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业既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经济学家的专属领域。社会上对充分就业的讨论早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1 简单地说,充分就业描述的是一种经济状况,在这种经济状况中,有工作能力而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和工作时间。现代经济学通常通过引用与稳定通胀相一致的最低失业率理论概念来定义充分就业,该概念被称为 u * (“u-star”),即自然失业率或非加速通胀下的失业率(简称 NAIRU)。2 (见框 1-1。)无论具体的模型或定义如何,如果失业率为 u *,则劳动力处于满负荷状态,所需工人数量(劳动力需求)与愿意以所提供的工资工作的工人数量(劳动力供给)大致匹配。 u * 的值必然大于零,因为即使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也存在所谓的摩擦性失业,即一些求职者(即失业者)处于待业状态,而其他人可能要求雇主不愿支付的工资。一个单独的、具有经济重要性的 u * 概念化方法是,当失业率处于自然率时,对工人的额外需求更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而不是提高实际收入。u * 的这种概念回归到菲利普斯曲线所体现的权衡,如上所述——具体而言,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美联储的领导地位正在丧失,拜登政府如果不挑战美联储的领导地位,将浪费一个重要的机会。拜登政府制定了历史上雄心勃勃的财政政策议程1,该议程已经为劳动人民和整个经济带来了重要而直接的利益。但政府迄今未能制定出雄心勃勃的货币政策议程,为劳动人民带来同样重要的长期利益。美联储如何管理经济必须成为政府政策愿景的一部分,因为它将决定谁将领导央行。公众很难理解美联储厚重的经济政策术语,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美联储有一个核心的“双重使命”,即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平衡价格稳定和最大限度就业的利益。2美联储选择如何实施这一使命决定了谁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谁会被抛在后面。比如,如果美联储强调价格稳定而非充分就业,并在经济仍有潜力吸收更多工人的情况下实施放缓经济增长的政策,那么这一选择将导致数百万人陷入失业和就业不足的境地,使黑人和白人失业率之间的差距居高不下,并通过削弱低收入工人的议价能力导致工资停滞不前3。
经济不稳定导致的非自愿性失业和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MMT(现代货币理论)的理论基础 Yasuhito Tanaka 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经济学系。摘要 JM 凯恩斯所主张的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使用三代人重叠模型,我们表明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是由于经济不稳定造成的。经济不稳定是充分就业均衡附近均衡价格差分方程的不稳定性,这意味着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导致的名义工资率下降会进一步减少就业。这种不稳定是由于当消费者的净储蓄(储蓄和养老金之间的差额)小于他们的债务乘以童年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时发生的负实际平衡效应。我们还讨论了通过铸币税实现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我们为所谓的MMT(现代货币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世代重叠模型,非自愿失业,经济不稳定性,负实际平衡效应,铸币税财政政策,MMT(现代货币理论)JEL分类:E12,E24。1.简介JM凯恩斯主张的非自愿失业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一种工人愿意以市场工资或略低于市场工资水平工作,但却受到他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主要是总需求不足)阻碍的现象。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名义工资率的刚性被认为是造成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效率工资假说是最著名的理论,它为由于名义工资率刚性而导致的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提供了微观经济基础。主要参考文献有 Akerlof and Yellen (1986), Katz (1986), Shapiro and Stiglitz (1984), Yellen (1984) 和 Schlicht (2016)。根据效率工资假说,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