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粗糙度和低表面能防冰表面因具有超疏水和低冰亲和力而受到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然而,通过模板法快速制备未开发微结构的超疏水表面 (SHS) 一直是进一步应用的瓶颈。在这项工作中,将负载石墨烯 (GP) 作为磁性纳米粒子的四氧化三铁 (Fe 3 O 4 ) 引入聚丙烯 (PP) 基质中,作为超疏水防冰/除冰表面的热载体。通过微注射成型和磁引力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微结构 PP/GP/Fe 3 O 4 表面。使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对具有磁引力的定向粒子迁移进行分析。磁引力使微柱的高度从~85 μ m 增大到~150 μ m,使表面保持较高水接触角(~153 ◦)和稳定的空气腹板,以便液滴以 1 ms-1 的初速度重复撞击。对于发育成熟的微柱,可以通过延长光路来更有效地吸收光以进行多次反射。与纯 PP 表面相比,在强度为 1 kW m-2 的一次太阳辐照下,复合材料表面的光热性能表明,温度在 67 秒内从环境温度升高到 94 ◦ C,而冰粘附强度在同期从~30 降低到~9 kPa。磁性粒子的光热功效可延长 SHS 结冰时间。由于 SHS 对室外注塑件具有出色的被动防冰和主动除冰性能,预计其将有望在制造中实际应用。
摘要:本文回顾了激光光热幻影技术在传感和测量现代电子设备中接头层热阻方面的最新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在连接固体之间形成薄中间层的界面热阻的简单理论模型。实验表明,焊料层的热性能不能简单地基于焊料成分热性能的平均值来评估。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焊接和胶接接头热参数的激光热波方法。所开发的理论模型通过将理论结果与激光束偏转法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定量估计接头的局部热导率及其热阻。研究了含铅和无铅焊料制成的接头。焊料层热性能的异常分布可以用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检测到的各种原子的扩散来解释。激光束偏转法可以揭示表面预处理质量对界面热阻的强烈影响。
• 在传统蒸汽发电厂中增加存储(和电转热) • …提高灵活性(特别关注热电联产) • …纳入可再生能源(例如,改造燃煤电厂,附加 CSP)
摘要:光伏 (PV) - 聚光太阳能 (CSP) 混合发电厂是提供廉价且可调度的太阳能电力的有吸引力的选择。研究了两种技术的混合选项,通过更深入的集成将它们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改变设计参数对七个不同地点的不同系统进行了模拟,以获得特定边界条件下的最佳配置。使用平准化电力成本 (LCOE) 和夜间电力分数作为表示变量,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将混合发电厂与纯 CSP 发电厂、光伏电池发电厂和带有电阻加热器 (ERH)、热能存储 (TES) 和电源块 (PB) 的光伏发电厂进行了比较。还考虑了未来的成本预测。
乳腺癌 (BC) 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然而,BC,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 (TNBC) 的成功治疗仍然是一项重大的临床挑战。最近,光热疗法 (PTT) 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克服化疗或手术缺点的新疗法,该疗法涉及在辐射下产生热量以实现 BC 的光热消融,具有微创性和出色的时空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将 PTT 与化疗和/或光动力疗法相结合时,可以在原发性和转移性 BC 肿瘤中实现增强的协同治疗效果。因此,本综述讨论了基于纳米技术的光热疗法在治疗 BC 及其转移方面的最新发展,以提供未来 BC 治疗的潜在策略。
摘要:热冲压工具需要冷却通道,最好具有较高的定位灵活性。传统上,这些冷却通道是机加工的。由于铣刀的可达性有限且灵活性低,因此这是一个缺点。通过定向能量沉积 (DED) 工艺,可以灵活地设计冷却通道。DED 可以制造不同几何形状的冷却通道,以控制热冲压工具中的热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添加剂可生产性和冷却通道的表面分数之间的一致性很重要,这有助于工具表面的有效热量。实验和数值分析表明,该领域的一种可能配置是水滴形冷却通道。为了降低 DED 工艺后的表面粗糙度,随后对工具表面进行球面抛光。由此产生的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和波纹度会降低,但不会完全平整。表面纹理化可以应用于影响由 DED 实施的热冲压工艺中的材料流动。所述方法的组合允许制造具有近表面冷却通道的热冲压工具以及工具表面特性的整体或局部调整。
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全球前15大癌症之一。然而,目前OSCC的治疗模式(例如手术、化疗、放疗和联合治疗)存在一些局限性:对邻近健康组织的损害、可能的复发、效率低下以及严重的副作用。在此背景下,基于纳米材料的光热疗法(PTT)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纳米材料在OSCC中用于PTT的最新进展。我们将光热纳米材料分为四类(贵金属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纳米材料),并详细介绍了每类材料。我们还详细介绍了用于OSCC PTT的药物递送系统,并简要总结了水凝胶、脂质体和胶束的应用。最后,我们指出了PTT纳米材料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为未来PTT在OSCC治疗中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a.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自然科学与科学教育系,新加坡 637616,新加坡。电子邮件:edison.ang@nie.edu.sg b.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加坡 639798,新加坡。电子邮件:MIYTok@ntu.edu.sg c. 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新加坡 637459,新加坡 d. 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学院化学系,印度特里凡得琅 695551,印度。e. 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中国 f.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中国 † 这些作者对本文贡献相同。可用的电子补充信息 (ESI):详细方法和进一步的表征包括。参见 DOI: 10.1039/x0xx00000x
摘要: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与传统治疗方法不同,免疫治疗通过触发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可以治疗原发性肿瘤和远处转移性肿瘤,甚至可以在引起免疫记忆形成后防止肿瘤复发。然而,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患者反应率低和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问题。在这方面,纳米药物介导的治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可以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特别是第二近红外(NIR-II)光热疗法(PTT),利用光转换产生热量来杀死癌细胞,在与免疫疗法相结合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纳米药物工程化用于NIR-II PTT联合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纳米药物介导的 NIR-II PTT 在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重新编程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以促进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还详细介绍了用于癌症 NIR-II PTT 联合免疫治疗的 NIR-II 吸收有机和无机非金属和无机金属纳米药物的开发。最后,提出了这些纳米药物用于联合免疫治疗的当前挑战和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