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3.29:升降舵偏转信号 ...................................................................................................... 37 图 3.30:方向舵偏转信号 ...................................................................................................... 37 图 3.31:沿 X 方向的速度 B(“u”) ............................................................................................. 38 图 3.32:沿 Y 方向的速度 B(“v”) ............................................................................................. 38 图 3.33:沿 Z 方向的速度 B(“w”) ............................................................................................. 38 图 3.34:滚转速率(“p”) ............................................................................................................. 39 图 3.35:俯仰速率(“q”) ............................................................................................................. 39 图 3.36:偏航速率(“r”) ............................................................................................................. 39 图 3.37:滚转角度(“Phi”) ............................................................................................................. 40 图 3.38:俯仰角度(“Theta”) ........................................................................................... 40 图 3.39:偏航角(“Psi”)................................................................................................... 40 图 3.40:迎角
本文介绍了一种固定翼无人机自动起飞和着陆控制系统 (ATOLS)。我们提出了一种制导和控制系统,以满足使用拦阻索进行高精度着陆的要求。对于轨迹跟踪,推导了基于视线 (LOS) 的纵向和横向制导律。对于内环控制器的设计,直接从飞行数据中识别线性模型。为了在起飞和着陆期间飞行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持控制性能的一致性,线性基线控制器增强了使用 L 1 自适应控制理论设计的补偿器,从而无需进行传统的增益调度。所提出的控制系统在带有拦阻钩的 Cessna UAV 上实施以进行验证。所提出的起降系统在一系列全尺寸航母模型试飞中表现出了稳定的性能。
摘要:近几十年来,传感器技术的使用日益广泛,以及飞机维护和操作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能够检测、诊断和预测飞机结构、系统和部件的健康状况。预测性维护和密切相关的概念,如预测和健康管理 (PHM),从研究角度来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涵盖了越来越多的原创研究论文和评论论文。在考虑后者时,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包括缺乏研究方法定义,以及缺乏关于预测性维护的评论论文,这些论文侧重于国防背景下的军事应用。这篇评论论文旨在通过提供系统的两阶段预测性维护评论来解决这些差距,重点关注国防领域,特别关注固定翼国防飞机的运营和维护。虽然国防飞机与民航平台有相似之处,但国防飞机在操作和环境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能目标和约束。该评论采用了一种系统方法,结合了所考虑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以及一组对齐的评论论文的文本处理和聚类,以定位后续讨论的核心主题。本次讨论重点介绍了最先进的应用程序和相关
