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内部跳线选择可重新配置选项。总数取决于跳线配置。** 提供的规格适用于 RECON 标准配置。RECON 可扩展且模块化,因此可以扩展到 48 个以上的加速度计通道(其他规格相应扩展)或缩小以根据需要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件并非由加拿大国防部下属机构加拿大国防研究与发展编辑部出版,但将编入加拿大国防信息系统 (CANDIS),即国防科技文件的国家存储库。加拿大女王陛下(国防部)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也不对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信息、产品、流程或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时效性或实用性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件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应解释为对其中检查的任何工具、技术或流程的特定用途的认可。依赖或使用本文件中包含的任何信息、产品、流程或材料的风险由使用或依赖本文件的人自行承担。对于因使用或依赖本文件所含信息、产品、流程或材料而产生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损害或损失,加拿大不承担任何责任。
2 未来GNSS信号和接收机结构 3 2.1 未来GNSS信号 ......................。。。。。。。。。3 2.1.1 GPS L5 信号。。。。。。。。。。。。。。。。。。。。。。。。。。。。。。3 2.1.2 伽利略信号。。。。。。。。。。。。。。。。。。。。。。。。。。。。。。4 2.2 GNSS接收机结构 ......................。。。。。6 2.2.1 天线 .。。。。。。。。。。。。。。。。。。。。。。。。。。。。。。。。。7 2.2.2 前置放大器。。。。。。。。。。。。。。。。。。。。。。。。。。。。。。。。7 2.2.3 前端 .。。。。。。。。。。。。。。。。。。。。。。。。。。。。。。。。7 2.2.4 ADC/AGC 。。。。。。。。。。。。。。。。。。。。。。。。。。。。。。。。7 2.2.5 硬件和软件信号处理。。。。。。。。。。。。。。。7 2.2.6 导航处理。。。。。。。。。。。。。。。。。。。。。。。。。。8
摘要。生物颗粒物质或生物溶质醇是大气气溶胶的子集。他们通过几种知识较低的机制影响了气候,空气质量和健康。尤其是,对生物Aerosol的Viabil ity与空气质量或气象条件之间可能关系的定量研究是一个开放且相关的问题。通过分析在活动内运动中收集的数据来检索这种可观的相关性的困难可以使在大气模拟室内(ASC)内部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进行的有针对性实验受益。chambre(气溶胶建模室和生物 - 大氧溶胶研究室)是热那亚(意大利)设计和构建的ASC,旨在对生物溶质溶胶进行实验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细菌生存能力。开发并进行了彻底测试,以培养合适的细菌种群(大肠杆菌),在可行细胞的腔室内进行雾化和注入,暴露于Chambre内部的可行性变化,在选定的条件下保持,并在最佳条件下持有,并在最终饲养可行细菌的浓度。整个过程显示,当Chambre保持在参考基线状态时,总(t)和可行的大肠杆菌分别为153和32分钟,V:T:T寿命比为40±5分钟。变异的系数13%显示了该方案对细菌暴露于其他的生存能力的敏感性也对生存能力的变化(例如污染)条件。目前的结果为首先结果显示了将大肠杆菌菌株暴露于无X浓度和太阳照射的可行性降低,并进行了讨论。
多年来,航空伽马射线光谱法已成为铀矿勘探人员的一项主要手段。自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使用以来,该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和复杂程度。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已大大扩展,特别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对环境的天然辐射和氡对房屋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兴趣。矿产勘探界人士已经意识到放射性元素钾、铀和钍(及其放射性衰变产物)与其他矿物商品(如金、钨、钼、铜等)之间的关系。最近,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事故导致使用航空伽马射线光谱法绘制放射性尘埃图,并展示了该技术能够快速、灵敏地绘制人类核活动产生的各种核素图的强大功能。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作为核技术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长期以来一直对伽马射线光谱仪方法感兴趣,并发表了许多关于该主题各个方面的技术报告。1986 年 11 月,在维也纳举行的一次咨询小组会议上,审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可以采取的适当活动,建议开始编写一份新的机载伽马射线能谱仪测量技术报告,同时考虑到该技术在环境监测以及核应急响应要求中的应用。此后不久,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为国际地质对比计划/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ESCO) 国际地球化学测绘项目中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测绘部分的牵头组织。这两个因素促成了本技术报告的编写。本手册的编写由三位该领域知名的顾问完成:R.L.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 Grasty、前瑞典地质公司(现瑞典国家辐射防护研究所)的 H. Mellander 和前 Hunting 地质与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现东部和南部非洲矿产资源开发中心)的 M. Parker。负责该项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人员是 A.Y.前核燃料循环和废物管理司的 Smith。国际原子能机构谨对这三位个人在手册编写过程中所做的出色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加拿大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图表。
