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饥饿与贫困联盟由二十国集团(G20)于2024年11月在巴西担任主席国的情况下发起成立,已有82个国家以及更多的机构伙伴和组织加入。联盟所推行的政策并非都与社会保障有关,但社会保障是大多数反饥饿与贫困政策的核心。联盟有三个主要目标:1) 再次将贫困和饥饿问题列入国际议程,特别是在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2) 将对话集中在适应当地情况的具体政策和计划上;3) 帮助各国找到实施政策篮子中某些行动或计划的手段。联盟将在非常分散的社会保障格局中发挥中立经纪人的作用。它不是要为各国做工作,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各国能够开展工作。
ADB 亚洲开发银行 AIIB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PB 商业计划和预算 COP2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四次缔约方大会 COVID-19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RF 危机恢复基金 EIB 欧洲投资银行 ESF 环境与社会框架 G20 二十国集团 GHG 温室气体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PAT 基础设施项目分析工具 ISSA 基础设施存量和支出分析 KBI 关键业务指标 MDB 多边开发银行 NDC 国家自主贡献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PPQ 项目优先级和质量框架 RAROC 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 SDG 可持续发展目标 UN 联合国 UNESCAP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国际体系缺乏有效促进债务重组的工具,无法充分减轻各国的债务负担或解决系统性债务危机。《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在成立后的头一年半内未能完成一项债务重组,这强调了它本身不足以弥补当前债务架构中长期存在的差距,尤其是官方债权人和商业债权人之间的债权人协调问题。一旦发生系统性债务危机,这将不利于该体系有效解决大量违约的能力。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加快解决不可持续的债务状况,并防止“为时已晚”的应对措施。尽管二十国集团一直在讨论设计和实施方面的缺陷,但尚未就未来的发展达成共识。
我们认识到加速向可持续能源未来转型的重要性,以及电气化和电力部门基础设施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重要性。特别是,我们强调了第 28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第一次全球盘点成果”,该成果呼吁缔约方在考虑到《巴黎协定》和各国不同国情、路径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各国自主决定的情况下,为到 2030 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到 2030 年将全球年均能源效率提高一倍做出贡献。我们还注意到其他相关承诺,如七国集团广岛领导人公报(2023 年)、二十国集团新德里领导人宣言(2023 年)、COP28 阿联酋共识、国际能源署部长公报(2024 年)和七国集团普利亚领导人公报(2024 年)。
简介和主要发现 欧盟坚定地致力于到 2030 年将其温室气体 (GHG) 排放量减少至少 55%(与 1990 年相比),并在 2050 年实现气候中和。补贴和其他经济和法律激励措施将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i)加速部署清洁能源和节能解决方案;(ii)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补贴可以有经济、环境或社会福利目的。如果设计不当,补贴会扭曲竞争,阻碍能源转型,并降低碳价信号。欧盟积极参与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这也是欧盟在二十国集团和世界贸易组织 1 背景下做出的国际承诺的一部分。本报告是第四份年度报告,用于监测能源补贴和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的进展情况,如《能源联盟和气候行动治理条例》2 所规定。
现在是挖掘氢能对可持续能源系统的潜在贡献的最佳时机。2019 年,在国际能源署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二十国集团氢能的未来》时,只有法国、日本和韩国制定了氢能使用战略。如今,已有 17 个政府发布了氢能战略,超过 20 个政府公开宣布正在制定战略,众多公司正在寻求挖掘氢能商机。这些努力非常及时:实现净零排放的能源系统需要氢气。在国际能源署的《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门路线图》中,氢气的使用扩展到能源部门的多个部分,并将比今天的水平增长六倍,到 2050 年达到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 10%。所有这些都来自低碳能源。
对外贸易疲软的原因不仅仅是直接损失,而是世界经济中整个贸易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规则的边缘化削弱了世界贸易体系所依赖的世贸组织的权威和作用。国际机构在这些情况下的被动作用,在一些观点中表明需要重组世贸组织。根据 Jacoby (2018) 的说法,有必要重新设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世贸组织和“所有其他负责监督贸易并承担参与者责任的机构”(Jacoby,2018,第 60 页)。 Evenett (2019, p. 15) 指出,世贸组织倾向于在其报告中缓和贸易限制的状况,自 2017 年以来,它不再将上述贸易救济措施纳入有害限制措施中。联合国于 2019 年通过了《国际和解协议公约》(《新加坡调解公约》),从而特别凸显了世贸组织的弱点和危机。
新冠疫情和随后的连锁危机加深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与此同时,政治和安全风险的再度抬头强化了将发展中经济体视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观念。尽管学术出版物自 2008-2009 年以来就一直使用这一概念,但在全球政策领域,这一概念的使用在过去两年才开始激增。自 2023 年以来,二十国集团、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峰会的官方文件中都提到了全球南方国家。2024 年 1 月,该术语被纳入在乌干达坎帕拉举行的第三次南方峰会的成果文件中。77 国集团 134 个成员国首次集体同意“在国际舞台上与所有伙伴开展互利合作,让全球南方国家更具影响力和平等地位”(77 国集团,2024 年)。
ADB – 亚洲开发银行 ADF – 亚洲发展基金 AI – 人工智能 APVAX – 亚太疫苗获取基金 CAF – 资本充足率框架 COVID-19 – 冠状病毒病 CPS – 国家伙伴战略 CRF – 企业成果框架 DMC – 发展中成员国 DRM – 国内资源调动 ESF – 环境与社会框架 FCAS – 脆弱和受冲突影响局势 G20 – 二十国集团 GDP – 国内生产总值 GNI – 国民总收入 GPG – 全球公共产品 IED – 独立评估部 KPI – 关键绩效指标 MDB – 多边开发银行 NOM – 新运营模式 OCR – 普通资本资源 OP – 业务重点 RCI – 区域合作与一体化 RPG – 区域公共产品 SDG – 可持续发展目标 SIDS –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UMIC – 中上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