。因此,本研究使用纳米技术方法研究了绿色合成的潜力,以增强洋葱提取物的生物学特性。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洋葱品种。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醇溶剂混合物(1:1 V/v)切片,风干并分别提取。每种提取物分为两个:普通洋葱提取物和合成的银纳米颗粒(AG-NP)洋葱提取物。这是通过将提取物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并在60 O C. dpPH(1,1 difenyl-2-苯基 - 氢唑)和过氧化氢清除,总抗氧化剂,红细胞膜稳定剂,蛋白质稳定,蛋白质的抑制作用和热诱导的血液诱导的血液中获得的5小时。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普通洋葱提取物在≤75.61%时所发挥的值相比,洋葱提取物的合成银纳米颗粒提高了DPPH清除能力。合成的AG-NP的总抗氧化能力范围为0.46±0.6至0.85±0.06 mg AAE/g Dry提取物,而普通洋葱提取物的范围为0.76±0.3至0.96±0.09 mg aae/g aae/g aae/g Dry提取物。合成的Ag-NP抑制蛋白质变性,在61.80±0.09–73.34±0.16%,而普通洋葱提取物则为42.25±0.20–55.08±0.12%。研究表明,使用纳米技术方法的绿色合成可以增强洋葱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潜力,从而提高治疗功效。
・耐振 Unireg 基本结构模块的原型以及励磁环境下的发电运行验证(正弦波 33 Hz,最大加速度 5 G)(励磁环境条件为 JIS 汽车零部件的耐振要求)・模块功率在上述振动环境下的发电耐久性为100小时以上 ・抗振模块结构及相关外围技术的知识产权申请 此外,从2017年度起,上述目标2决定验证激励环境(33和67 Hz正弦波,最大加速度5和10 G)下的发电操作。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 ① 提高环境负荷低的Mg 2 Si热电发电材料的热耐久性 申请人之前的努力表明,Mg 2 Si材料本身即使在600℃下3000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也能保持发电元件的电阻值。气氛稳定。这项委托工作将确保模块结构的耐用性,这在将其引入热电池时是必要的。 ②开发针对发电优化的高耐用新型Unireg结构模块在本次委托工作中,Mg 2 Si热电材料具有基础热电发电能力高、热电材料中重量最轻、环境影响低等特点。为此,我们将采用unireg型热电发电模块结构,该结构只能由n型半导体Mg 2 Si构成。 ③ 在发电环境下使用振动试验机评价接近实际环境的发电特性汽车零部件一般要求水平的振动环境(JIS所示的汽车零部件耐振动环境:正弦波加速度5G、33Hz) )保证发电模块的耐用性。 B.热电池DC-DC功率变换器实际应用的基础技术本项目的目标如下。 目标1:热电发电模块专用电容堆积式DC-DC转换器的转换效率达到80%
报道的氢掺杂方法也需要高温工艺。11此外,氢掺杂可以显著增加a-IGZO TFT的导通电流,从而大大降低导通/导通电流比。15众所周知,TFT中的电子传输集中在半导体-电介质界面附近。16因此,在界面附近的有限区域内自发氢掺杂对于同步实现灵活、高性能的a-IGZO基TFT和光传感器是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在低温下。此外,氧化铝(Al2O3)是一种高k材料,广泛用作氧化物半导体TFT中的电介质层。Al2O3电介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原子层沉积(ALD)、17物理气相沉积(PVD)18和溶液工艺。 19通常,ALD需要150℃以上的高衬底温度才能获得高质量的Al 2 O 3 薄膜。Kessels等20报道了一种氧等离子体增强ALD(PEALD)技术,该技术可以在低温下沉积Al 2 O 3 薄膜,所得薄膜含有氢等杂质。在上述方法中,PEALD技术具有薄膜质量高、厚度控制精确、大面积均匀性好、工艺温度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制作高性能柔性器件。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通过PEALD沉积Al 2 O 3 栅极电介质的a-IGZO TFT的感光特性。室温 (RT) 制备的 a-IGZO TFT 得益于原位界面氢掺杂效应,表现出较高的光电检测性能。通过采用基于 RT a-IGZO TFT 的可区分颜色光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彩色图案成像,并通过在聚合物基板上制备 TFT 展示了其灵活性。还展示了高温制备的 a-IGZO TFT 的光刺激突触行为。