摘要 过去几年,重力梯度仪仪器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人们对此的兴趣空前高涨,各种应用的新部署方案也层出不穷。重力梯度测量现在通常被视为资源勘探活动的可行组成部分,并被用于全球信息收集。自 19 世纪 90 年代扭力天平发明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重力梯度信息很有价值,但获取起来却困难且耗时。本文将总结梯度传感器开发的进展,并将介绍已成功部署的部署方案和梯度仪系统。最后,我们将简要介绍与改进重力梯度仪操作能力相关的最重大挑战,包括仪器和系统固有噪声、车辆动态噪声、地形噪声、地质噪声和其他噪声源。
前言 机载监视正在迅速发展,计划将许多新功能引入驾驶舱。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导航计划 (GANP) (Doc 9750) 要求这些功能具有互操作性,以使飞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相同的安全和效率水平。机载监视代表了监视功能从传统地面传感器向综合航空电子设备套件的转变,该套件将支持一系列新的、要求严格的监视功能和应用。飞机位置和其他机载参数由基本机载监视功能(称为 ADS-B OUT)提供。这些信息将由配备先进功能(称为 ADS-B IN)的其他飞机直接使用,以支持现有应用和一些尚未开发的应用。本手册介绍了几种机载监视功能,例如基本机载态势感知 (AIRB)、进近目视分离 (VSA) 和基本地面态势感知 (SURF) 以及尾随程序 (ITP) 应用程序,这些功能是在支持 GANP(第四版)的航空系统模块升级 (ASBU) 中引入的。ASBU 包含依赖 ADS-B 标准的模块,既适用于 ADS-B OUT(B0-ASUR:地面监视的初始能力),也适用于 ADS-B IN,它们是机载监视的关键推动因素。它们的演变在与机载监视应用 (ASA)(B0-ASEP:空中交通态势感知 (ATSA),B2-ASEP:机载分离 (ASEP))以及机载防撞(B0-ACAS:ACAS 改进和 B2-ACAS:新型防撞系统)相关的特定线程中进行了描述。未来的机载 ADS-B IN 应用涉及的分离最小值低于当前的雷达分离标准,可能需要对机载防撞系统 (ACAS) 进行更改。因此,各种机载 ADS-B IN 应用的实施预计将取决于新防撞系统的实施可用性。对于水面应用,需要指出的是,SURF 和 SURF-IA(B1-SURF:增强水面作业安全性和效率 - SURF、SURF-IA 和增强视觉系统 (EVS))有望补充 A-SMGCS 1 级和 2 级(B0-SURF:水面作业安全性和效率(A-SMGCS 1-2 级))以及 A-SMGCS 3 级和 4 级(B2-SURF:优化水面路线和安全效益(A-SMGCS 3-4 级和合成视觉系统 (SVS))。本手册由机载监视工作队 (ASTAF) 制定,该工作队由国际民航组织于 2010 年成立,是一个多学科专家团队,旨在及时制定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以确保基于驾驶舱使用 ADS-B 的全球统一性和互操作性。本手册的三个主要目标如下:a) 支持实施 ASA 和初始机载监视能力,目前已有某些工业解决方案可用并投入使用;b) 提供与标准和建议措施 (SARP)、空中航行服务程序 (PANS) 和相关行业标准文件相关的指导材料和参考资料,即安全、性能和互操作性要求 (SPR) 和最低运行性能标准 (MOPS);以及
1、2、3 计算机工程系,Shri Chhatrapati Shivajiraje 工程学院,浦那大学 Dhangawadi,浦那,马哈拉施特拉邦,印度 1。Shalimath1@gmail.com ,2 Ketkigavhame29cd@gmail.com ,3 Gazalad123@gmail.com 关键词:路由、互联网、吞吐量、IP 网络、飞机、宽带、SATS、HOLA、卫星、集线器、通信。1.简介:机载互联网是一种私人、安全且可靠的飞机通信,使用与商业互联网相同的技术。如今,每个用户都使用互联网来上传和下载音频、视频、照片等数据。这些用户正在切换到电缆调制解调器和数字用户线路以增加带宽,这些线路是陆上线路,是物理类型。随之而来的是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服务,它将宽带带入空中,称为“机载互联网”。此实现用于将飞机连接到地面互联网接入节点,包括通过通信链路传递的信息。它有助于提供有关天气、周围空域环境和飞机间通信的信息。陆上
OBC-Cube-Polar 立方体卫星机载计算机采用 Microchip 的 PolarFire SoC FPGA,为立方体卫星任务提供可靠、高效的计算。凭借 PolarFire SEU 免疫力、高速处理、编程灵活性和低功耗,它提供了强大的纠错和辐射耐受性。它配备了先进的 RISC-V 内核、大量内存选择和广泛的连接选项,是科学研究和商业卫星部署的理想选择,可确保在具有挑战性的太空条件下始终如一地发挥性能。
阮利华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中国 电子邮件:lihua.ruan13@gmail.com 李勇 于英杰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中国 摘要 —本文设计并测试了一种由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和处理模块组成的机载气象雷达控制和显示单元(CDU)的仿真系统。该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结合实际航空特点,接收、处理并直观地向机组反映气象信息。采用功能和算法复用,成功实现了高效、逼真的综合集成系统,其中提供了实际气象雷达的主要工作模式,包括气象模式、风切变模式、湍流模式和地图模式。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稳定性和实时性,满足仿真要求。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培训和教学,并可移植到类似的仿真系统中。索引词 — 机载气象雷达、CDU、虚拟仪器、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