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癌症相比,胃癌在美国相对少见。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计划的数据,胃癌占美国所有新诊断癌症病例的 1.6% ( 1 )。然而,它是世界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 ( 2 )。南美、东亚和东欧的胃癌发病率最高,西欧和美国发病率最低 ( 2 )。2016 年,美国有超过 110,000 人患有胃癌。每年每 100,000 名男性和女性中有 7.4 人新发胃癌病例。2019 年,估计胃癌发病率将超过 27,000 人,死亡人数将超过 11,000 人 ( 1 )。尽管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中位总生存期 (OS) 为 < 12 个月 ( 3 )。为了改善胃癌的临床结果,已经进行了分子测序,特别是通过组织新一代测序 (NGS) 和血液循环肿瘤 DNA (ctDNA) ( 4 , 5 )。最常见的变异发生在 TP53 ( 约 51%)、PIK3CA ( 约 16%)、ERBB2 ( 约 15%) 和 KRAS ( 约 15%) ( 5 )。大部分成功案例是针对 HER2 和 PD-L1 的治疗,这两个基因均已获得 FDA 批准 ( 6 , 7 )。然而,迄今为止,针对其他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
包括胃癌在内的癌症已成为危害公众生命的严重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和化疗,耐药性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报道的抗癌药物耐药机制包括药物转运代谢的改变、药物靶点的突变、DNA修复系统的改变、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抑制、胃癌干细胞、侵袭和迁移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如环状RNA)在胃癌治疗药物的耐药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状RNA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与胃癌耐药性、细胞增殖、凋亡、自噬、DNA修复系统、迁移和侵袭等有关。了解环状RNA介导胃癌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将为胃癌的治疗和管理打开新的窗口。因此,本综述将对目前耐药机制进行总结,并最终讨论circRNA调控胃癌耐药发展的分子机制。
摘要:目的: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癌症相关致命疾病之一。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的疗效直接影响晚期胃癌的治疗。肿瘤细胞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表明,维拉帕米(VER)可以通过抑制P-糖蛋白(P-gp)来逆转耐药,而P-糖蛋白是VER的主要靶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神经酰胺合酶(GCS)在VER逆转胃癌阿霉素(ADM)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患者与方法:本研究选取4株GCS细胞株进行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胃癌细胞的IC50值,采用RT-qPCR法测定胃癌细胞中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胃癌细胞中候选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接受VER+TACE治疗的GCS临床标本中GCS蛋白的表达,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GC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能够影响ADM+VER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GCS基因在逆转胃癌细胞对ADM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GCS影响胃癌耐药的机制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
抽象背景/目标:胃切除术通常是针对接受治疗意图治疗的患者进行穿孔胃癌的。然而,胃切除术不是一种治愈方法,而是排除口服摄入量,并且可能会阻碍转移性疾病患者的姑息化疗。本研究评估了包括腹膜灌洗和修复手术的“胃 - 保存策略”的可行性,用于管理远处转移患者的胃癌穿孔。患者和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审查了2013年至2021年在我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病历。对经过腹膜胃癌进行腹膜灌洗和维修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课程进行了远距离转移的审查,以评估术后结果。结果:在研究期间,有3,862名患者接受了自由基胃切除术。此外,由于胃穿孔而进行的9名IV期胃癌患者进行了远处转移。在接受紧急手术的九名患者中,七名患者接受了腹膜灌洗和修复手术,两名仅接受腹膜灌洗。未观察到继发性泄漏的病例。七名患者(78%)有一个良好的术后课程,包括恢复餐和延续化疗。其余两个死于败血症。中位总生存时间是手术距离手术和姑息化疗启动12个月的时间数月。结论:在IV期胃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的患者中,针对穿孔胃癌治疗的“胃 - 保存策略”是安全的,可以继续口服摄入量和姑息化疗。关键字:胃癌,远处转移,穿孔,胃 - 保存。
抽象的背景先前的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PPI)和胃癌之间存在关联是通过指示限制的。尚未研究接受预防PPI的患者,例如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的患者。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香港医院管理局下的14家医院。参与者是患者接受过首次PCI的患者,在PCI入院前30天内不使用PPI处方,没有已知的恶性肿瘤,并且在PCI后生存了365天。倾向得分匹配用于平衡基线特征和其他处方模式。主要结果是PCI后365天诊断为胃癌,作为第一次活动时间分析。次要结果是胃癌死亡。在倾向评分匹配的13名476例患者(6738对)中,胃癌在17例(0.25%)PPI使用者和7年中位随访后的7(0.10%)PPI非用户中发展。PPI使用者患胃癌的风险较高(HR 3.55; 95%CI 1.46至8.66,P = 0.005)和胃癌死亡(HR 4.18; 95%CI 1.09至16.08,p = 0.037),与非用户相比。该关联是持续时间依赖性的,服用PPI≥365天的患者的风险增加。结论长期使用PPI与胃癌和胃癌死亡的风险增加显着相关。医生应明智地评估处方前长期使用PPI的相关风险和益处。