在二维材料中,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 (TMD) 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1,2] TMD 的化学式为 MX 2 ,其中 M 是过渡金属原子(例如 Mo、W),X 代表硫属原子(例如 S、Se、Te)。[2,3] 与其他 TMD 相比,二碲化钼 (MoTe 2 ) 因其工艺可调的同素异形相,即金属 1T' 和半导体 2H 相,最近引起了强烈的研究兴趣。 [4,5] 1T'相具有正交结构,也是获得优异拓扑性质的前兆阶段,并且在单层和多层水平上作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宿主以及在单斜 T d 相中作为原始 1T'相的低温畸变而出现的 II 型 Weyl 半金属态具有特殊的意义。[6,7] 随着厚度的减小,MoTe 2 表现出从间接到直接的带隙跃迁,而其带隙相对其他 TMD 较低 [8,9],范围从块体的 0.8 eV 到单层极限的 1.1 eV。[10] 此外,由于 1T'-MoTe 2 的电导率远高于 2H 相,1T'相在固态电池电极、电化学电容器和氢析出反应方面很有前景。 [11] 另一方面,2H-MoTe 2 由于其带隙小、吸附性强、热导率低等特点,在纳米技术中具有作为二维层状材料的潜力。[10,12] 由于两种同素异形相之间的能量差异很小,MoTe 2 成为研究相变特性的独特模型材料,具有许多相关应用,如微电子领域的二维非挥发性存储器件和忆阻器。[13,14] 此外,由于 2H-MoTe 2 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光学透明性、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它是场效应晶体管、光电子学、储能、化学和生物传感等应用的合适候选材料。[15,16] 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材料,清晰的理解和可重复的生长方法对于将 MoTe 2 从实验室水平提升到生产水平至关重要。传统上,可以通过机械剥离、物理
仅加热和冷却就占总能源使用量的一半。由于其中 66% 的能源来自化石燃料 [2],因此,高效隔热和冷却材料对于降低人为 CO 2 排放至关重要。除了提供所需的热性能外,此类材料还应安全、可回收,并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能量。最先进的绝缘材料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聚合物基绝缘体(例如发泡/挤塑聚苯乙烯和聚氨酯泡沫)的热导率相对较低,但耐火性和报废可回收性有限。尽管无机绝缘体具有固有的耐火性,但玻璃棉和矿棉在制造过程中涉及高能量过程,并且表现出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纤维形态。气凝胶是一种有吸引力的高性能绝缘无机材料,但其高成本迄今为止限制了其在小众应用中的使用。现有绝缘材料的优点和缺点为开发新技术提供了机会。多孔陶瓷因其成本低、耐火、可回收和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等优点,最近作为替代隔热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3–7] 除了隔热之外,多孔陶瓷还被用于通过实现建筑元素的被动冷却来改善建筑物的热管理。[8] 被动冷却依赖于渗入陶瓷孔隙中的水的蒸发,在蒸汽压缩技术出现之前,这种机制长期用于降低食物和水的温度。由于孔隙是隔热和蒸发冷却所需的关键结构特征,因此制造具有可控孔隙率的陶瓷对于开发用于建筑热管理的节能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湿泡沫模板 3D 打印分层多孔陶瓷,并研究其用于建筑元素热管理的隔热和蒸发冷却性能。分层多孔结构设计为包含大量大孔,可降低材料的导热性,同时还显示实现毛细管驱动被动冷却所需的微米级孔隙。利用粘土作为可回收、廉价且广泛可用的材料资源,我们首先开发了湿泡沫
了解内感受和情绪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推进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的职业治疗实践至关重要。这些人通常会遇到内感受处理困难,从而妨碍情绪管理、日常功能和社会参与。本综述研究了内感受和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支持这些技能的相关干预措施。探索内感受和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可以为自闭症患者职业治疗实践提供信息的有效干预措施。我们在三个中央电子数据库——PubMed、PsycINFO 和 Google Scholar 中进行了全面搜索,以确定研究自闭症患者内感受和情绪调节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是在 2013 年至 2024 年间进行的。搜索结合了数据库特定的受控语言和与内感受、情绪调节、职业治疗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的关键词。共纳入 49 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该评论强调了自闭症儿童内感受和情绪调节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强调了诸如述情障碍和内感受意识降低等挑战。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方法和专门的计划,如内感受体验的协调维度和内感受课程。这些策略可以潜在地增强情绪健康、自我调节和职业参与度。内感受和情绪调节是职业治疗师临床推理的基础要素。量身定制的神经多样性肯定干预措施可以促进自闭症患者的情绪恢复能力并提高其日常活动的参与度。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开发包容性和符合道德的干预措施,以满足临床医生和自闭症患者的需求。这项研究强调了将基于内感受的干预措施整合到治疗实践中以解决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挑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包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