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重点关注太阳能光伏技术和风能技术的组成部分,采用面板数据的重力模型方法,实证研究了2012 年至 2019 年期间东盟国家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双边贸易的决定因素,并确定了中国的出口效率和出口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出口国的经济自由度以及贸易协定和共同贸易区成员资格显著促进了双边贸易,而地理距离则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中国出口可再生能源产品具有巨大潜力。我们建议东盟+3 地区需要制定和实施一套全面、精心协调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方案。我们还建议中国应推动与东盟、日本、韩国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低碳经济合作,挖掘可再生能源产品贸易的巨大潜力。
为了对国际贸易的基本问题提供清晰的答案,一种标准方法是关注小型开放经济体 (SOE)。虽然传统上将 SOE 定义为以世界价格为给定的经济体,但在新贸易文献中,它被定义为以外国商品价格和出口需求计划为给定的经济体。我们开发了一个重力模型,该模型嵌套了所有标准微观基础,并展示了如何取极限,以便一个变得无限小的经济体表现得像 SOE。然后,我们推导出 SOE 的比较静态和最优政策。忽略标准税收不确定性,最优政策的特点是出口税和进口关税分别等于(逆)外国需求和供应弹性,就业补贴由规模弹性(在完全竞争下)或加价(在垄断竞争下)决定。
摘要: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引力 (QGR) 和宇宙学模型,称为 SU ( ∞ ) -QGR。该模型的公理之一是宇宙及其子系统的希尔伯特空间表示 SU ( ∞ ) 对称群。在这个框架中,经典时空被解释为表征代表希尔伯特空间的 SU ( ∞ ) 状态的参数空间。利用量子不确定性关系,可以证明参数空间(即时空)具有 3+1 维洛伦兹几何。本文在回顾了 SU ( ∞ ) -QGR(包括证明其经典极限是爱因斯坦引力)之后,将其与几个 QGR 提案进行了比较,包括:弦理论和 M 理论、圈量子引力和相关模型以及受全息原理和量子纠缠启发的 QGR 提案。目的是找到它们的共同和类似特征,即使它们似乎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解释。希望这项练习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引力作为一种普遍的量子力,并阐明时空的物理性质。我们在所研究的模型中发现了几个共同的特征:二维结构的重要性;张量积的代数分解;SU ( 2 ) 群在其公式中的特殊作用;量子时间作为关系可观测量的必要性。我们讨论了如何在不同的模型中将这些特征视为类似。我们还表明它们在 SU ( ∞ ) -QGR 中出现,无需微调、额外假设或限制。
在量子引力方法中,平滑时空是离散普朗克基本结构的近似,任何有效的平滑场理论描述都会遗漏部分基本自由度,从而破坏幺正性。这也适用于通过使用闵可夫斯基背景几何实现的平凡引力场(低能)理想化,与任何其他时空几何一样,在基本描述中,它对应于无数个不同且紧密退化的离散微观状态。这种微观状态的存在为黑洞蒸发结束时要编码的信息提供了巨大的 q 位储存库,从而为黑洞蒸发信息难题的自然解决开辟了道路。在本文中,我们表明,这些预期可以在由圈量子引力激发的宇宙学简单量子引力模型中精确实现。具体而言,即使模型基本上是单一的,当适当忽略与低能宇宙观察者无关的微观自由度时,有效描述中的纯态也会由于与普朗克微观结构的退相干而演变为混合态。此外,在相关的物理范围内,这些隐藏的自由度不携带任何“能量”,因此在完全量子引力的背景下实现了退相干可以在不耗散的情况下发生的想法(Unruh 和 Wald 之前强调过),现在在一个由量子引力强烈推动的具体引力模型中。所有这些都强化了黑洞蒸发难题的一个相当保守和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观点,其中信息不会被破坏,而只是被降级(低能观察者无法获得)为与普朗克尺度量子几何的微观结构的相关性。
摘要 — 量子信息科学的最新进展揭示了量子多体系统的复杂动力学,量子信息扰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受量子信息热力学的启发,这一观点旨在综合几项关键研究的关键发现并探索量子扰乱的各个方面。我们考虑了诸如非时间有序相关器 (OTOC)、量子互信息和三部分互信息 (TMI) 之类的量词,它们与热力学的联系,以及它们在理解混沌与可积量子系统中的作用。我们重点关注代表性示例,涵盖了一系列主题,包括量子信息扰乱的热力学以及量子引力模型(如 Sachdev-Ye-Kitaev (SYK) 模型)中的扰乱动力学。研究这些不同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强调量子信息扰乱的多面性及其在理解量子力学和热力学交叉领域的量子多体动力学基本方面的重要性。
我们讨论了近似量子纠错码系列,它们作为某些由非交换项组成的量子多体哈密顿量的近简并基态出现。对于精确码,纠错条件可以用低温热场双态中双边互信息的消失来表示。我们考虑了近似码的距离概念,该概念通过要求这种互信息很小而获得,并且我们评估了 SYK 模型和一族低秩 SYK 模型的这种互信息。在外推到接近零温度后,我们发现这两种模型都产生了具有恒定速率的费米子码,因为费米子的数量 N 趋于无穷大。对于 SYK,距离按 N 1 / 2 缩放,对于低秩 SYK,距离可以任意接近线性缩放,例如 N . 99,同时保持恒定速率。我们还考虑了无低能平凡状态性质的类似物,我们将其称为无低能绝热可及状态性质,并表明这些模型确实具有可以在与系统大小 N 不成比例的时间内绝热制备的低能状态。我们讨论了这些代码的全息模型,其中较大的代码距离是由于在一个简单的量子引力模型中出现了长虫洞几何。
政策的明确目标是实现经济自给自足,并使用复杂的非关税和汇率限制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随着西班牙对贸易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贸易政策自由化,关税(而不是配额)的使用增加,尤其是在 1959 年之后。由于阻碍贸易的工具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广泛使用非关税措施,迄今为止很难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即西班牙经济在 20 世纪的长期封闭程度如何。在本文中,我们首次着手回答 1948-75 年期间的这个问题,并量化西班牙经济孤立主义在此期间造成的福利成本。为了获得随时间推移使用的各种贸易政策工具的联合效应的总结性衡量标准,我们估计了西班牙边境厚度的演变。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 McCallum 开始的边界效应研究,Bergstrand 等人对其现代形式进行了定义,将其作为一国国际贸易成本相对于国内贸易成本的指标。1 我们采用标准的经验贸易引力模型,使用 1948 年以来的历史双边贸易流数据进行估算,并追踪西班牙边境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由此得出的西班牙相对边境厚度估计值在定性上与贸易政策随时间变化的历史记录相吻合;在 20 世纪 40 年代和 50 年代,当西班牙仍实行自给自足目标时,边境非常厚,而在 1959 年实现贸易自由化后,边境厚度明显减小。1959 年被认为是西班牙经济史上的分水岭。这一年,政府实施了所谓的 1959 年稳定计划,对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自由化。正如普拉多斯·德拉埃斯科苏拉和桑斯所指出的,1959 年后,随着西班牙经济中众多限制措施的放松或取消,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加速。2
