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统包含 3 个组件,它们在转染到细胞中后会形成 DNA 结合复合物。第一个组件是与转录激活因子 VP64 融合的 dCas9(死 Cas9,内切酶活性丧失),通常由四个串联的 VP16 拷贝(单纯疱疹病毒蛋白 16,氨基酸 437-447)组成。其他两个组件利用独特的 MS2 噬菌体蛋白/RNA 相互作用系统,其中噬菌体的外壳蛋白与独特的 19 核苷酸 RNA 适体紧密且特异性地结合。在 SAM 的第二个组件中,形成特征性茎环结构的 MS2 适体被添加到 sgRNA 中。sgRNA-MS2 组件与 dCas9 形成复合物,并将其引导至启动子区旁边的目标 DNA 序列
1.1 共价抑制剂 大多数小分子药物通过与疾病相关靶标可逆、非共价结合实现其生物学效应。相反,药物化学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设计共价药物,这种药物通过化学反应与靶蛋白形成共价键。[1] 这是因为人们担心它们可能具有不加区分的反应性,怀疑会引发脱靶效应和特异药物反应。事实上,如果药物具有共价机制,它通常是偶然发现的。成功的共价药物就是例证,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β-内酰胺类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血小板凝集抑制剂氯吡格雷。[2] 然而,最近,精心设计的共价药物被证明可以与靶蛋白形成共价键。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是一种抑制受体,由耗尽的T细胞高度表达。lag-3是一个有希望的免疫治疗靶标,在临床试验中具有20多个lag-3靶向治疗剂,抗LAG-3和抗PD-1的固定剂量组合现在被批准治疗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尽管LAG-3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抑制受体,但有关其生物学和作用机理的重要问题仍然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将重点放在理解LAG-3生物学方面的差距,并讨论当前辩论和关注点有关LAG-3的最大主题,包括其配体,信号和作用机理,其细胞特异性功能,其在不同疾病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新疗法的发展。
病毒在有机会感染细胞之前,也可以通过抗体从体内清除。抗体是蛋白质,特异性地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并与它们结合(粘贴),这种结合在根除病毒方面具有许多目的:•首先,抗体中和中和病毒(IgG,IgM和IgA)可防止病毒进入细胞。•其次,许多抗体(IgM)可以一起起作用,导致病毒颗粒在称为凝集的过程中粘在一起。凝集的病毒使免疫细胞的靶标比单个病毒颗粒更容易。•抗体消除病毒的第三种机制是吞噬细胞的激活。一种结合病毒的抗体与吞噬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称为FC受体)结合,并触发一种称为吞噬作用的机制,被称为吞噬作用,细胞吞噬并破坏病毒。
摘要 线粒体是一种在能量产生、细胞质蛋白质降解和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线粒体自噬是一种自噬过程,可特异性地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并维持其体内平衡。新出现的证据表明,线粒体自噬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包括细胞体内平衡、细胞分化和神经保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哺乳动物和酵母中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致癌作用和耐药性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我们专门用一节来描述线粒体自噬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新领域,提供了一种精确且有希望的策略。关键词:线粒体自噬、机制、致癌作用、耐药性、抗癌治疗
在成功开发了COVID-19疫苗后,对基于RNA的疗法的意识显着提高。但是,它们可能会导致其他医学领域的显着进步,例如肿瘤学或慢性疾病。近年来,将基于RNA的疗法的数量呈指数增加,这些疗法被评估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未明确评估这些疗法的领域之一是其整体道德框架的代表。一些研究评估了一般或靶向特异性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开发基于RNA的疫苗的伦理问题。关于与为心血管疾病开发这些治疗策略相关的道德问题的信息要少得多,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我们将分析将分析重点放在三个主要主题上:风险融合分析(包括对这些技术的公众认识的管理)和正义(在研究和临床医学中)。
建议依维莫司的治疗药物监测(TDM),以防止与服药不足有关的排斥风险,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与上层面暴露有关的毒性作用[1]。可以使用两种主要方法进行此监测:具有基于质谱的分析检测的色谱程序,这些分析检测是对母体特异的,并且使用特定的抗体 - 抗原反应进行免疫测定,这些反应对与药物代谢物的交叉反应性敏感[2]。然而,从临床角度来看,测定之间的偏差可能会使人混淆,并导致调整依维莫司剂量的错误。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免疫抑制药物科学委员会建议在理论值为1.0的10%以内的线性回归坡度,而线性回归截距则在零以截然不同的情况下截然不同[3]。
卵巢癌 (OC) 发病率低,这意味着任何筛查策略都需要高度敏感和高度特异。本研究探索了从血液中检测单个肿瘤相关细胞外囊泡上的多个共定位蛋白或糖基化表位的实用性。新型 Mercy Halo 卵巢癌检测 (OC 检测) 使用免疫亲和力捕获肿瘤相关细胞外囊泡,然后进行邻近连接实时定量 PCR 检测最多三种生物标志物的组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特异度,并测量多种组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灵敏度。使用来自 397 名女性的高级别浆液性癌 (HGSC) 病例对照训练集(EDTA 血浆样本)来锁定测试设计、数据解释算法以及癌症和非癌症之间的临界值。在来自 390 名女性(132 名对照者、66 名 HGSC、83 名非 HGSC OC 和 109 名良性患者)的独立盲法病例对照血清样本集中,验证了性能并与癌症抗原 125 进行了比较。在验证研究中,OC 测试显示特异性为 97.0%(128/132;95% CI,92.4% e 99.6%),HGSC 灵敏度为 97.0%(64/66;95% CI,87.8% e 99.2%),曲线下面积为 0.97(95% CI,0.93 e 0.99),检测到 73.5%(61/83;95% CI,62.7% e 82.6%)的非 HGSC OC 病例。与癌症抗原 125 相比,该检测在良性卵巢肿瘤、非卵巢癌和炎症性疾病患者中表现出更少的假阳性。这种新检测的综合敏感性和特异性表明它可能在 OC 筛查中具有潜力。(J Mol Diagn 2024,-:1 e 20;https://doi.org/10.1016/j.jmoldx.2024.09.001)
热休克蛋白 47 (HSP47) 是一种内质网驻留胶原蛋白特异性伴侣,在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和结构组装中起重要作用。HSP47 由 SERPINH1 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 11q13.5 染色体上,这是人类癌症中扩增最频繁的区域之一。HSP47 的表达受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包括细胞因子、转录因子、microRNA 和环状 RNA。HSP47 在多种癌症中经常上调,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HSP47 促进肿瘤干细胞、血管生成、生长、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能力。HSP47 还调节肿瘤治疗的疗效,例如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抑制 HSP47 表达具有抗肿瘤作用,表明靶向 HSP47 是治疗癌症的可行策略
巨噬细胞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功能多样的免疫细胞,在先天免疫和启动适应性免疫中起着核心作用。特别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巨噬细胞是癌症治疗的新兴潜在靶点。在众多的靶向治疗选择中,基因治疗是通过在基因水平上直接特异性地调控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来治疗癌症的最具潜力的治疗策略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巨噬细胞群的特点、TAM在癌症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并总结了一些代表性的例子,以突出当前以TAM为靶点的基因治疗的进展。本综述旨在为以巨噬细胞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见解,以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