方法:这项研究是一项现实研究,旨在预测GC/EC患者的VTE。数据是从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1日之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GC/EC的住院医师收集的。使用九种监督学习算法,基于56个可用变量开发了576个预测模型。随后,使用最佳性能模型的前12个特征变量采用了简化的建模方法。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的主要度量是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此外,还采用了用于构建本研究最佳模型的培训数据,以外部验证几种现有的评估模型,包括Padua,Caprini,Khorana和Compass-Cat分数。
背景:基因的异常调控与胃癌密切相关。胃癌的表征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识别预后标志物以预测对新药的反应。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使用 RNA 测序分析来显示胃癌组织中的胃癌预后标志物。我们特别选择研究 RNF43,因为它通过与 Wnt 受体相互作用来抑制胃癌相关的 Wnt/β-catenin 信号传导。选择 PWWP2B 是因为它是胃癌中下调的基因。方法:利用 RNA 测序分析,我们评估了胃癌患者的 mRNA 表达谱。此外,我们使用了 HAP1 细胞,这是一种源自男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KBM-7 的人类近单倍体细胞系。这些细胞系每个基因都有一个副本,确保编辑的等位基因不会被其他等位基因掩盖。我们研究了1,449种FDA批准药物在HAP1、HAP1 RNF43 KO和HAP1 PWWP2B KO细胞中的筛选。RNA测序数据显示,复发性胃癌患者中RNF43和PWWP2B表达下调。接下来,我们研究了选定药物在RNF43和PWWP2B下调的MKN45胃癌细胞和异种移植模型中的抗癌作用。结果:在这些FDA批准的药物中,三种药物(多西他赛三水合物、培利替尼和uprosertib)在RNF43 KO细胞和PWWP2B KO细胞中显示出强效的抑制作用。在MKN45异种移植模型中,多西他赛三水合物、uprosertib或培利替尼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我们的数据表明RNF43和PWWP2B是预测胃癌复发的生物标志物。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西他赛三水合物、uprosertib 和培利替尼可作为预防和治疗 RNF43 和 PWWP2B 表达降低的胃癌的新型治疗药物。
尽管随着医疗实践和技术的发展,胃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所下降,但在中国,由于晚期胃癌预后不良,胃癌死亡率仍然很高,五年生存率不足30%。2 - 4因此,为了改善胃癌的预后,揭示胃癌的机制并发现胃癌预后和治疗的特定生物标志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据报道,许多基因由于其异常表达而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具有更突出的生物学重要性。5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癌症发展和进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RNA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凸显。 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能够转录长度超过 200 个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 lncRNA 在癌症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调控功能。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中国第五大常见癌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非编码RNA(ncRNA)能够调控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凋亡及血管生成,同时影响胃癌的治疗耐药性。ncRNA主要包括miRNA、lncRNA和circRNA。本文概述了作为胃癌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ncRNA,并回顾了其在临床试验和诊断中的作用。我们总结了胃癌中不同的ncRNA及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如Bcl-2、PTEN、Wnt信号。此外,本文还重点介绍了ncRNA在克服胃癌化疗和放疗耐药性方面的潜在临床应用。
胃癌仍然是全球癌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诊所中没有有希望的靶标药物。因此,紧急鉴定出新的针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是诱导胃癌治疗的铁铁作用的有前途的策略,该诱导剂是一种潜在的药物。尽管如此,尚未进入诊所。因此,我们的目的是使用药物重新利用策略来鉴定一种用于胃癌治疗的新型铁铁作用诱导剂。首先,使用商业化复合文库的药物重新利用策略,小分子生物活性catsper通道阻滞剂HC-056456的特征是抑制胃癌生长MGC-803的生长。同时,这种抗增殖作用可以被铁蛋白1(一种抑制剂铁蛋白-1)阻止,表明HC-056456是一种诱导HC-056456。然后,鉴定出HC-056456通过p53/slc7a11信号通路降低GSH含量。然后,当细胞暴露于HC-056456时,累积了Fe 2+和脂质过氧化物。最后,发现HC-056456通过增加p53并在体内抑制SLC7A11,但在Ferrostatin-1的存在下抑制了SLC7A11,从而抑制了胃癌细胞的生长。总的来说,我们系统地阐明了HC-056456通过在体外和体内引起的铁毒性作用,从而发挥抗震颤癌症的作用,这表明其在胃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