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639798,新加坡 2 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催化理论中心,林比,丹麦 2820 3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2 Fusionopolis Way,Innovis,新加坡 138634,新加坡 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 315201,中国 4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广州 510275,中国 6 南洋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微纳电子中心(NOVITAS),639798,新加坡 7 CINTRA CNRS/NTU/THALES,UMI 3288,Research Techno Plaza,637553,新加坡Karen Chan:kchan@fysik.dtu.dk;Hong Li:ehongli@ntu.edu.sg 关键词:锂硫电池、催化多硫化物转化、物理化学限制、空心纳米笼
2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639798, Singapore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4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Yonsei University, Seoul 03722, Republic of Korea 5 SUNCAT Center for Inte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California 94305, USA 6 Cintra CNRS/NTU/Thales,Umi 3288,研究技术广场,637553,新加坡7催化理论中心,丹麦技术大学物理学系,丹麦林格比,丹麦2820 8材料学院,Sun Yat-Sen University,Sun Yat-Sen University,Sun Yat-Sen University,Sun Yat-Sen University,Puangzhou 510275,Cungzhou 510275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Electronic Engineering,639798,新加坡†同等贡献通讯作者。*Byungchan Han:bchan@yonsei.ac.kr; ** pingqi gao:gaopq3@mail.sysu.edu.cn; *** hong li:ehongli@ntu.edu.sg电话:+0065 6790 5519
石墨烯及其类似物,二维(2D)层状钼二硫化物(MOS 2)在过去几年中已用于“清洁能量”应用,因为它们具有显着的电化学,光学,光学和磁性。在各种领域的巨大成功和应用潜力已导致对跨越现有石墨烯基础界限的新2D纳米材料进行了调查。单个电极中化学惰性石墨烯和氧化还原活性MOS 2的组合提供了新的机会,以改善能量设备的性能并规避现有的局限性。本文更新了我们先前有关用于能源为导向应用的石墨烯-MOS 2混合动力车进展的评论。特别是,提供了对石墨烯2杂种合成的最新发展的摘要,并重点介绍了能源存储和氢的生产。讨论了与2D混合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有关的未来挑战和机会。©2019作者。由Elsevier Ltd.这是CC BY-NC-ND许可证(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下的开放访问文章。
新能源的高使用率推动了下一代储能系统 (ESS) 的发展。钠离子电池 (SIB) 作为锂离子电池 (LIB) 的有希望的替代品,由于地壳中天然 Na 的丰度高达 2.4 wt.%(而 Li 为 0.0017 wt.%)且成本低廉,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随着 SIBs 技术可行性的增加,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一直具有挑战性。在过去的几年中,具有高理论容量和出色的氧化还原可逆性的双金属硫化物 (BMS) 作为 SIBs 的高性能阳极材料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报道了 BMS 作为 SIBs 阳极的最新进展,并系统地研究了这些电极的电化学机理。此外,还强调了当前的问题、挑战和观点,以解决对相关电化学过程的广泛理解,旨在为 SIB 阳极材料的可能方向提供深刻的展望。
摘要:本文报道了通过简便的水热法成功合成钴钌硫化物。使用 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对所制备的钴钌硫化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所有制备的材料均呈现纳米晶体形态。通过循环伏安法 (CV)、恒电流充放电 (GCD) 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三元金属硫化物的电化学性能。值得注意的是,优化后的三元金属硫化物电极表现出良好的比电容,在 5 mV s -1 时为 95 F g -1,在 1 A g -1 时为 75 F g -1,优异的倍率性能(在 5 A g -1 时为 48 F g -1)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 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 81%)。此外,该电极在功率密度为 600 和 3001.5 W kg -1 时的能量密度分别为 10.5 和 6.7 Wh kg -1。