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转导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简介 298 研究蛋白质的基本工具 300 抗体的制备和使用 300 纯化蛋白质 302 免疫沉淀 (IP) 304 研究蛋白质表达 30 蛋白质印迹 (WB) 30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308 放射免疫测定 (RIA) 310 免疫组织化学 (IHC) 312 免疫电子显微镜 (IEM) 312 报告蛋白 312 研究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 313 免疫共沉淀 (Co-IP) 313 蛋白质亲和层析 313 酵母双杂交试验 314 研究翻译后修饰 317 PTM 特异性试验 317 PTM 特异性抗体 320 研究蛋白质-DNA 相互作用 321 电泳迁移率分析 (EMSA) 323 染色质免疫沉淀 (ChIP) 325 荧光素酶分析 327 结论 328 推荐阅读和参考文献 328
摘要:耐药性可以说是当今癌症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了解肿瘤进展和转移中耐药性的潜在机制对于开发更好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鉴于基质硬度影响癌细胞的机械转导能力,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表征可以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理解。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旨在总结肿瘤基质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以及针对基质硬度及其对肿瘤进展和转移细胞过程的影响的治疗方法。由信号转导途径控制的细胞过程及其异常激活可能导致激活上皮-间质转化、癌症干细胞和自噬,这可以归因于耐药性。开发针对癌症生物学中这些细胞过程的治疗策略将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研究量身定制更好的个性化治疗模式。关键词:癌症耐药性、细胞外基质、基质硬度、肿瘤微环境、基质生物学■简介
简介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皮肤病,临床特征是出现色素脱失的斑疹和斑块,由黑色素细胞的选择性自身免疫性破坏引起 [1]。目前,这种疾病尚无明确的治愈方法,现有的治疗方案往往不够充分。尽管白癜风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人们认为,通过经典的 JAK-STAT(Janus 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介导的 IFNγ 信号转导会驱动白癜风自身免疫,这表明 JAK 抑制剂在白癜风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2, 3]。然而,与其他新型靶向疗法一样,当其他未受抑制的通路上调、炎症级联发生改变和/或细胞因子平衡被打乱时,可能会观察到矛盾的皮肤表现。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新发全身性白癜风病例,该患者之前未患病,并接受过口服托法替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摘要:LAPTM4B 在大多数类型的癌症中上调,与癌细胞增殖、存活和耐药性以及患者预后不良有关。LAPTM4B 敲低会在代谢应激的背景下抑制自噬体成熟。自噬是一种稳态过程,可在代谢应激反应中降解和回收细胞内成分。自噬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起到抑癌作用,也可以起到致癌作用。EGFR 在决定自噬的抑癌或致癌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EGFR 家族成员通过各种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包括 PI3K/AKT 信号传导。值得注意的是,LAPTM4B 还通过 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癌细胞增殖。此外,LAPTM4B 可以通过阻断活性 EGFR 腔内分选和溶酶体降解来增强和延长 EGFR 信号转导。因此,LAPTM4B可能通过EGFR信号转导与自噬有关。本综述提出LAPTM4B通过EGFR通路参与调控自噬。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FGFR ) 是四个同源、高度保守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 ( FGFR 1-4) 家族 (1)。虽然 FGFR 广泛分布于全身,但它们在非恶性细胞中不具有组成活性。FGFR 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配体结合,导致 FGFR 二聚化,随后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事件,激活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包括 RAS/MAPK、PI3K/AKT 和 JAK/STAT 通路 (2,3)。FGFR 信号转导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包括细胞增殖、迁移、抗凋亡、血管生成、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 (4,5)。 FGFR 信号的组成性激活会导致增殖和血管生成失调、产生耐药性和免疫逃避 (5-8)。据报道,FGFR 异常(包括基因扩增、染色体易位和/或突变)见于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 (9)、尿路上皮癌 (10)、胃癌 (11)、肺癌 (8) 和前列腺癌以及多发性骨髓瘤 (12)。
无嘌呤/无嘧啶 (AP) 核酸内切酶-还原/氧化因子 1 (APE1/Ref-1,也称为 APE1) 是一种多功能酶,在 DNA 修复和还原/氧化 (氧化还原) 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PE1 最初被描述为碱基切除修复 (BER) 通路中的核酸内切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是调节关键转录因子 (TF) 的氧化还原信号转导中心。尽管人们将大量注意力集中在 APE1 在癌症中的作用上,但最近的研究结果支持将 APE1 作为其他适应症的靶点,包括眼部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 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炎症性肠病 (IBD) 等,其中 APE1 对关键 TF 的调节会影响这些疾病中的重要通路。APE1 在 DNA 修复和氧化还原信号转导中的核心作用使其成为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生物感受器类型和细节,信号转导机制,纳米技术的表面修饰和介绍,生物传感器的数据分析,设备制造和Web应用程序开发,生物传感器的应用,IP保护,IP保护,交叉保护,稳定,商业化,启动机会,项目相关的讨论工作,与项目相关的讨论工作
背景:超过 40% 的肺癌患者在 70 岁以上时才被确诊。然而,他们之间的基因组和临床特征仍然难以捉摸。在这里,我们进行了靶向捕获序列分析,以表征中国肺腺癌 (LUAD) 患者各年龄段的突变谱。患者和方法:2025 名 LUAD 患者分为三组:年轻(≤50 岁)(n=416,20.54%)、中年(51~69 岁)(n=1271,62.77%)和老年(≥70 岁)(n=338,16.69%)。使用 1,021 个基因组和 59 个基因组对组织样本进行测序。研究了 LUAD 患者的基因改变和肿瘤突变负荷 (TMB)。结果 :20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在老年组中显著高于青年组,其中14个基因突变以前没有被报道过,包括涉及细胞周期/凋亡信号转导(FAT1、FAT2)、DNA损伤修复(FANCA和FANCM)、染色质组蛋白修饰(KDM6A)、RTK/RAS/PI3K信号转导(FLT4和MTOR)、NOTCH信号转导(NOTCH1、NOTCH2和NOTCH4)以及其他信号通路或细胞调控因子(KEAP1、ASXL1、EPHB1和ABCB1)。6个以前报道的突变基因(RBM10、KRAS、LRP1B、CDKN2A和KMT2C/D)在老年组中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青年组。在临床可操作的突变位点中,KRAS突变在老年组中更为常见; MET 14号外显子跳跃和MET扩增均与高龄呈显著正相关;ALK、ROS1、RET和ERBB2 20号外显子插入等融合在老年组中较少见。此外,老年组的TMB水平高于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青年和老年LUAD患者体细胞基因突变和TMB的差异,为今后针对老年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优势。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3)。雄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驱动前列腺癌生长,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雄激素剥夺疗法 (ADT),它可以中断雄激素受体信号级联 (4)。然而,由于雄激素非依赖性信号转导,一些前列腺癌即使适当抑制睾酮仍会进展 (4)。尽管 ADT 具有早期临床效果,但 10-20% 的患者会在 5 年内对 ADT 产生耐药性并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RPC) (5)。目前,转移性 CRPC 有多种治疗选择。这些治疗包括第二代雄激素受体阻滞剂、使用阿比特龙等药物抑制雄激素生物合成 (6) 以及使用多西他赛或卡巴他赛进行紫杉烷化疗 (7)。曾有研究使用米托蒽醌,但多项研究表明毒性增加,反应率在 9-20% 之间(7-10)。镭 223 也被批准用于治疗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11)。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被骨骼吸收,并集中在成骨细胞活性较高的区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