摘要:近几十年来,传感器技术的使用日益广泛,以及飞机维护和操作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能够检测、诊断和预测飞机结构、系统和部件的健康状况。预测性维护和密切相关的概念,如预测和健康管理 (PHM),从研究角度来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涵盖了越来越多的原创研究论文和评论论文。在考虑后者时,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包括缺乏研究方法定义,以及缺乏关于预测性维护的评论论文,这些论文侧重于国防背景下的军事应用。这篇评论论文旨在通过提供系统的两阶段预测性维护评论来解决这些差距,重点关注国防领域,特别关注固定翼国防飞机的运营和维护。虽然国防飞机与民航平台有相似之处,但国防飞机在操作和环境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能目标和约束。该评论采用了一种系统方法,结合了所考虑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以及一组对齐的评论论文的文本处理和聚类,以定位后续讨论的核心主题。本次讨论重点介绍了最先进的应用程序和相关
[1] Heck,Matthias等。“结合阵列分类和本地化的雪崩自动检测。”地球表面动力学7.2(2019):491-503。地球表面动力学7.2(2019):491-503。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代码描述 6276 固定翼飞机装载长,KC-130 6281 固定翼飞机安全设备机械师实习生 6282 固定翼飞机安全设备机械师,AV-8/TAV-8 6283 固定翼飞机安全设备机械师,EA-6 6286 固定翼飞机安全设备机械师,KC-130/V-22 6287 固定翼飞机安全设备机械师,F/A-18 6288 固定翼飞机安全设备机械师,F-35 6314 航空电子/维护技术员,无人机系统 (UAS)
阶段 阶段定义 持续时间,分钟 电池放电率 闲置 飞机停在地面上 0 悬停 垂直起降爬升 5 5-10C 过渡 从垂直起降爬升过渡到固定翼巡航 0.5 15-20C 巡航 固定翼巡航,电池由发电机充电 40 1C 过渡 从固定翼巡航过渡到垂直起降保持 0.5 15-20C 悬停 垂直起降保持后下降 1 5-10C 悬停'垂直起降下降 5 5-10C 闲置 飞机停在地面上
机翼是飞机(吸气式发动机)的主要结构部件,用于在飞行过程中产生升力。发动机启动时,空气通过进气口吸入压缩机,增加压缩机出口的压力比。然后空气和燃料在燃烧室内混合并燃烧。当高压高温气体通过喷嘴加速时,会产生推力,推动飞机向前运动。由于这种向前运动,空气流过具有空气动力学形状的机翼。由于机翼的空气动力学形状以及伯努利原理,机翼底部的流速较小,机翼顶部的流速较高。由于这种压力差,在机翼的顶部和底部表面之间产生了升力。机翼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重量比和较高的疲劳寿命,因为它在飞行过程中要承受交替重复的载荷。固定翼飞机是一种能够使用机翼飞行的飞机,例如航空飞机,机翼由飞行器的前进空速和机翼形状产生升力。固定翼飞机不同于旋翼飞机 [1],旋翼飞机的机翼形成一个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转子,机翼以类似于鸟的方式拍打。滑翔机固定翼飞机,包括各种自由飞行的滑翔机和系留风筝,可以利用流动的空气来获得高度。从发动机获得前推力的动力固定翼飞机(航空飞机)包括动力滑翔机、动力悬挂式滑翔机和一些地效飞行器。固定翼飞机的机翼不一定是刚性的;风筝、悬挂式滑翔机、可变后掠翼飞机和使用机翼扭曲的飞机都是固定翼飞机。大多数固定翼飞机由机上的飞行员驾驶,但有些设计为远程或计算机控制。机翼 固定翼飞机的机翼是延伸到飞机两侧的静态平面。当飞机向前飞行 [5] 时,空气流过机翼,机翼的形状可以产生升力。
机翼是飞机(吸气式发动机)的主要结构部件,用于在飞行过程中产生升力。发动机启动时,空气通过进气口吸入压缩机,增加压缩机出口的压力比。然后空气和燃料在燃烧室内混合并燃烧。当高压高温气体通过喷嘴加速时,会产生推力,推动飞机向前运动。由于这种向前运动,空气流过具有空气动力学形状的机翼。由于机翼的空气动力学形状以及伯努利原理,机翼底部的流速较小,机翼顶部的流速较高。由于这种压力差,在机翼的顶部和底部表面之间产生了升力。机翼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重量比和较高的疲劳寿命,因为它在飞行过程中要承受交替重复的载荷。固定翼飞机是一种能够使用机翼飞行的飞机,例如航空飞机,机翼由飞行器的前进空速和机翼形状产生升力。固定翼飞机不同于旋翼飞机 [1],旋翼飞机的机翼形成一个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转子,机翼以类似于鸟的方式拍打。滑翔机固定翼飞机,包括各种自由飞行的滑翔机和系留风筝,可以利用流动的空气来获得高度。从发动机获得前推力的动力固定翼飞机(航空飞机)包括动力滑翔机、动力悬挂式滑翔机和一些地效飞行器。固定翼飞机的机翼不一定是刚性的;风筝、悬挂式滑翔机、可变后掠翼飞机和使用机翼扭曲的飞机都是固定翼飞机。大多数固定翼飞机由机上的飞行员驾驶,但有些设计为远程或计算机控制。机翼 固定翼飞机的机翼是延伸到飞机两侧的静态平面。当飞机向前飞行 [5] 时,空气流过机翼,机翼的形状可以产生升力。
介绍了两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一种基于进化机器人 (ER) 范式,另一种基于群集原理。为了进行所需的实验,已经开发了三种计算机模拟器,所有这些模拟器都专注于固定翼飞机飞行动力学的建模。使用固定翼飞机而不是集体机器人中通常使用的全向机器人,大大增加了自主控制器必须面对的挑战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于与固定翼平台相关的严格运动约束,这需要控制器具有很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