这些诱人的特性使所提出的电极在高性能储能装置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前言 本毒理学概况是根据美国有毒物质与疾病登记署 (ATSDR) 和环境保护署 (EPA) 制定的指导方针* 编写的。原始指导方针于 1987 年 4 月 17 日刊登在《联邦公报》上。每份概况将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重新发布。ATSDR 毒理学概况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其中描述的这些有毒物质的毒理学和不良健康影响信息。每份同行评审的概况都会确定和审查描述物质毒理学特性的关键文献。其中还介绍了其他相关文献,但描述不如关键研究详细。本概况并非详尽无遗,但参考了更全面的专业信息来源。概况的重点是健康和毒理学信息,因此每份毒理学概况都以一份公共卫生声明开头,该声明以非技术语言描述物质的相关毒理学特性。公共卫生声明之后是有关人类显著接触水平以及(如果已知)显著健康影响的信息。确定物质健康影响的信息是否充分在健康影响摘要中描述。ATSDR 确定了对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需求。每个概况包括以下内容:(A)检查,
缺乏全面的块状硫化物潜力图是阻碍 Escambray 地形中块状硫化物勘探和采矿投资和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完整的地理勘探数据集,以预测研究区域的潜力。矿床识别标准是基于研究区域和其他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从地理数据集中提取空间证据的基础。使用 Crósta 技术、软件脱叶剂技术和矿物成像技术来检测 Escambray 地形中的褐铁矿和粘土蚀变带。使用面积关联系数对这些技术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矿物成像技术是检测与植被茂盛的地形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相关的粘土蚀变带的最佳方法。应用河流沉积物样品的主成分分析绘制地球化学异常区。研究了磁场分析信号和第一垂直梯度,以绘制现有地质图中缺少的结构和岩性特征。航空磁数据被证明分别可用于检测镁铁质/超镁铁质和断层/线性构造。为了量化地质特征与块状硫化物矿床之间的空间关联,使用了证据权重法。它产生了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并表明几个地质特征(例如地球化学证据、与断层/裂缝的接近度、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的接近度、热液蚀变带和围岩)在空间上与块状硫化物矿床相关。证据权重建模也被证明对该地区进行预测建模是有效的。由此产生的预测图表明,埃斯坎布雷地形约 28% 具有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潜力。预测图的预测率至少为 71%。预测图可用于指导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工作。
缺乏全面的块状硫化物潜力图是阻碍 Escambray 地形中块状硫化物勘探和采矿投资和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完整的地理勘探数据集,以预测研究区域的潜力。矿床识别标准是基于研究区域和其他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从地理数据集中提取空间证据的基础。使用 Crósta 技术、软件脱叶剂技术和矿物成像技术来检测 Escambray 地形中的褐铁矿和粘土蚀变带。使用面积关联系数对这些技术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矿物成像技术是检测与植被茂盛的地形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相关的粘土蚀变带的最佳方法。应用河流沉积物样品的主成分分析绘制地球化学异常区。研究了磁场分析信号和第一垂直梯度,以绘制现有地质图中缺少的结构和岩性特征。航空磁数据被证明分别可用于检测镁铁质/超镁铁质和断层/线性构造。为了量化地质特征与块状硫化物矿床之间的空间关联,使用了证据权重法。它产生了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并表明几个地质特征(例如地球化学证据、与断层/裂缝的接近度、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的接近度、热液蚀变带和围岩)在空间上与块状硫化物矿床相关。证据权重建模也被证明对该地区进行预测建模是有效的。由此产生的预测图表明,埃斯坎布雷地形约 28% 具有形成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潜力。预测图的预测率至少为 71%。预测图可用于指导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工作。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胡安德福岛(东北太平洋)两个高温硫化物建筑物的热液喷口物种与其周围物理和化学环境之间的关系。在 1993 年和 1995 年的两次遥控潜水器 (ROV) 潜水计划中,共进行了 78 次扫描,获得了视频图像和现场温度和化学信息。环境和动物群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热液物种的异质分布(对应分析),并证明了当地物理和化学条件对物种分布的显著影响(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证实了硫化氢对喷口物种分布的重要性,以及可见水流强度和基质类型等复杂变量的重要性。由于物种分布的变异中不到 30% 可以通过测量的现场因素来解释,我们最后强调需要评估其他未测量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溶解氧、氮化合物、食物供应和生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