本研究利用 2016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期间的月度商品贸易数据,评估了近期冲击对全球经济碎片化的影响,特别关注了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友好外包、近岸外包和脱钩的动态。基于高维固定效应引力模型回归的结果表明,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贸易流对地缘政治距离变得更加敏感,从而出现了沿着地缘政治路线出现整体贸易碎片化的最初迹象,即友好外包。自战争开始以来,假设的东西方集团之间的商品贸易增长比集团内部贸易慢 4%。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发现自 COVID-19 疫情冲击或乌克兰战争以来世界贸易区域化加剧的证据。因此,我们的结果表明,近岸外包战略对世界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最后,我们的结果证实,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已显著减少了双边贸易,而乌克兰战争造成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不确定性加剧了这一趋势。利用数据的产品维度,我们表明,这种脱钩与全球贸易与地缘政治亲和力的结合有着质的不同。后者是由最不复杂的产品贸易推动的,这些产品的替代供应商相对容易找到。相比之下,前者则发生在整个产品复杂程度范围内。JEL 分类:F01、F14、F52。关键词:全球贸易展望、贸易实证研究、碎片化、脱钩。
2016 年 6 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这为英国和欧盟 27 国带来了一段巨大的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时期。大量官方和学术分析已经发表,探讨了不同脱欧模式对经济的影响。第 1 部分分析了未来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可能模式,从留在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到自由贸易协定 (FTA) 或世界贸易组织 (WTO) 规则。第 1 部分还讨论了英国贸易法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的未来,以及英国脱欧可能对英国经济产生影响的各种渠道(贸易、外国直接投资 (FDI)、移民、生产力、财政政策)。英国必须在确保进入欧盟市场和增加监管自主权之间做出权衡。第 2 部分调查了在不同情景下发布的关于英国脱欧短期和长期影响的研究,从软脱欧到硬脱欧,再到无协议脱欧。这些研究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这取决于它们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对英国和欧盟 27 国未来关系的假设,主要取决于它们如何看待贸易开放和监管对生产力的影响,无论是水平还是增长率。使用引力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通常发现对英国 GDP 产生负面但较小的影响。一些研究通过增加英国经济开放程度较低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负面影响来增加这些影响,即使英国脱欧派希望英国向非欧盟经济体开放。另一些人认为,自由化冲击可能会促进产出增长,但英国已经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经济体。英国脱欧对欧盟 27 国 GDP 的影响平均比对英国 GDP 的影响小 4 到 5 倍,尽管一些国家(尤其是爱尔兰)受到的影响更大。从短期来看,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对投资和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但较低的利率和汇率部分抵消了这种影响。
2016 年 6 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这为英国和欧盟 27 国带来了一段巨大的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时期。大量官方和学术分析已经发表,探讨了不同脱欧模式对经济的影响。第 1 部分分析了未来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可能模式,从留在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到自由贸易协定 (FTA) 或世界贸易组织 (WTO) 规则。第 1 部分还讨论了英国贸易法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的未来,以及英国脱欧可能对英国经济产生影响的各种渠道(贸易、外国直接投资 (FDI)、移民、生产力、财政政策)。英国必须在确保进入欧盟市场和增加监管自主权之间做出权衡。第 2 部分调查了在不同情景下发布的关于英国脱欧短期和长期影响的研究,从软脱欧到硬脱欧,再到无协议脱欧。这些研究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这取决于它们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对英国和欧盟 27 国未来关系的假设,主要取决于它们如何看待贸易开放和监管对生产力的影响,无论是水平还是增长率。使用引力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通常发现对英国 GDP 产生负面但较小的影响。一些研究通过增加英国经济开放程度较低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负面影响来增加这些影响,即使英国脱欧派希望英国向非欧盟经济体开放。另一些人认为,自由化冲击可能会促进产出增长,但英国已经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经济体。英国脱欧对欧盟 27 国 GDP 的影响平均比对英国 GDP 的影响小 4 到 5 倍,尽管一些国家(尤其是爱尔兰)受到的影响更大。从短期来看,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对投资和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但较低的利率和汇率部分抵消了这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